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 ——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 ——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论文摘要

早在1975年,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Arnold Tombee,1889-1975)就已经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今日看来,汤恩比的预言可谓是真知灼见。然而,中国的崛起并非毫无隐忧。首先,以代工生产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其次,中国的崛起让西方国家感到忧虑,深恐自己的世界领导权因此旁落。其三,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迅速“西方化”及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冲击必须加以注意。其四,在国际地位日渐高升的态势下,中国必须透过各种具体行动与传播行为明示自己“和平崛起”与“和谐发展”的国家主张,并积极营造正面的“国家形象”,以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同”与“友谊”,及避免因误解而造成国际冲突的可能性。显而易见,中国的未来发展与国际情势的走向都和中国的“国家主张”与“国家形象”有关。国家主张是引领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也是决定国家资源如何投入与运用的指导纲领。国家形象则是国家给予国际社会的整体观感,也是国际社会对该国进行定位与决定互动方式的重要依据。二者之间,作为体现国家政治理念的国家主张具有较高的位阶与管理能力,因此对于国家形象的建立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不过,国家主张能否实践及国家形象能否顺利建构则与国家力量的强弱有关。国家力量的建设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力量是个抽象名词;是各种“有形”与“无形”力量的集合体,其建设除了与资源多寡有关,更与投入方向及运用方式有关。“力量”本身是中性的,其强弱与效果决定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运用方式的“正确性”。目标合理且运用正确不但可以事半功倍,更可以表里兼顾,既赢得实质,又赢得声誉。反之,则可能顾此失彼或满盘皆墨。因此,力量的运用必须依循战略规划的思维。战略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艺术和一种哲学,其目的是在坚守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以资源投入最少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战略目标的要求。战略本为军事用语,其意义在于善用资源,克敌制胜。然而,随着政治主张的进程与国家发展的多元化,战略的意义与运用的范围被广泛地延展到各个不同的层面。不过,其根本仍然是透过各种力量的运用以达成既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服从国家主张的状况下进行规划与开展,才能避免相互抵触,彼此抵消。力量是战略规划的基础,因此对于力量的认知与盘点是战略规划的首要工作。传统上,国家力量被认为是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力量所构成的,且运用的方式主要是从“竞争”的视角开展的,因此胜利往往是建立在对方的失败(损失)之上。然而,这种“零和概念”的战略思维正是造成国际社会争端不断的因子,也是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永保长青,屹立不摇的主要原因。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于经济、军事和外交的竞争之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将国家的力量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二种。简而言之,硬实力就是”以力服人"的压制性力量,其作用在于以”威吓"与”征服"为手段,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或意图;软实力则是”以德服人”的同化性力量,其作用是经由”说服”与”认同”的过程,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诉求和目标。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也为国家力量的建设与运用提供了新的方式。软实力的基础在于说服与同化,因此与频繁和有效的传播活动紧密相关。然而,在过往专注于硬实力建设的时代,传播并没有被视为建构国家力量的主要原素,充其量也只是被当成推动既定目标的工具,且运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大众传播的层面。在软实力的重要性被日益发掘出来,且传播行为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之际,从传播的各种不同层面对国家软实力的建构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也就成为极具时代意义的研究课题。传播对于国家软实力建构的意义不只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各种行动引发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与交流,并且在获得对方认同的状况下,赢得对方的友谊与支持。因此,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构的思考层面应该包含:”国家的主张与传播的理念"和”国家形象的建立方式”二大层面;至于形象建立的部分除了大众传播媒介之外,也应该将国家行为(包含:国家领导人及重要领导、社会菁英与公众人物、国民素质与公民表现等)、观光旅游产业、会议展览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传播意义的行动及产业发展方式—并纳入探讨的范围,才能得到较为完整的战略思考体系。

论文目录

  • 目录
  • 图表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传播、国家软实力与大国崛起
  • 1.1 选题源由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传播-应予深化及扩展的研究方向
  • 1.3 研究基本思路与研究视角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取向的选择
  • 1.4.2 研究流程
  • 1.4.3 资料搜集
  • 1.4.4 研究方法
  • 1.4.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文献探讨—传播与国家软实力的建构
  • 2.1 国家与国家力量
  • 2.2 国家发展的意义
  • 2.3 综合国力的意义与构成要素
  • 2.4 软实力的意涵探索
  • 2.5 传播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 2.6 如何以战略眼光建构国家软实力
  • 第三章 国家主张和传播意理
  • 3.1 欧洲中心论—西方霸权思维的根源
  • 3.2 非洲中心论—以文明起源为争论的反扑
  • 3.3 亚洲中心论—强调多元与和谐的发展观
  • 3.4 中国的主张-和平崛起与和谐发展
  • 3.5 国家主张与传播意理
  • 第四章 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
  • 4.1 形象与国家形象
  • 4.2 国家形象的意义与层面
  • 4.3 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
  • 4.3.1 国家力量与国家形象
  • 4.3.2 国家主张与国家形象
  • 4.3.3 国家政策与国家形象
  • 4.3.4 国家行动与国家形象
  • 4.3.5 国家素质与国家形象
  • 4.3.6 商品质量与国家形象
  • 4.4 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 第五章 新闻传播媒介与国家软实力
  • 5.1 从信息视角看新闻传播媒介
  • 5.2 从经营视角看新闻传播媒介
  • 5.3 从专业视角看新闻传播媒介
  • 5.4 从因特网看新闻传播媒介
  • 5.5 从制度视角看新闻传播媒介
  • 5.6 从信息控制看新闻媒介
  • 5.7 从新闻传播媒介看中国软实力
  • 第六章 观光旅游产业与国家软实力
  • 6.1 观光旅游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 6.2 观光旅游与国家形象
  • 6.3 观光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6.4 成功推动观光旅游产业的要素
  • 6.4.1 政府的角色与功能
  • 6.4.2 民间组织的角色与功能
  • 6.4.3 商业机构的角色与功能
  • 6.4.4 国民素质与国家形象
  • 6.5 中国推动观光旅游的战略思考
  • 第七章 会议展览产业与国家软实力
  • 7.1 现代会展产业的源起与发展现况
  • 7.2 会展产业的分类与国际规范
  • 7.3 国际会展组织及各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简述
  • 7.3.1 国际会议相关组织
  • 7.3.2 国家推动会议展览产业的模式
  • 7.4 世界各国会展产业发展简述
  • 7.4.1 德国--全球会展产业的龙头
  • 7.4.2 法国—推动国际化与大型化
  • 7.4.3 新加坡—亚洲会展产业的领头羊
  • 7.4.4 香港—亚洲节事活动中心
  • 7.4.5 泰国—政争所累的会展业
  • 7.4.6 马来西亚—价格取胜的战略
  • 7.5 传播与会展产业的发展
  • 7.6 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对策
  • 第八章 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家软实力
  • 8.1 文化与创意的定义
  • 8.2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
  • 8.3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与分类
  • 8.4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 8.4.1 文化、创意、还是文化创意
  • 8.4.2 重点产业的选择与延伸
  • 8.4.3 产业政策与产业集群的建构
  • 第九章 结论--传播与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建构
  • 9.1 国家营销与国家软实力
  • 9.2 国家品牌与国家软实力
  • 9.3 国家营销战略与国家软实力
  • 9.4 国家营销战略的思考
  • 9.5 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9年灵通会展产业学院成立暨现代学徒制班顺利开班[J]. 中国会展 2019(23)
    • [2].中部文创会展产业基地在湖南浏阳开建[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02)
    • [3].提升能级,成都会展产业“逆风启航”[J]. 产城 2020(04)
    • [4].陕西会展产业发展途径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5].会展产业联盟治理与合作行为:杭州会议产业联盟的案例研究[J]. 旅游导刊 2020(03)
    • [6].在新形势下河北会展产业“短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7].迎潮而上 烟台助力会展产业大发展[J]. 走向世界 2018(47)
    • [8].会展产业集聚区成发展重要“抓手”[J]. 中国会展 2018(01)
    • [9].2019会展产业展洽会[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19(22)
    • [10].基于博弈论的会展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 浙江学刊 2018(01)
    • [11].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西部财会 2017(12)
    • [12].会展产业内涵及对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启示[J]. 经贸实践 2018(09)
    • [13].会展产业生态圈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6(06)
    • [14].会展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22)
    • [15].京津冀会展产业互补度分析[J]. 现代商业 2015(32)
    • [16].会展产业价值链及其产业融合研究[J]. 商业研究 2016(01)
    • [17].唐山市文创会展产业园:抢抓发展机遇,引领转型升级[J]. 人民周刊 2020(07)
    • [18].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0)
    • [19].大象跳舞 万秀网打造新型在线会展产业生态圈[J]. 市场观察 2016(11)
    • [20].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会展产业变革现状的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 2016(11)
    • [21].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J]. 城市地理 2015(02)
    • [22].安徽会展产业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会展 2008(23)
    • [23].云开雾散欢聚时——2016会展产业展洽会开幕式侧记[J]. 中国会展 2017(01)
    • [24].后疫情时期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现状探析——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 商展经济 2020(11)
    • [25].强劲的发展势头 雄厚的发展潜力——辽宁与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产业合作发展研究[J]. 侨园 2020(09)
    • [26].产业链视角下天津市会展产业发展分析[J]. 绿色科技 2020(02)
    • [27].会展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究竟何在?[J]. 中国会展 2020(13)
    • [28].西安市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J]. 学理论 2019(02)
    • [29].会聚·展智·新未来 2018会展产业展洽会在京举行[J]. 中国对外贸易 2019(01)
    • [30].难得岁末相聚喜——2017会展产业展洽会开幕式侧记[J]. 中国会展 2018(01)

    标签:;  ;  ;  ;  ;  

    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 ——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