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孙戎

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孙戎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Pv6,邻居发现协议,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自动发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戎[1](2010)在《浅析IPv6邻居发现协议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Pv6中,地址自动配置分为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当站点不特别关注主机使用的确切地址,只要求该地址是惟一的并且能通过适当方式被寻路时,则适合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本文针对IPv6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进行简要的学习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10年11期)

陈安军[2](2009)在《LXI总线基于VXI-11的自动发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LXI标准中采用的网络自动发现机制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常用的LXI仪器管理工具NI-MAX完成仪器查找的过程,最后给出了在仪器中实现基于VXI-11的发现机制所要进行的工作。(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7-23)

孙大伟,巩庆志,侯韶华[3](2006)在《智能光网络UNI中自动邻居发现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智能光网络中的用户网络接口侧的自动邻居发现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邻居发现的主要LMP消息和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其实现的部分流程图。(本文来源于《光子技术》期刊2006年03期)

李勇,苏森,杨放春[4](2005)在《一种基于本体的Parlay业务能力自动发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Parlay/OSA框架(Parlay Framework)中服务发现接口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领域本体实现的业务能力自动发现。通过分析Parlay/OSA提供的业务能力特征(Parlay SCF),建立了Parlay/OSA业务能力特征的领域本体。设计了业务能力特征的匹配算法。结合本体和语义技术,提出了Parlay框架中业务能力自动发现的接口。最后给出了一个支持业务能力自动发现的Parlay框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9-01)

张磊,范忠礼[5](2004)在《光传送网OTN中自动邻居发现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邻居发现的标准化进程,接着分析了SDH和OTN分层网络中层邻接发现的通用方法、传输机制和发现消息格式及其属性,最后讨论了正确和错误接口连线配置情况下的自动层邻接发现过程。(本文来源于《光子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张磊,范忠礼[6](2004)在《光传送网中邻居自动发现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邻居发现的标准化进程,接着分析了SDH和OTN分层网络中层邻接发现的通用方法、传 输机制和发现消息格式及其属性,最后讨论了正确和错误接口连线配置情况下的自动层邻接发现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有线传输》期刊2004年02期)

徐云斌,张杰,顾畹仪[7](2003)在《用于智能光网络自动发现机制的LMP MIB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发现机制是智能光网络引入控制平面以后带来的一个新的功能,是智能光网络与传统光网络相区别的重要特点之一。首先对光网络自动发现机制进行分析,将自动发现机制分为初始配置、邻居发现、终端注册和服务发现四个部分;在对自动发现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链路资源管理协议(LMP)MIB信息库的扩展定义,由此网管系统可以通过SNMP对自动发现机制进行初始配置并跟踪自动发现机制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3年06期)

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介绍了LXI标准中采用的网络自动发现机制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常用的LXI仪器管理工具NI-MAX完成仪器查找的过程,最后给出了在仪器中实现基于VXI-11的发现机制所要进行的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戎.浅析IPv6邻居发现协议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J].科技广场.2010

[2].陈安军.LXI总线基于VXI-11的自动发现机制研究[C].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孙大伟,巩庆志,侯韶华.智能光网络UNI中自动邻居发现机制分析[J].光子技术.2006

[4].李勇,苏森,杨放春.一种基于本体的Parlay业务能力自动发现机制[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5].张磊,范忠礼.光传送网OTN中自动邻居发现机制分析[J].光子技术.2004

[6].张磊,范忠礼.光传送网中邻居自动发现机制分析[J].现代有线传输.2004

[7].徐云斌,张杰,顾畹仪.用于智能光网络自动发现机制的LMPMIB扩展[J].光通信技术.2003

标签:;  ;  ;  

自动发现机制论文-孙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