南昌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研究

南昌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滨水驳岸是水、陆交界带的重要生态敏感区,由于防洪排涝工程的需要,城市滨水驳岸往往从水利工程方面出发,单纯的混凝土硬化驳岸割裂了生物迁徙廊道,并造成了城市雨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城市滨水空间,导致水资源严重污染。而生态性驳岸不仅能净化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强化滨水空间的景观异质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滨水驳岸的发展历程和实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理论,进而对南昌市滨水驳岸进行调查和评价,为南昌及其他城市的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改造提供借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对生态性的驳岸进行了分类,进而梳理传统驳岸与生态性驳岸之间的差异,归纳出生态性驳岸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再次,总结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的特征,提出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的设计原则,创新性借鉴景观生态规划中高度结合自然、融合地方精神的、为健康生活的三方面理论,提出生态性驳岸评价的方法。最后通过对南昌城市滨水驳岸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改造措施及解决对策。通过对滨水驳岸的探讨,促进滨水生态性驳岸的发展和推广,以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空间的思想观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滨水
  • 2.1.2 滨水驳岸
  • 2.1.3 生态性驳岸
  • 2.1.4 滨水景观
  • 2.1.5 生态设计
  • 2.2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文献研究
  • 2.2.1 发展历程
  • 2.2.2 相关理论
  • 2.2.3 小结
  • 3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基础
  • 3.1 景观构成
  • 3.1.1 蓝带
  • 3.1.2 绿带
  • 3.1.3 灰带
  • 3.2 景观特征
  • 3.2.1 生物多样性
  • 3.2.2 景观异质性
  • 3.2.3 生态敏感性
  • 3.2.4 地域文化性
  • 3.3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特征
  • 3.3.1 功能性
  • 3.3.2 生态性驳岸的类型
  • 3.3.3 与传统驳岸之间的差异
  • 4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原则及评价体系
  • 4.1 设计原则
  • 4.1.1 保证水利防洪的基本要求
  • 4.1.2 保证景观和生态功能
  • 4.1.3 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 4.1.4 保证植物栽植要求
  • 4.2 评价体系
  • 4.2.1 格局—过程—界面层面
  • 4.2.2 物种—通道—生境层面
  • 4.2.3 扰动—足迹—健康层面
  • 5 南昌市滨水驳岸案例分析及对策
  • 5.1 南昌市滨水驳岸总体现状
  • 5.1.1 驳岸现状
  • 5.1.2 存在的问题
  • 5.2 赣江滨水驳岸
  • 5.2.1 赣江简介
  • 5.2.2 灰带现状
  • 5.2.3 蓝带现状
  • 5.2.4 绿带现状
  • 5.2.5 生态性评价
  • 5.2.6 对策
  • 5.3 抚河滨水驳岸
  • 5.3.1 抚河简介
  • 5.3.2 灰带现状
  • 5.3.3 蓝带现状
  • 5.3.4 绿带现状
  • 5.3.5 生态性评价
  • 5.3.6 对策
  • 5.4 内四湖滨水驳岸
  • 5.4.1 内四湖简介
  • 5.4.2 灰带现状
  • 5.4.3 蓝带现状
  • 5.4.4 绿带现状
  • 5.4.5 生态性评价
  • 5.4.6 对策
  • 5.5 “外四湖”之—青山湖滨水驳岸
  • 5.5.1 青山湖简介
  • 5.5.2 灰带现状
  • 5.5.3 蓝带现状
  • 5.5.4 绿带现状
  • 5.5.5 生态性评价
  • 5.5.6 对策
  • 5.6 小结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南昌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