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心房颤动(房颤)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更常发生于二尖瓣病变、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随着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于药物控制疗效差、症状显著的患者,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成为房颤的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入导管消融方法治疗房颤已经形成了2种主要的术式,肿静脉节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CPVA),均经心腔内操作,术中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外科治疗由早期针对瓣膜置换术中的房颤病人的Maze术式或Cox-MazeⅢ术式发展到通过不需体外循环的微创手术进行心外膜侧消融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孤立性房颤。随着外科微创心外膜消融的发展趋势增加,介入治疗方法亦应展开新的方法学探索。目的本试验采用介入方法对两组犬的心房进行心外膜和心内膜侧的环肺静脉消融术,对采用介入方法行心外膜侧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并比较二种术式对房颤诱发率和心房电生理特性影响的异同。方法将20条人随机分为A、B两组,术前均进行64-CT扫描,进行左心房三维重建,并将数据导入Carto系统,术中在Carto Merge影像融合技术的指导下分别行心外膜侧(A组)与心内膜侧(B组)的环肺静脉消融,对比观察消融前、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去迷走神经效应、肺静脉电隔离率、心房不应期和心房不应期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A组(66/100;18/100,P<0.05):B组(60/100;20/100,P<0.05)。去迷走神经效应(A组8/10;B组5/10,P=0.1749)。左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1/10;B组4/10,P=0.1517);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2/10;B组5/10,P=0.1749)。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A组[(95.5±10.9)ms;(101±3.2)ms,P=0.185];B组[(90.5±10.7)ms;(105±4.1)ms,P<0.05]。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离散度A组[(28.5±8.12)ms;(8.5±4.74)ms,P<0.05];B组[(27±6.32)ms;(9.5±4.38)ms,P<0.05]。两组消融后均无急性冠状动脉损伤。结论采用介入导管消融的方法在Carto Merge影像指导下心外膜侧和心内膜侧进行环肺静脉消融均可以降低房颤的诱发率,心外膜侧消融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相关定义
  • 参数设置
  • 实验中的技术难点
  • 实验动物的准备
  • 电生理导管放置
  • 消融前电生理参数测定
  • 标测和消融
  • 统计分析
  • 结果
  • 64-CT
  • 标测与消融
  • 消融前后电生理参数的比较
  • 讨论
  • 房颤模型的制作
  • 正常心包的穿刺术
  • 房间隔穿刺术
  • 自主神经在房颤中的作用
  • 肺静脉隔离在房颤中的作用
  • 心外膜消融存在的困难
  • 外科微创心外膜消融术现状
  • 局限性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实验设备
  • 所用仪器
  • 所用耗材
  • Carto系统简介
  • 缩略词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