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紫沙小学529000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重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更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高年级数学对策
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施行,教师的教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从原来的一味接受转化为重视知识学习的过程。《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一、选择适时的合作时机
1.合作在探求新知的关键处。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在探求新知的时候,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合作时的目标是什么,让孩子知道要学习什么,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要达成什么目标,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合作学习。
2.合作在知识领悟的重难点处。实际教学中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越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越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弄清教学的重、难点,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形成新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合作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练习讲评课是常见的一种课型。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将参考答案整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基本没什么互动,这样的讲评课效率是比较低的。学生对错题的印象也不够深刻。在教学实践中,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仅停留在用单一方法得出结论的层面上。小组成员通过互动,能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萌生多种解法,增大学生参与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实践表明,教师在设计、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准确把握合作的时机往往会让合作学习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1.要科学地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有效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异质”原则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成绩、身高等的实际情况。依据许多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高年级小组人数最好在3-5人。小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成员责任分散,很多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2.组内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的分工在合作学习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让每一位成员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任务、责任,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但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教师要帮助各个学习小组确立好成员分工。通过小组投票或者教师推荐来推选出一名小组负责人,即小组长。小组长先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个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每次合作都充实有效。
3.合作学习组织行为的训练。小姐合作学习时,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自说自话,缺乏倾听,无效交流;发言人汇报成果时,由于缺乏训练,学生表现出扭捏、语无伦次、全程背对同学、音量微弱;下面的同学表达不同意见时你争我抢,同时发表观点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对课堂秩序造成消极影响,学生很难在这样杂乱无章的秩序下有所收获。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期,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应的行为习惯。
小组合作各方面的机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将小组建设纳入到日常每一堂课中。唯有如此,才可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组织合作的次数要适量
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次数和合作活动的时间,不能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为了合作而合作,否则会影响教学进度,冲淡课堂气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教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需课课、题题都合作,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让学生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总之,合作学习应根据需要而定,绝不是追求形式,一节课中也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对于设计的合作学习要合理把握时间,防止合作的随意性与形式化。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逐步应用,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其缺陷和不足,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树立“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的理念,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有利于教与学的教学形式,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永久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巧,2011,(8):34。
[2]朱黎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