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带鱼下脚料中的内源消化酶系对其进行降解的研究思路,并针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而建立了带鱼内源酶系酶解改性豆粕的工艺生产线,并对产品进行分析检测,同时对带鱼内源酶系的待选酶源进行了初步探索,所得结果如下:(1)前处理方式对带鱼内源酶系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促进作用依次为121℃湿热20min﹥100℃蒸煮30min﹥90℃蒸煮30min﹥80℃蒸煮30min﹥121℃干热20min﹥室温浸泡。湿热前处理可有效促进带鱼内源消化酶系对大豆抗原蛋白的降解,干热前处理与常温浸泡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2)单因素探索试验结果显示,酸性与自然初始pH环境更利于酶解反应的进行;37-50℃区间范围内,酶解温度越高,酶解效果越好;粕酶比1/0.1-1/1范围内,随酶添加量的增加,酶解效果逐渐优化;固液比1/4-1/1范围内,随固液比的增大,酶解效果逐渐变差。考虑到工业生产中用水及成本节约,获得明显降解效果的优化条件范围为:酶解温度50-60℃,粕酶比1/0.5-1/1,固液比1/4-1/3。(3)L9(33)正交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大豆抗原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自然初始pH,50℃酶解温度,1/1粕酶比,1/3固液比。对比分析优化条件下的酶解豆粕与传统发酵豆粕,结果显示本试验产品大豆抗原蛋白降解率远大于传统发酵豆粕,且其中多项指标均达到或远高于相关标准。(4)以青岛本地常见的六种鱼类内脏为添加酶源,以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大豆抗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试验条件,进行待选酶源初探,结果表明花鲢及鲅鱼在该条件下酶解效果极为接近带鱼内源酶系的降解效果,可继续研究优化,以作待选酶源。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0 前言0.1 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0.2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0.2.1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0.2.2 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性0.3 豆粕改性的研究现状0.3.1 物理改性0.3.2 化学改性0.3.3 生物改性0.3.4 不同改性方法对比0.4 鱼内脏加工利用概况0.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方法0.5.1 研究背景和意义0.5.2 研究思路和方法1 前处理对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豆粕影响的考察1.1 前言1.2 试验材料与试剂1.2.1 试验材料1.2.2 试验试剂1.2.3 试剂配制1.2.4 试验仪器1.3 试验方法1.3.1 样品处理1.3.2 前处理方式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1.3.3 SDS-PAGE 检测1.3.4 水解度测定1.4 结果与讨论1.4.1 大豆抗原蛋白结构与组成1.4.2 前处理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1.4.3 不同前处理条件对水解度影响的考察1.5 小结2 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豆粕工艺参数的考察2.1 前言2.2 试验材料与试剂2.2.1 试验材料2.2.2 试验试剂2.2.3 试剂配制2.2.4 试验仪器2.3 试验方法2.3.1 样品处理2.3.2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及变化规律2.3.3 温度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3.4 粕酶比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3.5 固液比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4 结果与讨论2.4.1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及变化规律2.4.2 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4.3 粕酶比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4.4 固液比对酶解效果影响的考察2.5 小结3 优化试验及工业可行性分析3.1 引言3.2 试验材料与试剂3.2.1 试验材料3.2.2 试验试剂3.2.3 试剂配制3.2.4 试验仪器3.3 试验方法3.3.1 样品处理3.3.2 正交优化试验3.3.3 SDS-PAGE 检测3.3.4 产品制备3.3.5 产品评价3.3.6 待选酶源考察3.4 结果与讨论3.4.1 带鱼内脏酶解豆粕正交试验3.4.2 技术可行性分析3.4.3 产业化可行性分析3.5 小结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4.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内源消化酶系论文; 大豆抗原蛋白论文; 带鱼论文; 豆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