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规则对权变”之争历时150多年,一直是各经济学流派争论的焦点,围绕着规则的公信力与权变的灵活性,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得以产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发挥作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改进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以提高其操作绩效就凸现其重要性。为了对此问题作一个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界的“规则对权变”之争做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从其历史沿革论及问题的提出。然后就凯恩斯的“权变模式”和货币学派的“规则模式”的优劣给予评析。最后,就博弈论在此问题的最新进展来进行分析。从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两个方面研究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将动态不一致性问题以及声誉模型等纳入考虑范围。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历程,以及操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理论模型,说明了单纯的“权变模式”和单纯的“规则模式”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增进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等一系列有利于改进货币当局和社会公众的博弈均衡的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绩效。货币当局能够立足长远,注重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与可信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实现在长期的最优均衡,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2章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传统理论分析
  • 2.1 问题的提出:“规则对权变”之争的来龙去脉
  • 2.1.1 争论的由来
  • 2.1.2 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之争评析
  • 2.2 凯恩斯学派的“权变模式”
  • 2.2.1 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
  • 2.2.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2.2.3 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
  • 2.3 货币学派的“规则模式”
  • 2.3.1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 2.3.2 自然失业率假说
  • 2.3.3 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
  • 2.4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之争评析
  • 2.5 小结
  • 第3章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最新理论进展
  • 3.1 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货币政策的连贯性与可信度
  • 3.1.1 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
  • 3.1.2 动态不一致问题
  • 3.1.3 完全信息博弈的数学分析
  • 3.1.4 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的政策含义
  • 3.2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声誉的引入
  • 3.2.1 巴克斯和德里菲尔对货币政策信誉的分析
  • 3.2.2 巴克斯—德里菲尔模型的含义
  • 3.2.3 巴罗—戈登(Barro-Gordon)模型
  • 3.2.4 罗—戈登模型的政策含义
  • 3.3 “权变对规则”的争论新动向
  • 3.4 小结
  •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实践及其启示
  • 4.1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历程
  • 4.1.1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演进
  • 4.1.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演变的原因
  • 4.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分析
  • 4.2.1 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绩效分析
  • 4.2.2 货币政策操作绩效的启示
  • 4.3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理想选择
  • 4.3.1 传统的权变模式
  • 4.3.2 传统的规则模式
  • 4.3.3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理想模式
  • 4.4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改进措施
  • 4.4.1 坚持货币政策的单目标制
  • 4.4.2 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
  • 4.4.3 选择适当的操作目标
  • 4.4.4 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
  • 4.4.5 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之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