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凝血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FV,抗凝,量效,时效
抗凝血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晨,邸志权,朱振娜,霍璇,安梦培[1](2019)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20、10、5、2.5、1.25、0.63mg/kg尾iv给予Wistar大鼠,给药15 min后,采血测定大鼠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确定量效关系;以5 mg/kg尾iv给予Wistar大鼠,给药0、7.5、15、30 min以及1、2、4、6、12、24h后采血测定大鼠凝血功能,确定时效关系,并测定5、2.5、1.25mg/kg剂量下FV的生物活性半衰期;以发色底物法检测在抗凝血酶Ⅲ(AT-Ⅲ)或肝素辅因子Ⅱ(HC-Ⅱ)存在下,FV对凝血酶(Ⅱa)、活化的凝血因子X(Xa)、活化的凝血因子Ⅸ(Ⅸa)等的作用。结果 FV0.63mg/kg能显着延长APTT和TT,剂量高于10mg/kg时PT显着延长,Fib显着降低,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FV 5 mg/kg能够在4 h内显着延长APTT和TT,药后60 min内显着延长PT,具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FV 5、2.5、1.25 mg/kg的抗凝效应均以一级动力学的方式消除,药效衰减速率常数(K)分别为0.013、0.019、0.048 min~(-1),抗凝效应半衰期(t_(l/2))分别为53.3、36.5、14.4 min。FV对Ⅱa、Ⅹa、Ⅸa无明显抑制作用;对Xa内源性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IC_(50)为7.8μg/mL,且不依赖于AT-Ⅲ和HC-Ⅱ;依赖于AT-Ⅲ,FV对Ⅹa外源性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IC_(50)为11.6μg/mL。结论 FV以Xa内源性激活复合物为主要作用靶点,显着抑制该复合物的激活,发挥良好的抗凝活性,量效、时效关系明确。(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9期)
华芳,赵玉玲,李莞,王晓淇,邓晶晶[2](2019)在《川芎及其中成药抗凝血作用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作用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延长APTT值。家兔心脏取血,制备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测定凝结时间。以APTT延长率为抗凝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延长APTT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计算川芎的抗凝血活性。并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总提取物均具有显着的抗凝血活性,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的给药质量浓度(1~5 mg/m L)与其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血活性的RSD为9.34%(n=6),可信限率为15.98%(n=6)。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血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的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5.910、3.017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丸分别为14.516、29.035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并评价其质量。(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7期)
阿力腾布鲁克,李琳琳,王丽凤,骆新,毛新民[3](2019)在《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醇提物(ETE)、乙酸乙酯萃余物(AR)、醇提物纯化物(ETEP)、乙酸乙酯萃余物纯化物(ARP)及其单体化合物绿原酸、马里苷的体外抗凝血作用。方法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全血凝血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两色金鸡菊ETE、AR、ETEP、ARP对新西兰兔的凝血时间(CT)的影响。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抗凝血活性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两色金鸡菊ETE、AR、ETEP、ARP及绿原酸、马里苷对人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ETEP组CT值延长;绿原酸、马里苷组APTT值延长;高浓度ETE组PT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纯化物抗凝血效果较好。绿原酸、马里苷是其抗凝血的活性成分,并且可能通过内源性凝血酶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酶途径影响凝血功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黎,雷媛,张蕾,王丹[4](2019)在《2-取代丹参素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具备抗氧化、脱羧酶抑制作用及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新型丹参素类药物。方法:设计了2-甲基取代丹参素衍生物,并以藜芦醛为原料,通过3步反应获得了该目标化合物。所采用的方法避免了氰化物的使用,增加了反应的安全性,并采用抗凝血作用研究评价了所获得的2-甲基取代丹参素衍生物的防治心肌缺血作用。结果:合成反应叁步总收率29.1%,所得到的化合物经评价具备抗凝血作用。结论:获得了一种具备一定抗凝血作用的新型活性丹参素衍生物,为其产业化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1期)
邹纯才,吕文雅,周雨婷,鄢海燕,陈华[5](2018)在《瓜蒌薤白配伍抗凝血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瓜蒌薤白配伍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切尾拭血法和毛细管眼球取血法测定瓜蒌薤白配伍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测定瓜蒌薤白配伍对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影响.结果:瓜蒌薤白配伍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激活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瓜蒌薤白配伍有抗凝血作用.(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汤鲁宏[6](2018)在《雷公藤的药理和抗凝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毒性很强的杀虫剂,民间很早有医用和农用的记载,防治各种虫害、灭鼠、毒蛆等。尤其是,雷公藤具有明确的中等抗凝血作用,在不同的临床诊疗中是以协同或者对抗的不同面目出现的。由于这抗凝血作用风险极大且操控性较低,一般研究人员对在这个特性范围内开发人用新药不感兴趣,极大浪费了这种药效资源。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生物防范鼠害,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有必要认真研究雷公藤的抗凝血作用并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8年03期)
赵妍妍[7](2018)在《浒苔多糖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血液高凝模型,研究浒苔多糖(Enteromorpha’s polysaccharide,EP)的抗凝血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为浒苔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福建沿海产的浒苔为原料,采用热水法辅助提取,通过中性蛋白酶去蛋白质,通过DA201树脂去色素,通过透析袋去除盐类物质得到浒苔粗多糖(crude enteromorpha’s polysaccharide,CEP)。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硫酸钡比浊法测浒苔多糖硫酸根含量。2.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D),模型组(HD),浒苔多糖低剂量组(HEP150),中剂量组(HEP300),高剂量组(HEP600)以及肝素阳性对照组(Heparin)。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浒苔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予高脂饲料,6组均正常饮水。正常组、模型组和肝素组灌胃(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ig)给予蒸馏水;浒苔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给予150 mg/kg·BW、300 mg/kg·BW、600 mg/kg·BW的浒苔粗多糖(CEP)水溶液,连续灌胃35 d。从第33 d开始,每日予阳性对照组0.5 ml/100g·BW尾静脉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其余5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共计3 d。末次给药后撤饲料,禁食不禁水12 h。3.实验结束时,眼球取血,取第二滴全血采用挑血丝法测定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收集余血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TC)、甘油叁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Elisa法测定凝血因子5(coagulation factor5,F5)、凝血因子7(coagulation factor 7,F7)、凝血因子9(coagulation factor 9,F9)、凝血因子10(coagulation factor10,F10)、凝血因子11(coagulation factor 11,F11)、凝血因子12(coagulation factor 12,F12)以及蛋白C(Protein C)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解剖分离肝脏,RT-PCR法测定其中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p50、p52、p53基因表达量。结果:1.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多糖能够抑制因高脂饲料而引起的凝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PT与TT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的FIB值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浒苔多糖高剂量组与肝素组的CT值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素组的TT值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浒苔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的FIB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对浒苔多糖抗凝血机制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TⅢ和蛋白C均较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浒苔多糖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的ATⅢ和蛋白C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浒苔多糖剂量的增加,ATⅢ和蛋白C也相应的升高。凝血因子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5、F9、F10、F11、F12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F7虽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浒苔多糖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F5、F7、F9、F10、F11、F12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对浒苔多糖抗凝血机制的可能通路探索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Ⅲ的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浒苔多糖高剂量组的ATⅢ表达量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50、p52、p53、p65和TNF-α的表达量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浒苔多糖高剂量组的p65的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浒苔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p52的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浒苔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的p50和p53的表达量均无差异(P>0.05);浒苔多糖中、高剂量组及肝素组的TNF-α的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高脂饲料喂养能够形成大鼠血液的高凝状态。模型组的平均凝血时间仅相当于正常组的30%。2.浒苔多糖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它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有升高ATⅢ和蛋白C的作用,进而调节一系列凝血因子。3.在浒苔多糖抗凝作用机制中,NF-κB相关基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在浒苔多糖的作用下,ATⅢ升高,发挥其抗凝血作用。ATⅢ的升高抑制了TNF-α的表达,进而使得其下游基因NF-κB家族表达量降低,进而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继续释放凝血因子和促凝因子。(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程[8](2018)在《蜈蚣提取物抗肝损伤、抗肿瘤、抗凝血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蜈蚣最开始记载于我国传统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在中国有较长的使用和研究历史,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中药材。《中国药典》中规定蜈蚣药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的干燥虫体,其主要功效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在临床上常用于肝风内动,小儿惊风,风湿麻痹等症。本文对蜈蚣提取物进行了保肝活性研究和急性毒性研究,评价其不同方法提取物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运用多种分离方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为蜈蚣扩大临床用药范围提供相应的依据。目的: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蜈蚣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药后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将蜈蚣提取物初步分离并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方法:分别准备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采取四氯化碳(CCl_4)的橄榄油溶液制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预防用药一周后造模,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两种转氨酶即ALT,AST,和小鼠肝脏组织中SOD,MDA水平;以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改变;采用RT-PCR的试验方法检查小鼠肝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这两种mRNA表达量,以研究蜈蚣提取物的保肝作用。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蜈蚣提取物采用一日内多次灌胃给药,记录7d内小鼠的死亡率,计算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95%的可信区间。测量出现死亡的小组中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A549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存活天数和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蜈蚣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然后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和反向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对目标进行分离,以APTT及PT抗凝时间作为评价其活性大小的指标,分离并纯化以获取蜈蚣水提取物中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结果:(1)蜈蚣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明显提高(P<0.01),小鼠肝脏组织中SOD活力水平显着下降,MDA水平显着上升。病理切片表明模型组的小鼠肝脏组织中肝细胞出现浑浊现象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肝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内细胞质疏松化,围绕着中央静脉的片状区域的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全部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TNF-α,IL-6的表达量显着加大(P<0.01)。与CCL_4模型组相比,蜈蚣水提物组和30%乙醇提取物组中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水平明显下降,小鼠肝脏中MDA含量显着下降,且SOD水平显着提升;小鼠肝脏病理切片中肝脏细胞破坏程度有所缓解;其肝脏组织中TNF-α及IL-6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且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蜈蚣水提物组的差异更为显着。(2)蜈蚣水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蜈蚣水总提取物与醇沉部分的半数致死量(LD_(50))未测出,最大耐受量(MTD)为200g·kg-1,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分的LD_(50)为125.031g·kg-1,95%置信区间为105.69g·kg-1~147.121g·kg-1。其中毒表现具体为小鼠行动迟缓,双目微闭,卧伏,自发性活动减少或不动,精神萎靡,身体蜷缩。腹泻,尿液偏绿,并随剂量的增大而加重。中毒小鼠死亡前弓背抬高,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并测得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位小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指标较正常组小鼠显着升高。(3)蜈蚣干品和鲜品的不同提取物对A549和MGC803这两种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干品的水提取物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但没有阳性对照显着;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4)蜈蚣水提取物抗凝活性部位的分离:通过不同分离手段,得到一个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并获得了其高效液相图谱。结论:(1)通过本实验结果可发现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化学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TNF-α与IL-6的表达有关,以水提取物的效果最佳,其次为30%乙醇提取物,50%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差。(2)蜈蚣水总提取物与其醇沉部分安全性较高,其醇溶物部分有一定毒性,肾脏可能为其靶向器官之一。(3)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4)初步得到蜈蚣水提取物中一个具有抗凝活性部位。(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1)
邹纯才,洪国君,鄢海燕[9](2018)在《不同数据标准化方法对瓜蒌滴丸抗凝血作用谱效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不同数据标准化方法对瓜蒌滴丸抗凝血作用谱效关系的影响。采用灰关联度法研究瓜蒌滴丸3种给药剂量与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谱效关系,以相对关联度为指标评价极小化法、极大化法、极差化法、标准差标准化法、初值化变换法、均值化变换法、样品各色谱峰占该样品总峰面积比法、样品各色谱峰占其共有峰总面积比法、对数标准化法和反正切标准化法等10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瓜蒌滴丸与小鼠PT谱效关系的影响。极小化法、极差化法、标准差标准化法、初值化法和均值化法可表达谱效关系结果,其中均值化法的相对关联度最大。与均值化法比较,高、中剂量组的极小化法、极差化法有显着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的极小化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差标准化法、初值化法和均值化法可用于瓜蒌滴丸抗凝血作用谱效关系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颜幻,罗丽平,冯中祥,汤磊,杨娟[10](2017)在《高粱根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抗凝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粱根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急性毒性及抗凝血作用。方法用溶剂法提取分离高粱根的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改进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小鼠的断尾出血时间(BT)、体外血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PRT)、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血小板聚集率及耳廓微动脉口径(A)等指标。结果 ig给予小鼠高粱根醇提萃取剩余部位(ER)的LD50=6.3 g·kg~(-1),95%可信区间为5.7~7.0 g·kg~(-1);ig给予小鼠高粱根正丁醇部位(BES)、水提醇沉上清液部分(WEAE)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8.0、6.7 g·kg~(-1);ig给予小鼠高粱根乙酸乙酯部位(EAE)和醇提后药渣水提(SWE)的最大给药量分别为4.4、8.0 g·kg~(-1);BES和WEAE可明显延长小鼠的BT、CT,扩张微动脉、延长大鼠PRT、PT、APTT、TT、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 ER的毒性较大,BES与WEAE的毒性较小,EAE与SWE短期口服给药几乎无毒。BES和WEAE具有抗凝血作用,其抗凝血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抗凝血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作用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延长APTT值。家兔心脏取血,制备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测定凝结时间。以APTT延长率为抗凝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延长APTT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计算川芎的抗凝血活性。并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总提取物均具有显着的抗凝血活性,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的给药质量浓度(1~5 mg/m L)与其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血活性的RSD为9.34%(n=6),可信限率为15.98%(n=6)。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血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的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5.910、3.017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丸分别为14.516、29.035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并评价其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凝血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闫晨,邸志权,朱振娜,霍璇,安梦培.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及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2].华芳,赵玉玲,李莞,王晓淇,邓晶晶.川芎及其中成药抗凝血作用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草药.2019
[3].阿力腾布鲁克,李琳琳,王丽凤,骆新,毛新民.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王黎,雷媛,张蕾,王丹.2-取代丹参素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作用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9
[5].邹纯才,吕文雅,周雨婷,鄢海燕,陈华.瓜蒌薤白配伍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6].汤鲁宏.雷公藤的药理和抗凝血作用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7].赵妍妍.浒苔多糖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8
[8].王程.蜈蚣提取物抗肝损伤、抗肿瘤、抗凝血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9].邹纯才,洪国君,鄢海燕.不同数据标准化方法对瓜蒌滴丸抗凝血作用谱效关系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8
[10].颜幻,罗丽平,冯中祥,汤磊,杨娟.高粱根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抗凝血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