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的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以及其他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连接点,是推进综合运输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组织各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对于客运枢纽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大量规划建设资金的投入,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逐渐趋于大型化、立体化、功能多样化,为了将“以人为本”、“无缝链接”等思想在综合客运枢纽的设施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得以体现,保障综合客运枢纽高效、协调发展,满足旅客对运输服务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要求,有必要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以综合客运枢纽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为研究重点,运用数据包络算法和协同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综合客运枢纽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对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功能定位以及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了适应性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的目的与内涵,从枢纽基础设施配置、枢纽内交通流线组织、旅客需求及换乘行为三方面对影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探索图法对换乘效率评价指标及协同性评价指标进行定性求解,并结合已选定的数据包络分析及协同学评价方法自身对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协同学方法建立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及协同性评价模型,得到的换乘效率指数和协调性值将从效率性、协同性两个角度反映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为了更加定量的衡量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程度,将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换乘效率指数和协调度值进行指数求和,构造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数。最后,以长春市站前综合客运枢纽为实例进行模型验证,选取枢纽客流年高峰日内包括客流高峰小时、非高峰小时在内的六个时间段,进行数据搜集与模型计算。通过理论方法与模型的检验,分析出长春市站前综合客运枢纽现有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静态程度及动态发展趋势,找出现有换乘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及改进建议,可为枢纽后续的改建提供参考意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主要研究内容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章 综合客运枢纽的系统分析2.1 综合客运枢纽概述2.1.1 综合客运枢纽概念2.1.2 综合客运枢纽功能2.2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概述2.2.1 换乘组织模式内涵2.2.2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模式分类2.2.3 综合客运枢纽内流线组织2.3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分析2.3.1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内涵2.3.2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内容2.3.3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方法选择2.4 本章小结第3章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1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3.1.2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3.2 影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的变量分析3.3 基于探索图(MEM)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3.1 探索图(MEM)相关理论简介3.3.2 运用 MEM 工具构建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3.3.3 运用 MEM 工具构建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3.4 本章小结第4章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研究4.1 基于 DEA 的换乘效率评价4.1.1 DEA 相关理论4.1.2 DEA 的适用性与评价流程4.1.3 基于 DEA 的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建立4.2 基于协同学的协同性评价4.2.1 协同学相关理论4.2.2 协同学的适用性与评价流程4.2.3 基于协同学的协同性评价模型建立4.3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4.3.1 适应性评价模型构建4.3.2 适应性综合指数4.4 本章小结第5章 实证分析5.1 长春市站前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概况5.1.1 长春市站前客运枢纽概况5.1.2 长春站前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分析5.1.3 长春市站前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存在问题5.2 长春市站前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适应性评价5.2.1 基于 DEA 的换乘效率评价5.2.2 基于协同学的协同性评价5.2.3 适应性评价5.2.4 适应性评价结论5.3 优化措施及建议5.4 本章小结第6章 总结与展望6.1 全文总结6.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表致谢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综合客运枢纽论文; 换乘组织模式论文; 换乘效率论文; 协同性论文; 适应性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