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的环境设计模型研究

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的环境设计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文章起因于困惑:对专业的质疑,对设计语言的质疑,对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发问。因为困惑进而探索,沿着质疑与提出的问题,摸索着可以寻求出答案的路径,这个过程又是一连串的答与问,最后确定了所有的疑问归结在如何形成设计师的设计语言上。从而把语言学作为认知观来探讨环境设计的问题,提出“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的环境设计模型研究”,建立起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围绕语言学,借鉴物候学与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梳理了两条研究线索,一是以设计主体为主的线索,一是以语言类型为特征的线索。前者是从言语活动的角度分析设计主体在环境设计中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行为阶段,印入性言语、内部言语和表达性言语,其中,印入性言语与表达性言语共同构成设计主体的外部言语。文中引申了心理学对内部言语的定义,把其作为引子,指代设计主体内部一切活动的集合,试从不同学科、学派对人意识不同角度的研究来讨论内部言语的内涵和结构。依照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具有表层意义,是用语言符号来活动,能够被主体知觉的部分;深层结构具有深层意义,它不能被知觉,归属于心理学提出的潜意识说,含有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结构整体具有的感性和理性(知性)之别,对印入性言语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感性,具有主观色彩对现实事物的模写(反应)具有写意性,是情感言语;理性(知性)具有写实性,相对而言是对现实事物一对一的模写,以逻辑特征,是逻辑言语。两者共同作用于内部言语,是设计主体表达的灵魂所在。印入性言语是自然语言,包括非人意志的自然环境语言,和人为意志的人文语言,人文语言是人类各学科,各话语单位的集结,人文环境语言就包含在人文语言之中。这是作为认知对象的自然语言划分,在本然的自然中,人类是以种群的单位归属在动物群落中,动物群落是自然语言生物词类的一部分。自然语言的词类包括生物词类和非生物词类,生物词类分为一级词类种群和二级词类群落,群落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三者的组合。非生物词类就是生态系统中物质环境系统涵盖的内容,如:光、温度、气等。词类划分依据的是自然语法的聚合规则,自然语言的语法单位有: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生物词类的语素是细胞,非生物词类的语素是分子,原子是它们的词根,个体是自然语言的词,种群是词组。自然语言的语法具有三个互为存在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这是所有存在物必须遵循的最高守则,是生命的法则。自然语言的语义就是自然本然的生命实相。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以易见可感的形态系统——其语言的形式告知孩子生命是什么?该如何做?不该做什么?会遇到什么?听与否,只是人类是否真切的关怀母亲与自己,其逻辑言语是否切切实实的阅读到了自然语言,认知了自然的内容与结构,情感言语是否感悟到了生命是瞬时的,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需要在呼吸间驻留万分的珍重!对“母语”的阅读不该偏重在一个感知器官,而是通感的,“通感”可以知觉到形态系统诸多微妙之处,母亲的窃私之语,把实词(实体形态)与虚词(虚体形态)置于平等的位置。“环境设计”中的环境就是自然,环境设计就是对自然语言的阅读和表达,处理与环境的关系,就是孩子处理与母亲和兄弟姊妹的关系,环境设计主体就是这个被“推举”出来的代表。所以文章的编排,首先就是把“母亲”(自然)请放在开头,再是“孩子”(设计主体),之后是“孩子与母亲”的言语总汇(环境设计语言),最后是“孩子们”活跃的言语活动。“印入性”是阅读,只有把心打开了,阅读才真、才广、才深、才透,也才美。在笔者看来,印入性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阶段是设计主体审美的活动,内部言语到表达性言语是设计主体创美的活动。亦是,环境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审美与创美两个层次。内部言语不仅是表达的灵魂所在,也是知悟美的心灵之所,这里是语义滋生之域,情感供给着强大的动力,理性指导着行为有条不紊,丝丝入扣。环境设计不同纯艺术的活动,设计主体是被推选出的代表,有具体的服务对象,不是一个人的对话,存在客观的语境。所以感性和理性是不可分的交织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言语作品之中。言语作品就是表达性言语的结果,是设计主体对“美”表达和创造,蕴涵了内部言语丰饶的语义,显现了印入性言语在主体身上遗留的痕迹。在环境设计中,设计主体的言语作品包括:书面语、口头语和形态系统。口头语是有声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的语音,书面语包括文字和图形(图纸),形态系统是设计主体最终的言语作品,环境设计最后的语言形式。这些言语作品汇入人文语言中,成为设计主体其设计语言形成,和更高一层环境设计语言成型的必要养分。包含在自然语言里,成为了对设计主体来说新的印入性言语内容,设计主体不仅是印入性言语的接收者,也是印入性言语的创造者,“表达性”与“印入性”是针对设计主体存于的不同时间节点而言,设计主体审美与创美的活动是交替着展开的。如此完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即是设计主体在环境设计活动中的行为过程,亦是本文的第一个模型——环境设计活动中设计主体的行为模型,也就是第一条线索的目的,回答了环境设计主体的行为是什么。文中的涉及的语言类型分属在三种划分标准之下:一是作为本然的自然语言,语言类型根据群落特征和词的组合特点来区别,如森林、湿地、海洋。二是作为认知的自然语言,就包括了自然环境语言、人文语言,人文语言下的环境设计语言。环境设计语言包含人文环境语言和自然环境语言的部分内容。划分的界限不是刻板明确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辅助对自然的认知。三是言语作品的符形,包括了:声音,图形,文字,形态。环境设计语言涵盖了所有的类型,并具有自身场域里的特点,其形态是由人造的部分和非人造的部分共同组成,本质上也是形态系统,是自然语言的内容。文中对人造形态进行了语言结构的解析,语素是面,词根是线和点,词缀是肌理、形状、色彩、材质,词尾是影、声,词是单体,其实词与虚词都具有几何体和有机体,单体依据一定的组合、聚合、分割形的语法组成词组,或者进一步形成句子,语序与章法就是人造形态的句法。对形态语言的结构分析,是为了阐述其内含的语义,具有的情感特征,生命意味。以便设计主体从审美的角度来阅读,从创美的角度来运用。人造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形态间是动态的关系,人造形直接或间接的使用着自然材料。人依据自己的意念改造自然环境,无论“改造”成哪种类型,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或第四性,都改变不了自然的本质。环境设计“园林史的线索”及“艺术的内容”就说明这点,所以环境设计的本质在“环境”与“人”,已有的形态及思想,是其能指和所指,是提供了表达的某种可能性,而它们才是意指。这也是笔者提出设计主体要关注的根本:重心只在意指时,设计主体的创造是无限的。由此,提出了本文的第二个模型——环境设计活动的设计思维模型,回答了环境设计主体该怎么做:珍重生命,遵循自然语法,积蓄文字语言中蕴藏丰富生命意味的词汇,建立生命感的形态语义库,在相异语言类型间转译,语法下设计主体是拥有无限书写的自由的。并从两个视角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和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最后以设计主体的言语活动到主体设计语言的形成结束全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困惑与探索
  • 1.1 三个缘起
  • 1.1.1 对专业的质疑
  • 1.1.2 对设计语言的疑惑
  • 1.1.3 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
  • 1.2 对问题的探索
  • 1.2.1 环境设计是什么
  • 1.2.2 怎么进行环境设计
  • 1.2.3 如何形成设计师的设计语言
  • 第2章 研究过程
  • 2.1 自己的路子
  • 2.1.1 研究的学科背景
  • 2.1.2 研究线索
  • 2.1.3 概念阐述
  • 2.1.4 研究内容
  • 2.1.5 研究方法
  • 2.1.6 研究目的
  • 2.2 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的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 2.3 围绕语言学理论的探讨
  • 2.3.1 语言符号学的背景与相关美学学派
  • 2.3.2 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 2.4 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研究环境设计的价值及意义
  • 2.4.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来自环境
  • 2.4.2 建立环境设计的语义库
  • 2.4.3 专业精进的必要途径
  • 2.4.4 作为环境设计要素的语言与广义的语言
  • 2.4.5 环境设计主体的行为是语言学的内容
  • 2.4.6 环境中的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里的语音
  • 第3章 从自然语言开始
  • 3.1 自然语言的语言单位
  • 3.1.1 语音
  • 3.1.2 词汇及语法单位
  • 3.2 自然语言的语法
  • 3.2.1 语法结构之营养
  • 3.2.2 语法结构之空间
  • 3.2.3 语法结构之时间
  • 3.2.4 语法结构与物候
  • 3.3 自然语言的语言类型
  • 3.4 自然语言的符形
  • 3.4.1 形态系统的种类
  • 3.4.2 变动中的形态
  • 3.4.3 营养的形态
  • 3.4.4 人类自身的形态
  • 第4章 设计主体的言语活动与设计语言的形成
  • 4.1 设计主体的行为过程
  • 4.2 内部言语
  • 4.2.1 内部言语的结构图
  • 4.2.2 表达的灵魂所在
  • 4.3 外部言语
  • 4.3.1 印入性言语
  • 4.3.2 表达性言语
  • 第5章 环境设计语言
  • 5.1 自然环境语言
  • 5.2 人文环境语言
  • 5.2.1 以园林史为线索的人文环境语言
  • 5.2.2 人文环境语言中的艺术内容
  • 5.3 环境设计语言的形态系统
  • 5.4 人文环境语言的人造形态
  • 5.4.1 实词与虚词
  • 5.4.2 形态系统的语言结构
  • 5.5 环境设计语言的修辞
  • 5.5.1 修辞的运用
  • 5.5.2 环境设计中的章法
  • 5.6 探索出的设计思路
  • 5.6.1 思路的框架
  • 5.6.2 文字语言中蕴藏丰富的生命意味
  • 5.6.3 相异语言类型间的转译
  • 5.6.4 语法下的无限自由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
  • 6.1.1 从水与土的精神分析开始
  • 6.1.2 对水土精神的不同表达言语
  • 6.2 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
  • 6.2.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大师园
  • 6.2.2 万桥园人生的迷惘与坎坷
  • 6.2.3 喇叭园童年疯狂而美妙的畅想
  • 6.2.4 施瓦茨跳着探戈舞的魔术师
  • 6.2.5 黄土园泥土中积淀的浑厚生命
  • 6.2.6 四合园流动着的中国精神
  • 6.3 从言语到语言
  • 6.3.1 形散神聚
  • 6.3.2 言语与语言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贴着阅读行走的语文教学之路[J]. 中学语文 2017(09)
    • [2].在言和意之间——论“内部言语”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J]. 中学语文 2014(Z1)
    • [3].内部言语的特性在朗诵和演讲中的应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07)
    • [4].静默处的精彩探微——赏析名师默读教学的智慧[J]. 新教师 2018(11)
    • [5].掘得清泉汩汩流——浅谈如何引导儿童的内部言语向外部语言的有效转化[J]. 写作(下旬刊) 2016(03)
    • [6].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黄河之声 2008(24)
    • [7].论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J]. 成功(教育) 2012(04)
    • [8].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写作困境[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8(12)
    • [9].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二语写作能力习得[J]. 海外英语 2012(21)
    • [10].日语学习中媒介语作为内部言语的使用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18)
    • [11].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青海教育 2013(04)
    • [12].浅谈中学生的英语写作[J]. 吉林教育 2015(10)
    • [13].让好的阅读习惯开出个性的花朵[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2(02)
    • [14].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 考试周刊 2012(84)
    • [15].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1)
    • [16].浅谈怎样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03)
    • [17].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才智 2010(33)
    • [18].从原始言语到内部言语——《思维与言语》的辩证法思想解读[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1)
    • [19].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思考[J]. 江苏教育 2011(04)
    • [20].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技巧[J]. 考试与评价 2014(04)
    • [21].认知技能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解剖学研究 2015(05)
    • [22].论中国古代文论意象思维中的语言问题[J]. 社会科学家 2009(07)
    • [23].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维果茨基论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学说的方法论取向[J]. 外语学刊 2011(05)
    • [24].小组合作操作促进思维发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12)
    • [25].论中国诗学里的“辞前意”与“辞后意”问题[J]. 艺术评论 2019(02)
    • [26].谈谈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秘密武器”[J]. 语文天地 2016(30)
    • [27].活化作文训练,提升习作水平[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09(08)
    • [28].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J]. 江西教育 2014(11)
    • [29].如何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06)
    • [30].言语的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23)

    标签:;  ;  ;  ;  ;  ;  ;  

    以语言学为认知观的环境设计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