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脱毒条件研究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脱毒条件研究

论文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它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影响粮食农作物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给人和动物带来极大的毒害作用。论文对采集自四川、河南、河北三省受ZEN污染的83份样品(其中土样55份、霉变玉米21份、小麦样品7份)采用高通量微量富集筛选的方法筛选降解ZEN的微生物;通过16S rRNA及BIOLOG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菌株的脱毒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高通量微量富集筛选法的培养条件、样品进行高效液相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条件;(2)分离纯化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ZEN的菌株(命名为21-2),该菌在温度37.0℃,转速150 rpm条件下与ZEN共培养72.0 h,能将5.0μg/mL的ZEN完全清除;(3)结合形态学特点、16S rRNA及BIOLOG鉴定,初步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种为我国农业部许可的可以作为活菌制剂直接使用的一种益生菌;(4)对菌株21-2的脱毒条件包括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及菌种接种量等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矿物培养基下,温度37.0℃、时间72.0 h、pH 7.5、接种量10.0 %最佳;(5)菌体细胞对ZEN降解能力较强,而无细胞上清几乎没有降解作用;表明菌株胞内酶与ZEN相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玉米赤霉烯酮概况
  • 1.2 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
  • 1.3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
  • 1.3.1 生殖毒性
  • 1.3.2 致癌作用
  • 1.3.3 基因毒性
  • 1.4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
  • 1.5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 1.5.1 生物学检测法
  • 1.5.2 免疫学检测法
  • 1.5.3 理化检测法
  • 1.6 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方法
  • 1.6.1 物理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
  • 1.6.2 化学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
  • 1.6.3 生物方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
  •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筛选体系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 2.2.1 培养基
  • 2.2.2 培养体系
  • 2.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建立
  • 2.3.1 样品处理
  • 2.3.2 色谱柱的选择
  • 2.3.3 流动相组成条件的选择
  • 2.3.4 流速及进样量的选择
  • 2.3.5 检测器的选择
  • 2.3.6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3.7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3.8 玉米赤霉烯酮的稳定性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曲线
  • 2.4.2 玉米赤霉烯酮在培养条件下的稳定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21-2 的分类鉴定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菌株21-2 的菌落形态
  • 4.3.2 菌株21-2 的16S rRNA 序列
  • 4.3.3 菌株21-2 的BIOLOG 鉴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菌株21-2 对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条件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
  • 5.2.2 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培养基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
  • 5.3.2 培养时间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
  • 5.3.3 培养温度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
  • 5.3.4 pH 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
  • 5.3.5 接种量对菌株21-2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
  • 5.3.6 无细胞上清与菌体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能力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降解菌的筛选[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2)
    • [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的研究进展[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02)
    • [3].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02)
    • [4].1株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5)
    • [5].一株萘污染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污染土壤中降解效果的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7(13)
    • [6].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 广州化工 2017(13)
    • [7].萘降解菌的分离及其联合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7)
    • [8].一株耐低温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0)
    • [9].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对秸秆的降解效果[J]. 生态学杂志 2020(04)
    • [10].互营烃降解菌系的短链脂肪酸降解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11].玉米秸秆降解菌的筛选[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11)
    • [12].一株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 西北农业学报 2016(10)
    • [13].原油微生物群落构成及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1)
    • [14].营养要素对原油降解菌生长的影响[J]. 生物技术 2009(02)
    • [15].聚乳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和降解特性[J]. 精细化工 2020(03)
    • [16].餐饮油烟废气降解菌种的选育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12)
    • [17].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1)
    • [18].一株土霉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20(05)
    • [19].2株柴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生长特性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0].氯霉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性能[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08)
    • [21].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9)
    • [22].2株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混合降解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8)
    • [23].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化工管理 2015(04)
    • [24].三唑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4)
    • [25].鲭鱼中组胺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初探[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08)
    • [26].一株萘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在石油降解中耐盐性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7].北极表层海水中氯代十六烷降解菌的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2(08)
    • [28].多菌灵降解菌系的筛选与组成分析及其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 [29].百草枯降解菌研究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6)
    • [30].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07)

    标签:;  ;  ;  ;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脱毒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