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毒死蜱是一类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现已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具有其它修复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利用获得的能够高效降解毒死蜱的微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其降解能力,进行毒死蜱残留污染环境的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的目标是分离、筛选能够以毒死蜱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株,并对该菌株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降解毒死蜱的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毒死蜱环境污染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降解酶基因进行克隆和定向进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构建具有更强降解能力的基因工程茵奠定基础。采用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毒死蜱污染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到七株毒死蜱降解菌,分别命名为Dsp-1-Dsp-7.经生理生化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七株茵属于5个不同的属。菌株Dsp-2鉴定为Sphingomonas sp.,菌株Dsp-4为Stenotrophomonas sp.,菌株Dsp-7为Brevundimonas sp.,菌株Dsp-6为Bacillus sp,其他菌株为Pseudomonas sp.。其中从Sphingomonas sp.和Brevundimonas sp.分离到毒死蜱农药降解茵尚属首次报道。对分离的毒死蜱降解菌进行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染色体ERIC-PCR旨纹图谱扩增及对降解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七株降解菌在遗传、生理和降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有很大差异,其降解谱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降解菌株Dsp-1-Dsp-4对多种有机磷类农药具有降解能力,与其他菌相比,菌株Dsp-2在液体培养基中拥有最快的降解速率,12h几乎完全降解100mg.L-1的毒死蜱,并且能降解有机磷农药丙溴磷。菌株Dsp-1在自然环境中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最好。而菌株Dsp-5和Dsp-7只能降解毒死蜱农药,而不能降解其他有机磷农药。七株菌降解毒死蜱的中间产物均为3,5,6-三氯-2-吡啶酚(TCP),且积累TCP。根据已报道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降解茵Dsp-1-Dsp-4中克隆到了有机磷水解酶mpd基因,mpd结构基因共有996个碱基,编码331个氨基酸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在基因水平上,四株降解菌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可以分为3种亚型,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99%;在氨基酸水平上,四株降解茵的有机磷水解酶可以分为3种亚型,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92%。将四株降解茵的mpd结构基因分别连接到表达质粒载体pET29a上,在E. coli BL21实现了基因的高效表达。通过致突变PCR对野生型的mpd基因进行定向进化,获得了5个毒死蜱降解能力增强的突变体。其中突变子Mn7,突变了5个氨基酸位点(N271T,I275S,G277S, A280V,P304S),水解毒死蜱的动力学参数Kcat和Kcat/Km比原始MPH分别提高10和118倍,水解3种供试的有机磷底物的相对活力都有明显的增强。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对这些突变位点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单位点突变体N271I的Kcat/Km比原始MPH提高了15倍,A280V的Kcat/Km比原始MPH提高了32倍,是导致毒死蜱催化能力增强的重要位点。而F196I则使Kcat/Km下降了1倍,这可能与该位点是MPH酶作用的关键位点有关。对突变体的Mn7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表明,这些位点的突变并未对酶的三维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其二级结构分析表明a-螺旋和B-折叠的含量有所增加,这可能使得蛋白的构象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酶的水解活力。研究了菌株Dsp-1的最适生长条件,菌株Dsp-1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生长初始pH在7左右;装液量小于150mL/250mL时,生长旺盛;Dsp-1生长不需要NaCl,无特殊生长因子要求。在供试的几种碳源中,Dsp-1对葡萄糖利用最好;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以有机氮为氮源生长较好,在供试的几种无机氮源中,Dsp-1对NH4NO3利用最好;该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敏感。在发酵培养基中,经过16h达到稳定期,菌体生长良好(>1011CFU·mL-1),能较好的满足后续试验的要求。降解菌剂的应用试验表明,在消除土壤和蔬菜毒死蜱残留的试验中,菌株Dsp-1对毒死蜱表现了较强的降解能力。人工接种毒死蜱降解菌Dsp-1到毒死蜱污染的三种不同的土壤(红粘土、灰潮土、高沙土),Dsp-1在3种土壤中都能有效降解毒死蜱,Dsp-1在pH中性的灰潮土中降解毒死蜱的速率最快,酸性的红粘土中降解效果较差,而碱性的高沙土中毒死蜱的自然降解作用也较明显;说明土壤pH值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对较高的有机氮的含量也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在1-100mg-kg-1的浓度范围内Dsp-1都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毒死蜱,对低浓度的毒死蜱降解率更高,达到90%以上。该结果显示了菌株Dsp-1具有对毒死蜱污染的土壤进行实地修复的潜力。应用Dsp-1分别对冬季和春季栽培的温室小青菜的毒死蜱残留进行降解试验,在环境条件适宜,使用推荐农药用量时,施用含1010CFU-mL-1活菌的降解菌剂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7天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加快了毒死蜱的降解进程,从而保证在安全间隔期内达到国家的残留标准(0.1mg-kg-1).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符号与缩略语说明前言文献综述第一章 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1 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方式1.1 光催化降解1.2 化学降解1.2.1 水解1.2.2 氧化1.3 生物降解2 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3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机理4 影响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因子4.1 理化因子4.2 生物化学因子4.3 底物浓度因子5 有机磷降解酶基因及其研究进展6 常见有机磷降解酶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6.1 对硫磷水解酶(parathion hydrolase)的研究现状6.1.1 活性位点6.1.2 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机理6.1.3 三维结构6.2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MPH)的研究现状6.3 有机磷水解酶的定向进化6.3.1 体外定向进化方法6.3.2 定向进化对有机磷水解酶的研究7 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实用化探索7.1 降解菌株的原位修复7.2 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应用7.3 酶制剂的研究8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展望第二章 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1 毒死蜱的主要物化性质及用途2 毒死蜱的残留活性3 毒死蜱的生态毒理4 毒死蜱的降解机制5 毒死蜱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参考文献实验部分第一章 污染环境中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1.2 降解菌株的分离1.3 降解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1.4 降解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测定和鉴定1.4.1 菌体总DNA的提取1.4.2 降解菌株16S rDNA的PCR扩增1.4.3 PCR产物的T/A克隆1.4.4 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1.4.5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1.4.6 16S rDNA序列测定1.5 降解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1.6 降解菌ERIC-PCR指纹图谱的扩增1.7 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比较1.7.1 菌株的培养1.7.2 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对毒死蜱的降解1.7.3 菌株在土壤中对毒死蜱的降解1.8 毒死蜱含量的检测1.9 毒死蜱中间产物TCP含量的检测1.10 有机磷降解谱实验2 结果与分析2.1 环境样品中毒死蜱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2.2 降解菌的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2.3 降解菌株的基因组DNA提取2.4 降解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2.5 降解菌ERIC-PCR指纹图谱2.6 降解菌的降解能力比较2.6.1 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对毒死蜱的降解2.6.2 菌株在土壤中对毒死蜱的降解2.6.3 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途径分析2.6.4 菌株对其它有机磷农药的降解3 讨论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二章 毒死蜱降解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与试剂1.2 菌株与质粒1.3 菌体总DNA的提取1.4 质粒DNA的提取1.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6 产物的酶连、转化与阳性克隆的筛选1.7 序列测定、比较与分析1.8 有机磷水解酶基因的PCR扩增1.9 有机磷水解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9.1 PCR产物和pET29a载体双酶切1.9.2 酶切产物的纯化、酶连、转化与筛选1.10 重组酶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1.10.1 样品处理1.10.2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灌制1.10.3 电泳1.10.4 染色脱色2 结果与分析2.1 PCR法克隆有机磷水解酶基因2.2 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2.2.1 基因水平上的比较2.2.2 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比较2.3 结构基因的表达与功能验证2.3.1 表达载体构建2.3.2 有机磷水解酶结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DS-PAGE分析3 讨论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章 有机磷水解酶基因mpd的定向进化与功能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2 随机突变方法1.3 酶活提高突变体的筛选1.4 定点突变方法1.4.1 突变引物1.4.2 扩增体系1.4.3 PCR反应条件1.4.4 PCR产物酶连转化1.5 序列测定与分析1.6 酶的纯化1.7 MPH酶活力测定方法1.7.1 平板法定性测定MPH的活性1.7.2 水解反应体系定量测定MPH的活性1.8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随机突变法获得对毒死蜱水解活力提高的突变体2.2 突变体酶MPH-Mn7与wild-type MPH的动力学参数比较2.3 定点突变2.3.1 突变位点的选择2.3.2 单位点突变体的构建2.3.3 突变体MPH对毒死蜱降解的酶动力学分析2.4 突变体酶结构的软件分析3 讨论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四章 毒死蜱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研究第一节 菌株Dsp-1发酵条件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与菌株1.2 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1.2.1 单因素最适生长条件的测定1.2.2 抗生素抗性试验1.2.3 生长曲线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温度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2 pH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3 通气量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4 不同碳源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5 不同氮源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6 无机离子对菌株Dsp-1生长的影响2.7 C/N对Dsp-1生长的影响2.8 Dsp-1对抗生素的耐受性2.9 发酵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测定3 讨论第二节 菌株Dsp-1对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与培养基1.2 供试土壤1.3 土壤处理与接种1.4 土壤中毒死蜱的提取与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Dsp-1在灭菌和不灭菌的土壤对毒死蜱的降解2.2 接种量对Dsp-1降解毒死蜱的影响2.3 Dsp-1对土壤中不同浓度毒死蜱的降解2.4 Dsp-1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3 讨论第三节 菌株Dsp-1对小青菜叶面毒死蜱残留的降解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1.2 试验方法1.3 农药提取与检测2 结果与分析2.1 毒死蜱的添加回收率2.2 Dsp-1降解冬季叶菜毒死蜱残留的结果2.3 Dsp-1降解春季叶菜毒死蜱残留的结果3 讨论本章小结参考文献全文总结论文创新点总结附录一:实验用培养基及分子生物学试剂附录二:发明专利证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毒死蜱降解菌论文;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论文; 定向进化论文; 生物修复论文;
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mpd基因克隆与定向进化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