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研究

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现代刑法判断行为人责任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判断依据。与其他生理性疾病相对而言,精神疾病的诊断难以把可数量化的客观指标作为依据,更多地依赖于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分析。然而,各种精神疾病的表现可谓纷繁复杂,这不仅给精神疾病的诊断也给责任能力的判定带来了困难。限于当前精神医学的水平,在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最佳途径就是对精神症状的分析和考察。首先,分析哪些异常的精神表现是属于“无法辨认”、“无法控制”、或“不能完全辨认”、“不能完全控制”,这样就能够在责任能力和精神症状之间建立起相关联系;其次,与责任能力相关的精神症状由哪些疾病导致的,也就是说哪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无法辨认”、“无法控制”或“不能完全辨认”、“不能完全控制”的精神症状,从而失去了责任能力。通过对精神症状的分析研究,揭示出精神疾病和责任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按照这一思路,以“辨认能力”、“控制能力”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精神症状作为研究的客观基础,分析了各种精神疾病与责任能力的相关性,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为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观要素的判断提供切实可供参考的标准和操作手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刑事责任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关于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观点
  • 一、道义责任论
  • 二、社会责任论
  • 三、心理责任论
  • 四、规范责任论
  • 五、人格责任论
  •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 一、年龄与刑事责任
  • (一)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 (二) 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 二、聋哑人和盲人与刑事责任
  • 三、精神病人与刑事责任
  •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 一、医学—生物学标准
  • 二、心理学—法学标准
  • 三、医学—法学标准
  • 第四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标准
  • 一、辨认能力
  • 二、控制能力
  • 三、各国责任能力的法定标准比较
  • (一) 单一制
  • (二) 择一制
  • 四、英美法国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 第五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级
  • 一、二分制
  • 二、三分制
  • 第二章 行为能力、精神症状与刑事责任
  • 第一节 行为能力概说
  • 一、认识与认识能力
  • (一) 故意犯罪中的认识
  • (二) 过失犯罪中的认识
  • (三) 认识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二、意志、控制能力
  • (一) 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和心理决断
  • (二) 过失中的意志
  • (三) 意志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第二节 精神症状
  • 一、认知障碍
  • (一) 感觉障碍
  • (二) 知觉障碍
  • (三) 记忆障碍
  • (四) 思维障碍
  • (五) 注意障碍
  • (六) 智能障碍
  • 二、情绪障碍
  • (一) 情感性质的障碍
  • (二) 情感波动性障碍
  • (三) 情感协调性障碍
  • 三、意志行为障碍
  • (一) 意志障碍
  • (二) 本能行为异常
  • (三) 动作行为障碍
  • 四、意识障碍
  • (一) 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 (二) 自我意识障碍
  • 五、人格障碍
  • 第三节 精神症状和责任能力的关系
  • 第三章 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
  •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界定和分类
  • 一、"精神疾病"的界定
  •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
  •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责任能力规定
  • 一、我国对责任能力的认定采取了医学与法学的双重标准
  • (一) 刑法中的"精神病"
  • (二) 择一制
  • 二、责任能力的分级
  • (一) 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 (二)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 (三)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 第三节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 一、精神分裂症
  • (一) 临床表现
  • (二)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 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一) 抑郁障碍
  • (二) 恶劣心境
  • (三) 双相障碍
  • 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一) 阿尔茨海默病
  • (二) 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 (三)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 (四)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 (五) 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 (六) 癫痫性精神障碍
  • (七)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 (八) AIDS所致精神障碍
  • 四、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 (一)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 (二)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三) 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四)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 五、精神发育迟滞
  • 六、酒精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一)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 (二) 阿片类、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七、反应性精神病
  • (一) 急性应激障碍
  • (二) 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三) 适应障碍
  • 八、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 (一) 持久妄想性障碍
  • (二)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 (三) 感应性精神病
  • (四)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五) 周期性精神病
  • 第四节 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
  • 一、神经症
  • (一) 恐惧性障碍
  • (二) 焦虑性障碍
  • (三) 强迫症
  • (四) 分离(转换)性障碍(旧称癔症)
  • (五) 躯体形式障碍
  • (六) 神经衰弱
  • 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一) 进食障碍
  • (二) 睡眠障碍
  • (三) 性功能障碍
  • 三、人格障碍
  • (一) 偏执型人格障碍
  • (二) 分裂样人格障碍
  • (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四) 冲动型人格障碍
  • (五) 表演型(癔症性)人格障碍
  • (六) 强迫型人格障碍
  • (七) 焦虑型人格障碍
  • (八) 依赖型人格障碍
  • 四、性心理障碍
  • (一) 性身份障碍
  • (二) 性偏好障碍
  • 五、冲动抑制障碍
  • (一) 间发性爆发障碍
  • (二) 单发性爆发障碍
  • (三) 纵火狂
  • (四) 偷窃狂
  • (五) 病理性赌博
  • 第五节 精神疾病与责任能力的关系
  • 总结——司法精神病学的考察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昔日好学生为何易感精神疾病[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12)
    • [2].老年人听力减退与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文献快报(5):精神疾病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危害[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5)
    • [4].新兵精神疾病退兵鉴定的疾病谱及变化趋势[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0(03)
    • [5].精神疾病映射下《小丑》的人性悲剧[J]. 电影文学 2020(11)
    • [6].影响精神疾病界定的非科学因素[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7].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状况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分析[J]. 科技风 2019(32)
    • [8].兰州市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现状调查[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06)
    • [9].重症精神疾病男性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8)
    • [10].精神疾病激越症状的临床评估和处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1)
    • [11].老年性精神疾病的护理注意事项[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12)
    • [12].春季谨防精神疾病复发[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04)
    • [13].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J]. 小学科学 2018(09)
    • [14].音乐可以治病吗?[J]. 阅读 2016(94)
    • [15].找准助眠穴位 不再痛苦失眠[J]. 健康博览 2017(01)
    • [16].精神疾病药疗七误区[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6(12)
    • [17].压力山大? 寻找解压“心”空间[J]. 工会博览(下旬版) 2016(11)
    • [18].春暖花开时,要防精神疾病[J]. 健康生活 2017(04)
    • [19].老年人走失、迷路怎么办[J]. 现代养生 2017(05)
    • [20].澳大利亚:集全国力量让欺凌无法生存[J]. 上海教育 2017(11)
    • [21].面对失眠怎么办[J]. 人民周刊 2017(02)
    • [22].精神疾病用药“六原则”[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06)
    • [23].理解“疯话”[J]. 长江丛刊 2017(23)
    • [24].对精神疾病的九大误解[J]. 英语世界 2017(02)
    • [25].春季是老年性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吗[J]. 长寿 2014(04)
    • [26].母亲都是千里眼[J]. 意林(原创版) 2012(12)
    • [27].精神疾病,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1)
    • [28].精神疾病的奥秘[J]. 生活与健康 2009(10)
    • [29].正规治疗,消除歧视——减少精神疾病的负担[J]. 心理与健康 2011(11)
    • [30].有堕胎经历女性患精神疾病概率更高[J]. 医药与保健 2008(12)

    标签:;  ;  ;  

    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