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论文题目: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学

作者: 韩振翔

导师: 刘跃光

关键词: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来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应和机理。 结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针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而且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可改善全血粘度状态,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变影响不大。 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医相关理论研究

1、西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理论研究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

2、时间医学概述

3、西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节律的认识

3.1、国外相关文献报道

3.2、国内相关文献报道

3.3、小结

4、血液流变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及病机

4.1、血液流变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4.2、血液流变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的现代研究探讨

4.3、小结

4.4、缺血性中风的节律和血液流变学24小时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祖国医学相关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研究

2.1、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历史源流

2.2、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

3、中风病针灸疗法在古典文献的记载

4、针刺立法处方

4.1、时辰选取

4.2、穴位选取

4.3、配穴选取

5、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

5.1、临床观察

5.2、实验研究

5.3、结论

第三部分、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和剔除标准)

1.5、观测指标

1.6 观察方法和期限

1.7 治疗方法

1.8、疗效评定标准

1.9、统计分析

2、结果

2.1、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表

2.2、两组疗效情况

2.3、两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研究生期间发表论论文

附表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影响的观察[D]. 张宗学.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 [2].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D]. 陈英杰.山西医科大学2011
  • [3].头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D]. 谢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4].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及脑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D]. 邱笑琼.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 [5].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与中医证型研究[D]. 黄婷.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6].基于JavaScript技术的子午流注纳甲法网上取穴系统的研究[D]. 苏绪林.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
  • [7].张觉人教授应用奇恒之府脑的理论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验探讨[D]. 甘盼盼.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D]. 杨丽鵾.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2].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探讨[D]. 詹龙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3].灵龟八法开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 严耀坚.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4].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研究[D]. 曹旺波.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5].头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D]. 谢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6].脑心康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明然.吉林大学2007
  • [7].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时辰化疗肾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D]. 陈文君.福建中医学院2006
  • [8].引入子午流注理论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D]. 许学江.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 [9].《黄帝内经》中时间医学观念其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及韩国传统《舍岩针法》的汇合[D]. 洪在炅.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 [10].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GMP-140、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D]. 张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

标签:;  ;  ;  ;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