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铜锌锡硫Cu2ZnSnS4(CZTS)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它具有与单结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带隙宽度(1.5eV)相近的禁带宽度,约1.4-1.5eV,其光吸收系数超过104cm-1,这使得该材料可能具有很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系列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最有潜力替代硅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的材料。本文主要采用电化学一步法在ITO衬底上沉积生长铜锌锡硫(CZTS)薄膜。通过实验寻找最适合CZTS薄膜沉积的条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线形扫描法研究薄膜生长的电化学特性。分别采用恒压、恒流条件研究薄膜的制备条件,成功制备出CZTS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JSM-6360LV型)、BIO-RAD HL5500型霍尔测试仪、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岛津UV3600)对薄膜的表征结构及光电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退火温度对CZTS的生长情况、光电特性都有很大影响。在N2保护下,退火温度为550℃时,成功制备出CZTS薄膜,并测得其禁带宽度接近理论值,约为1.5eV;其载流子浓度与器件级CIGS的载流子浓度相近,可推断出,该方法制备出的CZTS薄膜材料满足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的要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溶剂的溶解度对CZTS颗粒性能影响的研究[J]. 材料研究学报 2016(11)
- [2].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无镉缓冲层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07)
- [3].烧结法制备CZTS[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4].单质靶溅射制备CZTS薄膜及太阳电池[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12)
- [5].溶胶-凝胶法制备CZTS太阳能电池吸收层薄膜[J]. 材料导报 2016(06)
- [6].Sn的叠层顺序对CZTS薄膜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7].磁控溅射制备CZTS薄膜的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5(S1)
- [8].预制层中Zn和ZnS对CZTS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6(05)
- [9].硫源种类对微波合成CZTS颗粒与薄膜性能的影响[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05)
- [10].硫化退火温度对金属三靶顺序溅射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01)
- [11].预制层结构对CZTS薄膜微观组织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03)
- [12].薄膜光伏材料Cu_2ZnSnS_4的研究现状[J]. 科技展望 2015(19)
- [13].亚稳态正交相Cu_2ZnSnS_4(CZTS)颗粒的制备与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6)
- [14].预置金属层顺序沉积法制备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 2010(12)
- [15].电沉积法制备铜锌锡硫太阳电池均匀性研究[J]. 电源技术 2016(05)
- [16].Cu_2ZnSnS_4/Cu_2ZnSnSe_4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05)
- [17].CZTS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及发展[J]. 电源技术 2014(07)
- [18].CZTS基单晶颗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19].日美开发转换率达12.6%的CZTS太阳能电池[J]. 无机盐工业 2014(01)
- [20].电化学沉积CdS薄膜及其在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4(02)
- [21].溶胶-凝胶后硫化法制备铜锌锡硫薄膜太阳电池[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2].溅射法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材料的经验总结[J]. 金田 2013(10)
- [23].溶胶-凝胶法制备Cu_2ZnSnS_4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J]. 材料导报 2014(02)
- [24].溶剂热合成球形Cu_2ZnSnS_4 (CZTS)微粉的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3)
- [25].金属前驱体摩尔比对CZTS纳米晶微结构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8(12)
- [26].采用SCAPS-1D对CZTS薄膜电池的优化[J]. 半导体光电 2015(05)
- [27].铜锌锡硫的合成及其光电应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6(06)
- [28].Cu_2ZnSnS_4(CZTS)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 无机化学学报 2013(11)
- [29].金属成分对固态硫化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6)
- [30].预退火对溶胶-凝胶法制备Cu_2ZnSnS_4薄膜性能的影响[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