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诠释”是论文对城市设计自身学科特性的描述。借助于诠释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将包含在城市空间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都视为富含意义的文本,城市或称之为“似文本”。城市文本具有形态性和空间性,并且能够呈现各个部分形态之间的固有关系(互文性)。城市设计的过程就包含了对城市文本的“理解”、“解释”与“接受”的过程。在这里,“理解”是对城市文本的阅读,“解释”是指城市设计文本的分析研究,而“接受”则是城市设计的诠释主体在创作活动中所采取的诠释方法。简言之,“诠释”就是对人们认知、书写与表达城市这一能动过程的高度概括,是对城市设计学科内在结构与思维方法的系统总结。在哲学史中,现代的诠释学、现象学和接受美学等哲学思想先后涌现,彼此影响、各成体系。这些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科学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诠释理论基础”的形成就是基于诠释学、现象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知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的总称。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当代城市设计表现出了强烈的诠释学特征。诠释学强调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不确定性、过程性、可参与性以及多元意义等哲学思想有力的规定了城市设计的后现代主流倾向。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学科亦存在于诠释学的哲学境遇之中,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各个时期的城市设计理念受到了当时文化批判与社会思潮的影响,研究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作为经验科学,诠释和分析城市作品成为可能。因此,在深入挖掘城市空间意义的诠释学内涵之后,城市设计诠释理论试图从美学与人文科学的领域探讨人们认知空间的内在机制。城市设计诠释理论或称之为“城市空间诠释美学”。对于城市的审美与认知主体——人来说,城市并不是唯物的客观体,它的显现、它的认知、它的表达,必须借助于人的感性活动。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客体成为文本的所指,主体通过意象性去思考、理解和想像客体。城市客体对其诠释者来说是“富有意义的形式”,城市(设计)文本形成了与城市客体的对象化结构。进而,人们通过城市(设计)文本与城市客体产生了积极的认识关系。此时,城市文本(似文本)和城市设计文本(真实的文本形式)形成了对城市客体的指称功用的意义结构。在城市设计的实践层面,当城市设计诠释的这种科学的认识关系得以确认后,活跃在人文科学诠释的方法论体系对城市设计学科的借鉴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包括语境分析、修辞分析、隐喻分析、心理意向分析、复杂性分析等方法都与城市设计的方法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城市设计创作实践的主体诠释与城市设计理念层面的意义诠释、城市设计表意过程的文本诠释一起共同建构了注重形态概念、注重表意过程、注重创作实践的不同阶段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方法体系。通过对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研究,论文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建构了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研究框架。使得诠释理论与城市设计的知识有着全面、系统的交叉,为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深入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阐述了由诠释情境—诠释结构—诠释维度所建构的诠释思维范式,揭示了城市设计诠释思维活动的内在特性。提出了从理念层面的意义诠释(城市文本研究)、表意过程的文本诠释(城市设计文本研究)和城市设计创作实践的主体诠释等三个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层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社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6)
- [2].用情感与诗心消除城市空间的冷漠[J]. 重庆建筑 2019(12)
- [3].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民国上海城市空间中的人文景观[J]. 大众文艺 2019(23)
- [4].《中国城市空间的公与私》[J]. 城乡建设 2020(02)
- [5].新中国70年城市空间治理的历史演进与政治逻辑[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6].法经济学视角下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J]. 西部学刊 2019(21)
- [7].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6)
- [8].基于城市空间微更新的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2)
- [9].空间句法视角下近代上海(1843—1949年)城市空间组构演变研究[J]. 住宅科技 2020(01)
- [10].传统城市空间的近代转型:以上海县城为例(1905—1914)[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01)
- [11].基于格网分析的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分异机理[J]. 经济地理 2020(06)
- [12].增加城市空间的“有趣率”[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3)
- [13].城市空间中的体验式上演:场所和非场所中的视频映射(英文)[J].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0(01)
- [14].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08)
- [15].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7)
- [16].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5)
- [17].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J]. 城市规划 2020(08)
- [18].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现实困境与实现理路[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9].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J]. 城市规划 2020(10)
- [20].对城市空间融入单体建筑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9(03)
- [21].“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4)
- [22].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J]. 学术探索 2019(09)
- [23].论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J]. 新闻传播 2019(15)
- [24].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空间的生产更新与消费[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5].上海近代行列式里弄的构成机制与城市空间营造方式——基于城市细胞视角的重新解读[J]. 华中建筑 2019(12)
- [26].中国政府“企业化”调控下的城市空间企业化现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11)
- [27].我国城市空间拥挤形成机制及疏解[J]. 学习与实践 2018(03)
- [28].《城市空间》二[J]. 齐鲁艺苑 2018(02)
- [29].争议的公共性:一种谱系学视角的城市空间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0].“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 新闻记者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