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赖氨酸是一种脂肪族碱性氨基酸,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广泛存在于酪蛋白、卵蛋白、纤维素蛋白等蛋白质的水解物,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它对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改善人类膳食营养和动物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L-赖氨酸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微生物发酵法,即以淀粉或淀粉糖为原料,由微生物在高浓度条件下发酵后制得。L-赖氨酸高产Ly-H6U79-Z8是本研究室从长白山温泉附近的泥土中筛选出的那高温L-赖氨酸产生菌,经过多次化学、物理诱变处理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一株稳定的具有耐高温、耐高糖、抗赖氨酸结构类似物、苏氨酸营养缺陷型的代谢特点,本研究旨在对它进行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赖氨酸产量。菌种鉴定方面,采用表型与遗传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Ly-H6U79-Z8为G-杆菌,无荚膜,无芽孢,运动,兼性厌氧菌,属肠杆菌。理生化特征鉴定以《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第九版)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为依据,选取20项特征进行试验。将结果与肠杆菌科中的12个菌属特征进行比较,无一完全对应,但与埃希氏菌属、爱德华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耶尔森氏细菌属、欧文氏菌属相似性较高,不同特征为2~3处。将结果与肠杆菌科各属的模式株比较,该菌与中间耶尔森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相近。即表型鉴定结果为该菌可能属于肠杆菌科的中间耶尔森氏菌属或埃希氏菌属。遗传学鉴定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提取测定Ly-H6U79-Z8 16S rDNA的基因序列,并将其登录到基因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共搜索出178个与其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序列,通过绘制系统进化树,最终鉴定Ly-H6U79-Z8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中与大肠埃希氏菌种亲缘非常近的一个新菌种。该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发酵条件优化方面,本研究主要是从培养基和发酵参数两方面进行优化,以达到高产目的。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从碳源、氮源、无机盐、种子质量、温度、pH、发酵时间等可以用于发酵生产赖氨酸的营养基质和发酵条件中筛选影响赖氨酸产量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营养基质和发酵条件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得到最佳营养基质和发酵条件,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最后确立高产赖氨酸Ly-H6U79-Z8的培养条件为: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0%;最适氮源为硫酸氨、玉米浆,初始浓度为5%硫酸氨、4%玉米浆;最适无机盐为MgSO4·7H2O 0.05%,K2HPO40.1%,CaCO3 5.5%;最适环境因子为苏氨酸0.04%,蛋氨酸0.03%,生物素400μg/L;最佳培养温度为37℃;发酵时间(发酵周期)为48h;初始培养基pH为7;接种量为10%(接种时间为12h,OD值为1.2)。经上述条件培养后发酵液中赖氨酸含量为79.9 g/L。在同等条件下处于先进水平。目前,赖氨酸的生产菌种主要集中在谷氨酸棒杆菌、金色短杆菌、以及酵母等一些发酵温度为30℃的菌种上,30℃是大部分细菌、噬菌体、病毒生存的最适温度,这就使这些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极易感染杂菌,严重影响生产水平。而Ly-H6U79-Z8为耐高温菌,发酵温度可达到37~39℃,这就极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杂菌污染的可能性,避免了产量不稳定、倒罐等影响,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对Ly-H6U79-Z8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可极大的推动赖氨酸工业的发展及赖氨酸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和推动功能性食品、医药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而有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通过采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加速吉林省玉米的高值转化,为吉林省的农产品加工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株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J]. 微生物学报 2020(05)
- [2].琥珀酸产生菌固体发酵动力学研究[J]. 中国酿造 2015(01)
- [3].亮氨酸氨肽酶产生菌筛选与特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02)
- [4].一种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7)
- [5].酸胁迫对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Lactococcus lactis LN26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 [6].中生菌素产生菌发酵合成培养基的设计优化[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03)
- [7].子囊霉素产生菌营养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限定培养基的建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6)
- [8].L-亮氨酸产生菌的获得[J]. 黑龙江医药 2008(04)
- [9].GABA产生菌的筛选以及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 发酵科技通讯 2016(04)
- [10].一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的鉴定[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3)
- [11].纤溶酶产生菌发酵豆乳饮料的研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4(05)
- [12].鲭鱼鱼肉中组胺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J]. 食品科学 2012(13)
- [13].变构菌素产生菌S.griseochromogenes接合转移体系建立与优化[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2(03)
- [14].展青霉素产生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J]. 农业机械学报 2008(03)
- [15].1株阿魏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5)
- [16].一株海洋源细菌素产生菌筛选及细菌素性质研究[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02)
- [17].不同环境中胞外多糖产生菌的初步研究(英文)[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8].硫酸软骨素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06)
- [19].一株对香豆酸产生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3)
- [20].油污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J]. 中国酿造 2012(05)
- [21].柚苷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其酶特性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09(01)
- [22].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剂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11)
- [23].1株耐高温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17(03)
- [24].赭曲霉毒素产生菌筛选方法的对比与优选[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5].一种纤维素酶产生菌筛选方法的改良[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07)
- [26].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 [27].一种新型丁醇产生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 [28].高产抗生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us的选育[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09)
- [29].一株碱性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09)
- [30].苯扎溴铵溶液在洁霉素产生菌发酵过程中抗杂菌能力的实验[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