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的FDI理论认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在海外利用现有资源,而与之相反,新兴的FDI理论认为,公司对外投资是为了获取自己缺乏的,但东道国丰富的战略资产。按照新兴观点,FDI是公司获取更多战略资产以弥补自身弱点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后来者”,中国公司更加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战略资产,尽快跟上当今的世界巨头。然而,它们以获取战略资产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以新兴观点为指导,从微观层面探讨了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及作用机理,以帮助和促进企业家及政策制定者从更加实质和深入的层次来了解中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内在逻辑,为企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本文遵循FDI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从研究对象、择重要素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回顾了不同时期的代表理论,并对新兴公司FDI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采用新兴经济体战略管理的三大主流理论(制度理论、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研究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能够提供对其更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以三大主流理论为基础,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探讨了中国公司的实践对主流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强调了制度理论在分析中国公司战略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本文构建了以制度理论为基础,结合资源和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了中国公司为什么要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Why),以及怎样才能成功(How)两大问题。首先,本研究以战略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市场竞争、公司愿景和吸收能力的FDI模型,并采用多重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四大企业(海尔、TCL、京东方和联想)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和原理。研究表明,激烈的竞争态势和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愿景,导致了对更多战略资产的需求,驱动了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中国公司会更积极地从事这种资源寻求型FDI。接着,本文从战略资产的特征分析出发,理论上比较了要素市场、合作、内部培养和并购四种途径获取战略资产的有效性,探讨中国公司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客观必要性。该研究结合华为、中兴、格兰仕和上汽等公司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基于战略资产的特殊性,中国公司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如要素市场、建立合资企业等途径,不能有效地满足中国公司在当今形势下对战略资产的大量需求,他们只有大胆地“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和进行全球研发才可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参与全球竞争。随后,鉴于跨国并购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本文进一步以资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公司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的盈利模式。该研究从跨国并购中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机制出发,分析了中国公司并购发达公司的三种资源合并模式。分析发现,在并购市场上,当中国公司比竞标对手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时,可以在并购中创造更多的额外价值以及促使双边垄断的形成,这样,中国公司对发达公司的并购不仅可以获得所需战略资产,而且能够与并购目标分享经济收益,达成双赢。通过对“Why”和“How”两大问题的探讨,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更多的战略资产,是其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然而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国公司,才有能力采用战略资产寻求型FDI这种高风险战略。最后,本文总结了该研究对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跨国公司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战略资产论文; 跨国并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