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8~200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8~2007

论文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源泉,同时也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也就是确定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从这两方面看,估算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有很多种。总体上来说,估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严格的经济理论与数理推导的方法,例如:索罗余值法;另一类是相对较为纯粹的计量估计法。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呈现各种各样的结果,也因此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取OECD对发达国家的建议,采用索罗余值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因为索罗余值法是建立在严格的经济理论与数理推导的基础上,不存在逻辑性的错误。采用索罗余值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时,另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资本投入数据。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们采用OECD在2001年出版的《资本测算手册——关于资本存量、固定资本消耗及资本服务测算》一书中所建议的综合的、一体化的PIM法来测量资本服务。将依据此方法测算出来的资本服务做为资本投入的数据运用到索罗余值法中来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指出估算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的一个说明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和其理论基础。对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的说明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外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国内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国外部分的研究既包括了学者个人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写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官方组织的工作报告或者调查报告。这些研究所选取的时间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国内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时所采用的方法也很多。文献综述这一部分正是基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综述。常见的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包括: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隐性变量分析法等等。不同的估算方法对生产函数具体形式的设定也不一样。最具有代表性的、运用最广泛的估算方法是索罗余值法。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资本投入估算方法的说明。由于产出、劳动投入的基础数据容易取得,其增长率也很容易计算出来。唯一比较复杂的就是关于资本投入的计算。所以这一部分首先主要是介绍用以测算资本投入的一体化的PIM法的逻辑框架。依据OECD的测算手册仔细阐述了一体化的PIM法涉及的服务寿命、年龄——效率函数、退出函数、平均年龄——效率函数、加权指数等几个概念的内在含义,说明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计算出资本服务物量指数来做为资本投入的数据。第四部分主要是关于数据的选择和处理。基中产出数据取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这一指标将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统一转换为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数据也是取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采用就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数据。劳动的产出弹性通过份额法可以计算出来。第五部分是估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在估算资本投入时,各类资本的服务寿命的确定直接引用别人的结果。年龄——效率函数选择的是双曲模式。退出模式选择的是延迟线性退出模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来源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基期资本存量我们直接采用其他学者的估算结果。这样一来就可以运用PIM法计算出资本投入数据。得到上述数据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等于产出的增长率减去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各自的增长率乘以其对应的产出弹性。对估算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波动的原因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从估算的结果来判断和认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结论是:虽然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小于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双推动型。第六部分主要针对如何继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措施包括激励自主创新,加大政策扶持;明晰产权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注重劳动者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培养等等。这些措施和做法都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使经济增长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在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了一下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改进和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主要是数据处理方面以及某些严格的假定方面。在数据处理方面,关于劳动投入数据,国外有学者用工作时间来对劳动投入进行质量上的调整,这是一个相对更为合理的做法。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缺乏,我们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劳动投入。关于资本投入数据,我们仅仅将资本投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大类,显然是一个相当粗糙的分类,这样必然会影响资本投入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的准确性。在假定方面,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和存在完全竞争市场这两个假定显然也显得过于苛刻,我国经济并不完全符合这两个假定,之所以采用这两个假定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处理方法。还有就是关于1978年基期资本存量数据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基期的资本没有考虑折旧和使用年限也会对距离较近的年份的估计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估计误差变大。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依据OECD在其出版的《资本测算手册——关于资本存量、固定资本消耗及资本服务测算》所提供的一体化的PIM法来计算我国19782007年间历年的资本投入,然后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运用索罗余值法来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所以文章中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是根据OECD出版的《资本测算手册》所提出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2.TFP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现状
  • 2.1 TFP测量的理论基础
  • 2.2 国外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 2.3 国内学者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
  • 2.3.1 索罗残差法
  • 2.3.2 随机前沿分析法
  • 2.3.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3.4 隐性变量法
  • 2.4 国内研究处理资本投入数据的方法及不足
  • 3.资本投入估算方法
  • 3.1 资本投入的最佳度量—资本服务
  • 3.2 估算资本服务的方法—PIM法
  • 3.3 PIM法的基本逻辑框架
  • 3.3.1 服务寿命
  • 3.3.2 年龄—效率函数
  • 3.3.3 退出函数
  • 3.3.4 平均年龄—效率函数
  • 3.3.5 加权指数
  • 4.数据的选择和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
  • 4.1 产出数据
  • 4.2 劳动投入数据
  • 4.3 资本产出弹性α的估计
  • 4.3.1 估计资本产出弹性的三种方法
  • 4.3.2 通过不同方法估算的资本产出弹性的结果
  • 4.3.3 采用份额法估算的资本产出弹性α
  • 5.TFP估算的结果以及分析
  • 5.1 资本服务的估算
  • 5.1.1 资产的服务寿命及资产的分类
  • 5.1.2 年龄—效率模式的选择
  • 5.1.3 基期资本存量的选择
  • 5.1.4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 5.1.5 历年各类资产的生产性资本存量
  • 5.1.6 分三类的历年的生产性资本总额
  • 5.1.7 利用Tornqvist指数计算历年的资本服务物量指数
  • 5.2 TFP增长率的估算结果
  • 5.3 对TFP增长率的分析
  • 5.3.1 TFP波动性与原因分析
  • 5.3.2 TFP增长率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5.4 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及认识
  • 6.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措施和建议
  • 6.1 激励自主创新、加大政策扶持
  • 6.2 明晰产权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6.3 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
  • 6.4 注重劳动者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培养
  • 7.本文有待改进和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
  • 7.1 关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计算
  • 7.2 关于某些假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资本能否促进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J]. 管理评论 2019(12)
    • [2].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收敛再检验[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1)
    • [3].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浅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2)
    • [4].空间视角下城镇化对农业碳生产率的直接作用与间接溢出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1)
    • [5].深圳市提升碳生产率的策略——基于与北上广的比较[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1)
    • [6].中国火电行业碳生产率评价及俱乐部收敛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9(11)
    • [7].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粮食生产率提升影响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12)
    • [8].资产专用性、融资模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9].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10].生产率困境的形成与治理机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J]. 管理世界 2020(01)
    • [11].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经济纵横 2019(12)
    • [12].黑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19(06)
    • [13].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实证[J]. 华东经济管理 2020(03)
    • [14].我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述评[J]. 农业经济 2020(01)
    • [15].企业家精神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了吗?[J]. 经济评论 2020(01)
    • [16].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J]. 财经论丛 2020(03)
    • [17].全球价值链参与、生产率提升与城乡收入差距[J]. 财经论丛 2020(03)
    • [18].“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3)
    • [19].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7年数据的分析[J]. 商业研究 2020(02)
    • [20].中美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比较[J]. 亚太经济 2020(01)
    • [21].“短贷长投”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J]. 亚太经济 2020(01)
    • [22].城市收缩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04)
    • [23].结构性减速视角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 南方经济 2020(03)
    • [24].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20(07)
    • [25].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03)
    • [26].跨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7].全球制造业传统与环境生产率变化及收敛性的比较论证[J]. 南方经济 2020(01)
    • [28].中国建筑业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20(01)
    • [29].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5)
    • [30].预期生产率:女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分析的一个方法[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8~200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