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型节约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树立新型节约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杜占刘生杜鑫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消耗高、浪费多、环境污染严重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对此,党和政府及时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是转变观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节约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只有树立新型节约观,才能充分调动人们节约的积极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观念新型节约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节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节约型社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约”一词已被一些人所淡忘,甚至成为“吝音”、“小气”的代名词。人们对节约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歪曲的理解,形成了“节约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节约就是限制消费”等错误观念,严重制约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浪费严重、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节约,并结合新的国情、新的时代特征赋予节约以新的内涵,用新型节约观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1新型节约观的内涵

1.1新型节约观的要求

新型节约观也是一种资源节约观,倡导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新型节约观的基本要求是,避免浪费,即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实现节约。新型节约观的更高要求是,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用极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

1.2新型节约观的实质

新型节约观的实质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节约的对象来看,节约既包括劳动产品的节俭,也包括生产劳动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节约;从节约领域来看,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合理配置所形成的宏观节约,也包括降低、减低单位产品消耗所形成的微观节约;从节约的性质来看,既包括生产某物克服了资源的浪费所形成的数量方面的节约,也包括被生产物质量合格,没有低劣产品所形成的质量方面的节约。

2新型节约观的特征

2.1新型的节约观是发展的节约观

新型节约观提倡的节约,是积极的节约、发展的节约,不是消极的节约、停滞的节约,以节约的方式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节约,这是新型节约观的一个根本原则。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节约是为了经济社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可见,节约与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一致的。

2.2新型节约观是以人为本的节约观

人是资源的开发者,也是资源的利用者。从表象上看,节约是对一人开发利用资源行为的限制。节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对资源的需要,是为了人;新型节约观的贯彻落实需要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必须依靠人;人又具有非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所以必须要用新型节约观念和制度规范人。

2.3新型节约观是和谐的节约观

新型节约观己将节约全方位置入社会发展空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寻找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因,捕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机遇,选择节约型社会的运行空间,加速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3建设基于新型节约观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3.1加大树立新型节约观的宣传力度

正确的舆论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树立新型节约观,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地宣传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曝光浪费资源的行为和现象,大力弘扬“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社会价值标准。二是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节约宣传。利用报纸、网络、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要将新型节约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活动中来,寓教于乐,在各项活动中普及节约资源知识,增强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3.2深入持久地进行节约教育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智力来源和精神向导,树立新型节约观必须加强节约教育。一是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对公民进行资源危机教育。旧中国是中国人受压迫的时代,当时中国人失去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二是要将节约作为终生教育的内容。小学开设伟人和名人节约的故事课程,中学开设有关节约的议论文。

3.3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而不是暂时的,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将节约的理念应深入每个公民的内心,成为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并长期坚持,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让节约成为一种文化,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4党政部门率先垂范带头树立新型节约观

政府约束自己行为本身,对普通民众来说就是榜样和号召。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往往更具有感召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施勤俭建国的方针,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使我国迅速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各级党委政府要成为新型节约观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构建节约型政府。

3.5发挥法律的强制性树立新型节约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绳,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强化全民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注重节约的良好氛围,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提供有力的保障。要把健全完善资源节约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制定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全民节约相关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的研究,积极推动政策研究成果向法律制度的转化。

4结束语

新型节约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什么样的节约观就有什么样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只有在观念上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要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认识到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产生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进行节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新型节约观的实质是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缓解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树立新型节约观,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新的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节约的社会氛围,又要求党政部门率先垂范,做新型节约观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铁苗.走出节约影响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认识误区[J].消费经济,2007,23(6):43-53.

2.倪子君.新型节约观研[D].青岛:青岛大学,2010.

3.崔岳.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浅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知识经济,2010(13):70.

标签:;  ;  ;  

树立新型节约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