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实验为基础,选择压下量为85%的冷轧Fe-3%Si钢板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实施不同工艺条件的脉冲电流处理。对处理后的样品分别进行金相观察、TEM观察、ODF和EBSD分析,以及显微硬度的测试,通过与原始冷轧样品的显微组织、织构和硬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脉冲电流诱导再结晶过程中冷轧Fe-3%Si钢的微观形貌和织构的演变规律。将冷轧3%Si-Fe钢分别进行电流方向(CD)与轧向(RD)垂直和平行系列脉冲电流处理,脉冲电压强度分别为3.0,3.3,3.6,4.0,4.4,4.6,4.8,5.1kV。比较脉冲电流处理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可以发现,对于相同电压强度条件下当电流方向与轧制方向平行时,脉冲电压强度在4.0kV时,晶界处出现少量细小弥散分布的再结晶晶粒,晶粒分布主要聚集在晶界附近;当电流方向与轧制方向垂直时,脉冲电压强度在4.0kV时,晶粒内部沿剪切带方向出现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再结晶晶粒,晶粒分布主要聚集在晶粒内部以及晶界附近。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压达到4.0kV时,样品开始出现再结晶现象,并且CD⊥RD时处理条件下样品再结晶形核率高于CD//RD时。随脉冲电压强度的进一步增大,样品中再结晶晶粒继续长大,分布趋于均匀。通过ODF宏观织构结果分析发现,当电流方向与轧制方向不变时,脉冲电压为达到4.0kV以前,样品处于回复阶段,与原始冷轧样品相比,织构类型主要为{001}<110>,{112}<110>组分代表的α取向织构;随脉冲电流强度的增大,α取向织构逐渐减弱,样品主要织构类型为{111}<110>,{111}<112>组分代表的γ取向织构;脉冲电流的进一步增大,γ取向织构逐渐减弱,高斯织构生成并且强度随脉冲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Fe-3%Si电工钢铸坯柱状晶织构的演变规律[J]. 金属学报 2015(05)
- [2].柱状晶对Fe-3%Si电工钢冷轧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2(07)
- [3].Fe-3%Si电工钢的相图计算及组织分析[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09(02)
- [4].初始晶粒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真应力-应变及软化曲线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05)
- [5].稀土及铌微合金化Fe-3%Si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J]. 稀土 2017(01)
- [6].柱状晶对Fe-3%Si电工钢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J]. 金属学报 2012(03)
- [7].薄板坯连铸连轧Fe-3%Si热轧带钢抑制剂的析出[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0(10)
- [8].MnS粒子对Fe-3%Si合金晶界迁移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09(21)
- [9].Fe-3%Si取向电工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演化[J]. 热加工工艺 2016(16)
- [10].脱碳时间对Fe-3%Si钢氧化层组成及形貌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17(12)
- [11].Fe-3%Si合金二次再结晶过程的特殊晶界[J]. 金属功能材料 2016(06)
- [12].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Fe-3%Si钢冷轧板织构[J]. 河南冶金 2010(01)
- [13].TSCR工艺参数对Fe-3%Si钢带显微组织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4].温轧Fe-3%Si硅钢带的组织和性能[J]. 金属热处理 2017(11)
- [15].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Fe-3%Si钢热轧板和常化板织构[J]. 河南冶金 2010(04)
- [16].实验室薄板坯连铸连轧Fe-3%Si热轧钢板的织构[J]. 机械工程材料 2011(01)
- [17].Nb对Fe-3%Si取向硅钢动态回复行为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9(06)
- [18].Fe-3%Si合金渗碳层中SiO_2形成及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04)
- [19].基于CSP工艺Fe-3%Si钢初次再结晶退火的晶界特征[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08)
- [20].TSCR热轧工艺参数对Fe-3%Si钢带织构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08(02)
- [21].Fe-3%Si工业合金渗氮特性[J]. 金属功能材料 2015(04)
- [22].Fe-3%Si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J]. 功能材料 2010(11)
- [23].基于CSP工艺Fe-3%Si钢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J]. 钢铁 2011(10)
- [24].Fe-3%Si钢CSP工艺轧制的热模拟试验[J]. 钢铁钒钛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