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低纬近赤道区电离层不规则体(包括各类扩展F和Es等)的研究在最近20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不规则体的变化规律和物理形成机制依然没有很好的认识,与不规则体密切相关的闪烁现象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低纬电离层的变化规律和物理过程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于电离层天气预报模型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利用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期间海南电离层综合观测台站的DPS-4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和闪烁监测仪等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低纬电离层中各类扩展F、Es和闪烁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随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变化特性,通过事例分析研究了扩展F对磁暴的响应以及扩展F、Es与闪烁现象之间的关系。对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的频率、区域、混合和强区域等四种类型扩展F的总出现时间的逐月、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太阳活动高年(2002年),频率扩展不够活跃;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7、8和9月份;混合扩展主要活跃在3月份;强区域型扩展则主要活跃在3、4和9月份。在太阳活动下降年(2003和2004年),频率扩展主要活跃在5-6月份;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2004年的9月份,而2003年不够活跃;混合扩展主要活跃在2003年的12月份和2004年的1、6和7月份;强区域型扩展则主要活跃在2003年的10月份和2004年的3、4、8和10月份。在太阳活动低年(2005),频率和混合扩展主要活跃在6和7月份;区域和强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分季。这些结果与巴西Paulista台站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在季节变化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磁偏角造成的“经度效应”所致;与印度Ahmedabab台站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在扩展F的季节出现率上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台站的不同纬度差异所造成的。对扩展F与地磁活动关系的统计研究表明:在春秋季各类扩展F的出现天数随Kp指数从0到1先增加,之后随Kp从1到8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对SSF尤其显著;夏季各类扩展F的出现天数与Kp的关系还保持了与分季相近的特征;冬季各类扩展F的出现次数都比较少,各类扩展F出现次数先随较小Kp值而上升,随后再下降。利用2004年海南数字测高仪和GPS闪烁监测仪观测资料,研究了海南地区电离层各种类型扩展F在不同季节里对全年9个强磁暴的响应特征。结果认为:(1)在赤道扩展F非活跃的冬季和夏季,强区域扩展F(SSF)在磁暴的初相、主相和恢复相初期均有发生,但都是在当地的日落后至午夜前之间;混合扩展和频率扩展则主要发生在磁暴的初相和恢复相,但都是在当地的午夜后;这表明磁暴对各类型扩展F均有触发作用,但要依赖于磁暴的相位和地方时。(2)在赤道扩展F活跃的分季(春秋季),各类型扩展F都未出现在磁暴触发的当天晚上。这说明磁暴的触发对当天的扩展F有抑制作用。(3)当SSF处于磁暴主相阶段时,F层底层高度h’F有大幅升高,这说明磁层渗透电场对SSF的发生起到了主要作用。利用空间中心海南台站GPS电离层闪烁监测仪2003年7月到2005年6月两年间的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下降期间海南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表明:闪烁主要发生在日落后到午夜附近,其在春秋分出现的时间最早,集中出现于22LT左右,在冬季出现一定的时间延迟,在夏季出现的时间最晚,主要出现在午夜附近;闪烁的频率和强度春秋季明显增大,在冬季和夏季明显减小;闪烁主要发生于磁静日期间,这种情形主要集中于春秋分附近;电离层闪烁也可能发生于磁扰/暴期间,这种情形多发生于夏季和冬季期间。相对于地磁活动,太阳活动对闪烁活动的影响相对不明显。通过闪烁特性分析建立了海南电离层单站闪烁模型。该模型能够给出与观测符合较好的结果。此外,还就不同Es的季节变化和海南GPS闪烁与(强)区域扩展F及偶发E层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区域电离层扩展F发生率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1)
- [2].全球电离层对2015年3月17日强地磁暴的响应分析[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9(06)
- [3].基于地震电离层现象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J]. 中国地震 2020(02)
- [4].川滇地区电离层垂测站震例数据分析[J]. 四川地震 2020(02)
- [5].地波雷达电离层杂波干扰及抑制措施[J]. 科技与创新 2020(15)
- [6].甚低频电磁波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场强预测[J]. 科技通报 2020(08)
- [7].京津冀地区电离层时空特性分析[J]. 测绘科学 2020(08)
- [8].2018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亚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特征[J]. 地震学报 2020(03)
- [9].日本电离层频高图转换方法研究[J]. 科技通报 2016(12)
- [10].利用北斗观测数据实时监测中国区域电离层变化[J]. 空间科学学报 2017(01)
- [11].地面甚低频辐射渗透进电离层的数值模拟分析[J]. 电波科学学报 2016(05)
- [12].新型电离层探测仪发射系统设计[J]. 电子器件 2017(01)
- [13].中科院空间中心低电离层电场火箭试验研究获突破[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03)
- [14].一种基于白谱法的电离层天气扰动指数[J]. 空间科学学报 2017(03)
- [15].电离层垂直剖面建模方法改进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17(01)
- [16].中低纬度电离层偶发E层电波传播建模[J]. 物理学报 2017(11)
- [17].一种改进的电离层层析投影矩阵生成算法[J]. 测绘工程 2017(09)
- [18].空中的“魔镜”——电离层[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4)
- [19].一种基于卫星轨迹的电离层区域建模方法[J]. 测绘通报 2017(10)
- [20].高频地波雷达垂直向电离层电子浓度估计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 2016(02)
- [21].月球的电离层之谜[J]. 飞碟探索 2012(03)
- [22].月球的电离层之谜[J]. 奇闻怪事 2012(10)
- [23].各向同性电离层低频一跳天波时延特性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07)
- [24].基于虚拟地球的电离层电子密度时空多维可视化方法[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6)
- [25].双频双波束加热电离层激发甚低频/极低频辐射理论分析[J]. 物理学报 2017(01)
- [26].电离层加热实验中反射高度下降特征的数值模拟[J]. 电波科学学报 2016(05)
- [27].电离层加热激发受激布里渊散射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16(06)
- [28].电离层化学物质释放实验最新研究进展[J]. 电波科学学报 2017(02)
- [29].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J]. 测绘学报 2016(04)
- [30].基于国家电波观测站网电离层垂测数据的地震电离层异常研究进展[J]. 地震学报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