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游戏,3-6岁男孩,女性化倾向,性别角色
性别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付强,杨超,任盼红,曹乃鑫,傅兰英[1](2019)在《体育游戏对3-6岁“女性化”倾向男孩性别角色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当下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几乎都是"女性教育",即教育者为女性的教育。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其中既有来自幼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有理论研究者一致认为当前的男孩具有较为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问题。如:不少男孩的性情、言谈举止和平时的爱好几乎无处不像女孩子,不但外表上打扮得像女孩,而且在性格、脾气方面也正朝着"女性化"倾向发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特点与我们国家所期盼培养的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创新能力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未来人才很不相称。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对客体的认识始于儿童对客体的活动、对客体的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前提。我国着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认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前期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在幼儿教学中,男性教师讲授男性教学内容和女性教学内容都能使男孩的性度显着提高,女性性度显着降低;而女性教师讲授男性教学内容则使男孩性度有所提高,而对女性性度并无影响。3-6岁是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对此,本研究采用体育游戏对3-6岁具有"女性化"倾向的男孩进行实验干预,探讨适合男孩学习教育的方法,为学前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拟从性别角色倾向的角度切入,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自编《3-6岁"女性化"男孩性别角色影响问卷》,从本市较大的两所幼儿园284名幼儿的3-6岁幼儿中,筛出具有"女性化"倾向的80名男孩,通过对一对一的测试,重点了解男孩性别角色倾向的原因。然后,将筛查出来的80名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体育游戏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干预,测评性别角色认同、性别概念等效果;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游戏教学。通过研究,补充和充实性别角色的研究内容,提升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发展的策略,促进幼儿的性别社会化。研究结果:⑴实验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性别角色认同无差异的基础上,经过8周体育游戏的实验干预,实验组男性化和双性化人数显着增多,5-6岁组好于3-4岁组,女性化和未分化明显减少,其排序为: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幼儿男性化和双性化人数显着增多,女性化、未分化明显减少。这表明角色游戏可纠偏男孩"女性化"倾向心理状况、促进男孩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类型的发展。双性化人格是一种兼有男女双重写别优点的健康人格,是最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对3-6岁幼儿尤为重要。⑵从对促进男性幼儿性别角色认知的组间来看,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概念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经过8周的体育游戏干预发现,3-4岁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从均值上显示,4岁组好于3岁组;5-6岁组好于3-4岁组,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而进行常规游戏教学的对照组,实验后的未分化和双性化的人数不但没能提高,反而略有减少。研究结论:⑴3-6岁男孩的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符合其年龄特点,表现在男孩的性别坚定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⑵体育游戏可以提高男孩性别角色能力,有助于3-6岁性别坚定能力的提高。⑶体育游戏可有效促进男孩男性化和"双性化"角色类型的形成。实验表明,幼儿的性别角色分化在3-4岁就已经出现,且双性化人格个体已占一定比重。说明"双性化"性格的形成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体育游戏可纠偏男孩"女性化"心理状况、促进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类型的发展。⑷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家庭早教和幼儿园女性教师的教育显着相关,与父亲男性性别角色教育缺失和幼儿园缺乏教师性别教师的教育呈非常显着相关性。建议:⑴建议解决幼儿园男性教师的短缺与流失,增加男性教师的榜样。⑵幼儿园常规管理需要纠偏,幼儿教师要摒弃性别角色刻板观念。⑶建立幼儿"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发挥父母贴心教育的效应。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加强"双性化"教育,将是推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陆娟,宫火良[2](2019)在《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影响: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痛苦表露倾向是指个体将悲伤难过痛苦等负性情绪向别人表达的意愿程度,痛苦表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宣泄自己的痛苦,同时能够加强人际间的联系,提高亲密感。在心理咨询中,痛苦表露能帮助咨询师了解信息,对来访者减少心理困扰,增加幸福感也有重要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和支持理解能使个体感受到被呵护和尊重,并产生安全感,增加了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形成了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恰当表达内心的感受。述情障碍的病因学中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儿童的早期经历会影响情绪调节中的情绪模式,想象力和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角色认知认为女性是情感细腻的,女性对情绪情感的高度敏感性使她们更可能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男性则相反。本研究将探索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痛苦表露量表,选取540名大学生(男生占32.2%,女生占67.8%)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和process插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述情障碍呈显着负相关(r=-0.26,p <0.01),与痛苦表露倾向呈显着正相关(r=0.25,p <0.01),述情障碍与痛苦表露倾向呈显着负相关(r=-0.28,p <0.01)。(2)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直接预测痛苦表露倾向,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预测痛苦表露倾向。(95%的置信区间为[0.03,0.10],中介效应为0.06,占总效应的25.39%。)(3)性别显着调节了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痛苦表露倾向的预测作用(B=-0.18,p<0.05)。结论: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痛苦表露倾向,还通过述情障碍间接影响痛苦表露倾向;性别在父母情感温暖和痛苦表露倾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对男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作用要大于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姜旭,金哲洙[3](2019)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在决策倾向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大学生,在风险决策倾向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性别角色差异显着,以未分化分布最为广泛,双性化其次,单性化略低于双性化。(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9期)
吴文峰,李婷,卢永彪,赵守盈[4](2019)在《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抑郁:人际自立影响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抑郁、人际自立和性别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70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抑郁与能力社会比较倾向显着正相关,与人际自立显着负相关。人际自立显着调节能力社会比较倾向与抑郁的关系,且存在显着性别差异。与高人际自立男生相比较,低人际自立男生能力社会比较倾向显着预测其抑郁程度。建议高校重点关注低人际自立男大学生,并及时化解他们由于社会比较产生的负性情绪,避免其陷入抑郁的"泥潭"。(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小雪[5](2019)在《4-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相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父亲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性别角色榜样,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幼儿园268名4-6岁幼儿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对父亲基本情况及父亲参与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薛祎凌编制的儿童性别角色问卷测量幼儿的性别角色倾向。在研究中进一步探讨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寻有针对性的促进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1、父亲参与教养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中生活照顾维度水平仍有待提高。2、父亲参与教养在幼儿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无显着差异,但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会对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产生影响,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亲其参与教养的各维度均值越高。3、在4-6岁幼儿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倾向的个体均存在,各比例分布较为均匀,且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表现了与自身性别相符的性别倾向。4、不同性别幼儿的M分与F分呈现出显着性差异,且男孩的M分均值显着高于女孩的M分均值,女孩的F分均值显着高于男孩的F分均值,进一步说明4-6岁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总体趋向与自身性别相符。独生与否对于男孩的女性化特质水平有显着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男孩女性化特质水平要高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男孩。5、父亲参与教养维度中的生活照顾和规则教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男性幼儿的男性化特质的水平;生活照顾和空间可及子维度对于男孩的女性化特质水平有显着影响。父亲参与教养子维度中的生活照顾和学业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女孩的男性化程度;父亲在幼儿生活照顾上的教养投入水平会显着影响女孩的女性化程度。(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9)
王育韵[6](2019)在《高职生认知倾向、应对策略和抑郁:压力水平和性别的差异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水平和性别作为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对高职生的认知倾向、应对策略与抑郁的关系模式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预防和矫治抑郁等负性情绪,必须重视个体差异及其认知倾向、应对策略和抑郁叁者独特的作用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张秀梅,刘海涛[7](2019)在《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性别与学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前黑龙江省的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择业观念上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为当前开展面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提出了关于在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相应的四点对策。(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晏子[8](2018)在《倾向传统还是走向现代:性别意识与养老责任态度——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2年中国、日本、韩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论文创新性地将"性别意识"引入了社会变迁与代际互动理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了叁国居民养老责任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东亚社会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现代化及社会支持体系的变化,尽管叁国人口转型模式和代际互惠传统相似,但在养老责任态度方面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居民更倾向家庭养老,日本居民更倾向社会养老,韩国居民态度中立;性别意识对养老责任态度存在直接影响,两者变迁并不同步,叁国的互动模式亦不一致;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导致传统性的消逝;东亚社会态度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兼容共生,正是延续东亚社会家庭养老的动力源泉。(本文来源于《公共行政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杨娜娜[9](2018)在《曹文轩创作中的模式化倾向与性别刻板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曹文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单纯柔弱、温柔贤惠,理想的男性人物高大强壮、阳刚勇猛,具有模式化倾向的人物形象渗透了作家对两性的审美期待,而具有阴柔气质的男性则被塑造成卑鄙无耻的文学形象,种种人物设置以及情节设定充分体现了曹文轩的性别刻板意识。(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勃然,王姝阳[10](2018)在《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一项基于性别和学科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性别和学科,随机选取了东北某高校的170名大一学生,对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上趋于中等,与西方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甚至超过了男生。与理工类学生相比,无论是总分,还是子纬度得分,外语类的学生均占优。然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理工类还是外语类,中国大学生在"自信心"、"分析能力"、"求知欲"等子维度的气质均需大力加强。(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性别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痛苦表露倾向是指个体将悲伤难过痛苦等负性情绪向别人表达的意愿程度,痛苦表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宣泄自己的痛苦,同时能够加强人际间的联系,提高亲密感。在心理咨询中,痛苦表露能帮助咨询师了解信息,对来访者减少心理困扰,增加幸福感也有重要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和支持理解能使个体感受到被呵护和尊重,并产生安全感,增加了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形成了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恰当表达内心的感受。述情障碍的病因学中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儿童的早期经历会影响情绪调节中的情绪模式,想象力和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角色认知认为女性是情感细腻的,女性对情绪情感的高度敏感性使她们更可能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男性则相反。本研究将探索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痛苦表露量表,选取540名大学生(男生占32.2%,女生占67.8%)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和process插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述情障碍呈显着负相关(r=-0.26,p <0.01),与痛苦表露倾向呈显着正相关(r=0.25,p <0.01),述情障碍与痛苦表露倾向呈显着负相关(r=-0.28,p <0.01)。(2)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直接预测痛苦表露倾向,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预测痛苦表露倾向。(95%的置信区间为[0.03,0.10],中介效应为0.06,占总效应的25.39%。)(3)性别显着调节了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痛苦表露倾向的预测作用(B=-0.18,p<0.05)。结论: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痛苦表露倾向,还通过述情障碍间接影响痛苦表露倾向;性别在父母情感温暖和痛苦表露倾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对男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作用要大于对女大学生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付强,杨超,任盼红,曹乃鑫,傅兰英.体育游戏对3-6岁“女性化”倾向男孩性别角色影响的实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陆娟,宫火良.父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痛苦表露倾向的影响: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姜旭,金哲洙.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对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9
[4].吴文峰,李婷,卢永彪,赵守盈.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抑郁:人际自立影响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2019
[5].杨小雪.4-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相关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王育韵.高职生认知倾向、应对策略和抑郁:压力水平和性别的差异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
[7].张秀梅,刘海涛.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性别与学历的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8].晏子.倾向传统还是走向现代:性别意识与养老责任态度——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的比较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8
[9].杨娜娜.曹文轩创作中的模式化倾向与性别刻板意识[J].职大学报.2018
[10].王勃然,王姝阳.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一项基于性别和学科的对比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