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客观评价肺肠合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拓展本法在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中西医文献加以总结分析,探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运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配合通调大肠法治疗小儿哮喘,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观察部分,以60例符合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年龄在1岁到14岁之间的患儿为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在GINA方案的基础治疗上配合肺肠合治法,以7天为一疗程,系统观察综合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主症及次症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对咳、喘、痰、鸣、紫绀等单个症状或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个疗程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且通过观察发现,治疗后大便情况出现改变的哮喘患儿较之于无改变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98%>83%)。经随访1个月发现,患儿停药后疗效基本巩固;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1级。结论:1、传统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哮喘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通调大肠法是佐治小儿哮喘的有效治法,与其它治法相结合能较好地缓解哮喘患儿的症状体征,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传统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认识
  • 1.1 经络
  • 1.2 生理
  • 1.2.1 肺的肃降是肠道传导功能的动力
  • 1.2.2 肺的宣发是肠道得以濡润的基础
  • 1.2.3 肺主通调是大肠保持“燥化”功能的条件
  • 1.2.4 肠道传导正常,腑气通畅,有助于肺宣降功能的发挥
  • 1.3 病理
  •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研究
  • 2.1 肺与大肠互相影响的临床表现
  • 2.2 肺病治肠
  • 2.3 肠病治肺
  • 2.4 肺肠并治
  • 2.5 针灸治疗
  •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及现代机理研究
  • 3.1 肠病及肺的动物模型研究
  • 3.2 胚胎发育学与组织学基础
  • 3.3 气体的排泄途径
  • 3.4 肺泡巨噬细胞的改变
  • 3.5 氧化—抗氧化系统
  • 3.6 内分泌物质的影响
  • 3.7 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血流障碍的影响
  • 3.8 公共黏膜免疫系统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
  •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哮喘病因病机中的体现
  • 1.1 哮喘的病位主在肺,亦与大肠相关
  • 1.2 肺与大肠经络相连,生理相关,病理相因
  • 1.3 “大肠主津”作用与哮喘夙根“痰”的产生和祛除
  • 1.4 饮食因素是导致哮喘发生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 1.5 大肠腑气不通调,腑壅气滞与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
  • 2 从哮喘的治疗角度体现“肺与大肠”的相关性
  • 2.1 古代医家的论述
  • 2.2 现代临床应用观察
  • 2.3 现代医学理论的研究
  • 3 通调大肠法的提出
  • 4 通调大肠法的涵义及作用
  • 5 通调大肠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 5.1 润肠通便
  • 5.2 行气通腑
  • 5.3 消食导滞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1.1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 1.2.1.2 哮喘急性发作期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2.1 哮喘诊断依据
  • 1.2.2.2 分型标准
  • 1.2.3 病例选择标准
  • 1.2.3.1 纳入病例标准
  • 1.2.3.2 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证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观察方法
  • 2.1 实施方法
  • 2.2 中医治疗方法
  • 2.2.1 辨证施治,佐以通调大肠
  • 2.2.2 给药方法
  • 2.3 观察内容
  • 2.3.1 观察方法
  • 2.3.2 治疗疗程及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4.1 积分标准
  • 2.4.2 疗效指数计算公式
  • 2.4.3 疗效判定标准
  • 2.4.3.1 疗效分级评价标准
  • 2.4.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5 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观察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析
  • 3.2.1 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 3.2.2 总体临床疗效评定
  • 3.2.3 随访1月疗效评定
  • 3.2.4 安全性评价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置部分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3)
    • [2].“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01)
    • [3].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J]. 光明中医 2016(11)
    • [4].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物学机制及临床运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0)
    • [5].论肺与大肠相表里[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10)
    • [6].肺与大肠相表里应用到肺疾病治疗中的理论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4)
    • [7].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初步分析与设想[J]. 环球中医药 2017(10)
    • [8].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4)
    • [9].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流及其内涵探讨[J]. 环球中医药 2015(02)
    • [10].“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J]. 河南中医 2014(11)
    • [1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思路[J]. 中医杂志 2012(04)
    • [12].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5)
    • [13].“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其中医客观化研究的现状[J]. 天津科技 2011(05)
    • [14].“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 2010(04)
    • [15].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大承气汤灌肠在哮喘中的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8)
    • [16].“心与小肠相表里”浅释[J]. 中医学报 2015(03)
    • [17].基于物质相关性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 [18].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J]. 国医论坛 2012(03)
    • [19].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7)
    • [20].“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史源流和发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9)
    • [21].从“脑肠相通”假说探讨肺性脑病辨治[J]. 新中医 2012(11)
    • [22].肺与大肠相表里解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06)
    • [23].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方法的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5)
    • [24].“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在心肌缺血疾病中的运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1)
    • [25].“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内涵探析及临证应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8)
    • [26].“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6)
    • [27].“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源流与发展[J]. 中医杂志 2017(02)
    • [28].“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心得[J]. 中医药导报 2015(23)
    • [29].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便秘治肺[J]. 四川中医 2015(10)
    • [30].“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J]. 北京中医药 2013(10)

    标签:;  ;  ;  ;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