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配隶法研究

宋朝配隶法研究

论文摘要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刑罚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从野蛮不断向文明衍化,上古时代那种伤人肌肤,损人肢体的肉刑,到了6世纪末的隋朝已基本被废除。但是,历史进入10世纪下半叶的宋朝时期,配隶法的出现使历史又发生了逆转,在犯人脸上刺字这种残酷的肉刑,在司法实践中被大量使用,并一直影响到明清。在犯人脸上刺字目的有两个:一是起到标志的作用,便于日后追逃和对累犯定罪量刑;二是要通过这种刑罚方式让受刑人感到人格的贬损、尊严的丧失和精神的痛苦。然而刺字对面目的损毁,对于减少犯罪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很多罪犯抱着“面目一坏,谁复顾藉”的心态,自暴自弃,于是犯罪越演越烈。宋朝以后统治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根据犯罪情节,对犯人用所刺部位的不同加以区别,为初犯者留下了一线自新的希望。刺字的部位除了面部以外,很多时候也刻在罪犯的颈部、手背和胳膊上。这一特殊的历史想象,至少从表面上打破了刑罚制度发展的方向。究其社会原因,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的产物。统治者创建配隶法是用以宽贷死罪,将它作为代替死刑的特殊手段,这样就可以把死刑犯转化为可以再利用的劳动力量或军事力量。配隶刑最初并不是独立适用的法定刑种,在宋朝的基本刑法典《宋刑统》中,就没有对此加以规定。自宋太宗以后,配隶法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普遍适用。有关的诏令也不断增多,并且被纳入宋朝所特有的立法活动“编敕”中。宋真宗时,关于配隶法的编敕有46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配隶法条就有二百余条。到了南宋淳熙年间,竟增至570多条,由于配隶刑逐渐成为一种经常广泛适用的新刑种,于是也就失去了原来宽减死罪的作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五刑之外的新刑法制度。宋朝的配隶法,法条即繁,用刑亦重。配隶法尽管有许多弊端,但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配隶法的存在利大于弊,因此这一制度能与宋朝统治相始相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及原因分析
  • 2.1 宋朝配隶制度的确立
  • 2.1.1 配隶制度的发展过程
  • 2.1.2 宋朝配隶法的立法情况
  • 2.2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的原因
  • 2.2.1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政权的需要
  • 2.2.2 经济基础的变革
  • 2.2.3 补充兵源的需要
  • 2.2.4 无偿获取劳动力
  • 2.2.5 完善刑罚体系的需要
  • 3 配隶法在宋朝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 3.1 宋朝配隶法的适用对象
  • 3.1.1 判处徒以上的"盗贼"犯
  • 3.1.2 贪赃枉法罪的官吏
  • 3.1.3 犯罪的军人
  • 3.1.4 违法的经营者
  • 3.1.5 危害地方的恶霸
  • 3.1.6 累犯
  • 3.1.7 杂犯
  • 3.2 配隶法施刑的程序
  • 3.2.1 杖脊
  • 3.2.2 刺面
  • 3.2.3 部送
  • 3.3 配所的确定
  • 3.3.1 衙门
  • 3.3.2 沙门岛
  • 3.3.3 厢军
  • 3.3.4 禁军
  • 3.3.5 官营场务
  • 3.4 拣放、量移
  • 3.4.1 配隶的刑期
  • 3.4.2 拣放
  • 3.4.3 量移
  • 4 对宋朝配隶法的评析
  • 4.1 配隶法在宋朝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 4.2 配隶法的"配"与封建五刑中的"流"的异同
  • 4.3 大规模集中监管罪犯的尝试
  • 4.3.1 配所不同于当时和后世的监狱
  • 4.3.2 犯人一般在军中服役
  • 4.3.3 可以拣放、量移
  • 4.3.4 家属可以随往配所
  • 4.4 配隶法是宋朝广泛适用的刑罚制度
  • 4.4.1 适应了刑罚制度的变化
  • 4.4.2 适应了兵制的变化
  • 4.4.3 满足了封建政府对劳动力的获取
  • 4.5 宋朝配隶法的弊端
  • 4.5.1 配隶法的残酷
  • 4.5.2 配隶法不利于改造犯罪
  • 4.6 配隶法对后世的影响
  • 4.6.1 配隶法对充军制度的影响
  • 4.6.2 配隶法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制度的内容、困境及出路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8)
    • [2].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刑事政策思考[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3].中国刑罚制度发展演变探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4].肉刑存废之争对刑罚制度改革的启示[J]. 晋中学院学报 2017(02)
    • [5].从《汉书·刑法志》看现代刑罚制度[J]. 山西青年 2017(10)
    • [6].“驱逐出境”的困惑与发展[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06)
    • [7].刑罚变迁的经济分析——鲁舍和基希海默刑罚思想述评[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11)
    • [8].推动社会学方法在我国刑罚领域中运用与发展的重要成果——评翟中东教授的《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与运用》[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07)
    • [9].旅顺刑务所刑罚制度演变及惩罚分析[J].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00)
    • [10].刑罚制度的善与变[J]. 政治与法律 2010(10)
    • [11].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刑罚目的与刑罚配置原则[J]. 理论月刊 2017(11)
    • [12].论古代刑罚制度的风雨历程——以主刑为轴分析[J]. 东西南北 2019(10)
    • [13].中西方刑罚制度传统比较[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9)
    • [14].论存留养亲在我国刑罚制度中的可行性[J]. 法制与社会 2013(27)
    • [15].社区矫正的引介与我国刑罚制度的改良[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2)
    • [16].刑罚制度的公正性设计[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 [17].论刑罚概念:从“本质”到“意义”[J]. 当代法学 2018(02)
    • [18].试论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制度的重构[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19].略论汉朝的刑罚制度[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20].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理论研究探索[J].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06)
    • [21].探究我国刑罚的改造作用[J]. 青年与社会 2019(25)
    • [22].罗马帝国时期的刑罚制度初探[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4(00)
    • [23].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制度的创造性构思[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24].我国环境犯罪刑罚制度的困境与完善[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5].主题研讨 少年刑罚制度的合理建构[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6)
    • [26].免除刑罚制度的比较考察[J]. 法学研究 2017(06)
    • [27].小议中西古代刑罚制度之差异[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0)
    • [28].自由刑发展趋势研究[J]. 河北企业 2016(12)
    • [29].法国刑罚制度的矫治回归及其启示[J]. 人民检察 2017(11)
    • [30].刑罚的目的之辨[J]. 天津法学 2018(02)

    标签:;  ;  ;  ;  ;  ;  ;  

    宋朝配隶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