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靶向毒素DLM-S3的表达、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重组靶向毒素DLM-S3的表达、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癌症是一种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针对癌症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癌细胞能够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使得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放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特异性,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且多次治疗后易产生耐药性。随着肿瘤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逐渐明确,人们对肿瘤的治疗策略发生改变,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靶向药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导向载体,效应分子(弹头)和二者的连接。导向载体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特异性结合,选择性地将效应分子运送至肿瘤组织处,发挥杀伤作用,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目前靶向药物的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导向载体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特异性不强,接头的不稳定性,效应分子的空间构象受到影响等。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导向毒素,其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能够在肿瘤组织处通过可裂解接头释放效应分子,发挥效应分子的杀伤作用。整合素是一类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αvβ3在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但是在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大数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靶向药物作用的一个理想靶点。本研究利用能与整合素αvβ3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蛇毒去整合素作为导向载体。αvβ3识别其配体蛋白的位点是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我们选取的乌苏里蝮蛇去整合素与αvβ3的结合能力较RGD序列强2000多倍。这种高效、特异性的结合能将效应分子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处富集,而在正常组织中浓度较低,降低了毒副作用。我们选择的效应分子是蜂毒肽,由26个氨基酸组成。在低浓度、低离子强度时为单体结构,在高浓度、高离子强度下能够自我交联形成α-螺旋结构的四聚体。蜂毒肽的α-螺旋具有两亲性,使其既能够溶于水又能与细胞膜发生作用。导向载体将其运送至肿瘤细胞表面后,能直接与细胞膜发生作用,使内容物外漏,引起细胞死亡。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多数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基底膜的分解与再生,与肿瘤的转移关系密切。其受体uPAR能与玻连蛋白结合,形成αvβ3-玻连蛋白-uPAR复合体。uPA与uPAR结合后活性增强。这样在肿瘤细胞表面αvβ3处富集了大量高活性uPA。我们在导向载体和效应分子间插入uPA识别序列,当导向载体与肿瘤细胞表面αvβ3结合后,通过uPA将效应分子释放出来,对附近的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uPA的生理底物序列为PGRVV,我们选择的uPA切割序列LGGSGRSAV是根据其最佳识别序列优化而来,其切割效率较生理底物序列高5000多倍。综上所述,我们以乌苏里蝮蛇去整合素为导向载体,以蜂毒肽为效应分子,在二者间引入连接肽序列SGGGSGGGSGGGS和uPA切割序列,设计了重组导向毒素DLM-S3。本研究构建了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PIC9K/DLM-S3,将其用内切酶sacⅠ线性化后电转化酵母菌株GS115,通过组氨酸缺陷筛选出阳性转化子,提取转化子基因组DNA进行PCR验证。通过G418抗性筛选来获得目的基因高拷贝数的转化子,经1%甲醇诱导表达96h后表达量达到峰值。15%SDS-PAGE电泳分析发酵上清液,在15kDa附近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目的蛋白DLM-S3成功通过毕赤酵母分泌表达。SDS-PAGE分析发酵上清液,筛选高表达DLM-S3的酵母菌株。摇瓶诱导表达96h后,收集发酵液上清,硫酸铵沉淀蛋白,透析除盐。用Ni-Sepharose6FF亲和层析法进行一步纯化,200mM咪唑将目的蛋白洗脱下来。SDS-PAGE显示为15kDa大小的单一条带,灰度扫描显示纯度在90%以上。采用MTT比色法检测DLM-S3对肿瘤细胞Hela、A549和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观察对人胚肾293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DLM-S3在低浓度下就能起到很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其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09μg/ml、5.48μg/ml和3.60μg/ml。镜下观察DLM-S3对三种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膜被破坏,内容物释放,细胞数量减少。16μg/mlDLM-S3对293细胞抑制率仅为7.5%,对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溶血实验证明DLM-S3基本无溶血作用。透射电镜观察DLM-S3作用后的MCF-7超微结构,发现细胞膜破裂,胞质空泡化,细胞器消失,呈现坏死形态。综上,本研究构建了DLM-S3真核表达体系,通过Ni-Sepharose6FF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出重组导向毒素,体外实验证明该重组毒素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

论文目录

  •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特异性的作用靶点和导向载体
  • 1.1.1 整合素
  • 1.1.2 蛇毒去整合素
  • 1.2 起杀伤作用的效应分子
  • 1.2.1 化学药物
  • 1.2.2 放射性同位素
  • 1.2.3 生物毒素
  • 1.3 导向载体和效应分子的连接
  • 1.3.1 化学交联方式
  • 1.3.2 巯基接头
  • 1.3.3 酸不稳定接头
  • 1.3.4 酶解接头
  • 1.4 立题依据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株和质粒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目的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 2.2.2 pPIC9K/DLM-S3 的扩增和提取
  • 2.2.3 pPIC9K/DLM-S3 质粒 DNA 的线性化
  • 2.2.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和阳性克隆的筛选
  • 2.2.5 DLM-S3 的诱导表达
  • 2.2.6 DLM-S3 的纯化
  • 2.2.7 DLM-S3 体外溶血实验
  • 2.2.8 DLM-S3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2.2.9 透射电镜观察 MCF-7 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目的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 3.2 pPIC9K/DLM-S3 的扩增和提取
  • 3.3 pPIC9K/DLM-S3 质粒 DNA 的线性化
  • 3.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和阳性克隆的筛选
  • 3.5 DLM-S3 的诱导表达
  • 3.6 DLM-S3 的纯化
  • 3.7 DLM-S3 体外溶血实验
  • 3.8 DLM-S3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 3.9 透射电镜观察 MCF-7 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3.10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基因组预测樟疫霉的候选效应分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禾谷炭疽菌候选效应分子评测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3].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候选效应分子的预测和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4].效应分子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细胞线粒功能障碍中的作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17)
    • [5].IL-22:Th17细胞的重要效应分子[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08)
    • [6].全基因组预测希金斯炭疽菌的候选效应分子[J]. 生物技术 2015(06)
    • [7].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04)
    • [8].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05)
    • [9].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效应分子的研究进展[J]. 遗传 2011(04)
    • [10].志贺氏菌Ⅲ型分泌系统及其致病机理[J]. 微生物学报 2010(11)
    • [11].RXLR类效应分子PITG_21645.2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功能验证[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1)
    • [12].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19781与其互作蛋白的酵母互作一对一验证[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3].进境油菜籽中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携带效应分子研究[J]. 植物检疫 2018(01)
    • [14].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22034的表达纯化及晶体生长[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5].效应分子Map、EspF在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10)
    • [16].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与动脉粥样硬化[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02)
    • [17].新型抗癌药物Kadcyla效应分子DM-1的合成[J]. 化学试剂 2015(10)
    • [18].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早期侵染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 2020(04)
    • [19].NADPH在哺乳动物Ang Ⅱ介导ROS信号通路中的调节作用[J]. 畜牧与兽医 2012(S1)
    • [20].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AM/TSP患者体内的变化及Tax蛋白对IL-17的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01)
    • [21].Tim-3在调控IFI44表达及影响H1N1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 免疫学杂志 2016(04)
    • [22].弓形虫的基因型及其主要效应分子的致病机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06)
    • [23].CopAB基因突变导致PXO99对铜敏感和致病性降低[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2)
    • [24].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相关因子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4)
    • [25].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6)
    • [26].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时核因子-κB转导通路效应分子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10(03)
    • [27].食管鳞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CD3~+CD56~+NKT细胞亚型、表面受体及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8(23)
    • [28].细胞焦亡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9].新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05)
    • [30].一氧化氮和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6)

    标签:;  ;  ;  ;  

    重组靶向毒素DLM-S3的表达、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