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以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体和底泥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采样和分析测试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软件,探讨调查样点重金属的半方差函数图,对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并采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对该河流水体中污染比较严重的铅(Pb)进行了空间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底泥重金属元素镉(Cd)、Pb、铜(Cu)、锌(Zn)、砷(As)、铬(Cr)均值除Cr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自然背景值外,其它元素都不同程度的高于自然背景值,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总体变异程度表现为:Pb>Cr>Cd>Zn>Cu>As。(2)研究区底泥重金属元素Cd、Pb、Cu、Zn、As、Cr均可以用球状模型拟合;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相关距离都在10km以上,采样点的距离为4km,说明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评价是可行的。(3)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制作了研究区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等值线图,六种重金属元素的高含量区都集中在三个区域:株洲段、湘潭弯曲断面和长沙段。(4)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研究区重金属Pb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模型精确度合格,较好地预测了水体中Pb浓度的空间变化趋势。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 国内外研究进展1.1 国内外底泥重金属污染和分布特点研究1.2 GIS与地统计学在底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中的应用1.3 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研究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1 研究目标2 研究内容3 研究方法3.1 地统计学基础理论3.2 水质预测理论3.3 模型选择的原则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实验设计方案1 研究区概况1.1 自然地理特征概况1.2 长株潭社会经济概况1.3 水质污染现状1.4 水污染成因2 实验设计方案2.1 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2.2 样品实验分析方法2.3 数据处理2.4 水样实验数据与分析2.5 底泥重金属含量分布3 小结第四章 湘江株洲至长沙段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1 特异值的处理2 底泥重金属元素含量统计特征值分析3 底泥重金属元素半方差函数的分析4 底泥重金属元素空间插值和空间变异分析5 小结第五章 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1 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质预测模型的选择2 水质预测对象的确定3 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质预测模型的建立3.1 灰色理论GM(1,1)基础理论3.2 模型精度检验3.3 研究区水质预测模型建立4 小结第六章 污染防治与对策(1) 控制和治理污染源(2) 进行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重建和恢复(3)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修复(4)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5) 加强环境教育,实行依法治水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 结论2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河流重金属污染论文; 地统计学论文; 克里格插值论文; 预测模型论文; 湘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