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冉[1](2020)在《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甲状腺结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及鉴别常规超声已获得较好的效能,而近年来超声造影开始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够动态呈现甲状腺结节内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显示病灶与周围正常或异常甲状腺组织的微血流分布以及差异,以期作为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效能的一个途径。目前,通过观察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其良恶性鉴别尚缺乏相关的研究。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7.12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不同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并进行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以超声造影特征变量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特征变量中灌注缺损、均匀性、环状增强和峰值强度四个特征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造影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灌注缺损、均匀性、峰值强度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86.87%、特异度87.62%、准确率87.10%。结论灌注缺损、不均匀性增强、低增强三个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三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

张腊梅[2](2020)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同时,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6月间首诊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经住院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CST的患者121例,术前均行盆腔超声检查,且同时行CT、MRI至少一项检查,通过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对不同类型SCST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类型SC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生殖系列、肿瘤系列)结果;比较不同类型SCST瘤体实性成分平扫CT值及增强前后CT增值(△CT)有无差异;比较不同类型SCST瘤体实性成分ADC值有无差异;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的联合应用与超声+CT的联合应用对SCST的诊断价值;总结不同类型SCST的影像表现。结果1 121例SCST中,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最多,占62.0%,其中卵泡膜细胞瘤32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33例、纤维瘤10例,颗粒细胞瘤28例,占23.1%,硬化性间质瘤9例,占7.4%,类固醇细胞瘤8例,占6.6%,两性母细胞瘤1例,占0.8%。2不同类型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及颗粒细胞瘤患者年龄较大,而类固醇细胞瘤及硬化性间质瘤患者多为年轻女性;瘤体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肿瘤发病部位(左/右侧卵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3 15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出现月经异常,6例雌激素升高,34例肿瘤系列异常(CA125升高、CEA升高);13例颗粒细胞瘤出现月经异常,9例雌激素升高,1例肿瘤系列异常(CEA升高);2例硬化性间质瘤月经异常,2例有男性化体征,2例睾酮增高;3例类固醇细胞瘤出现睾酮的增高。4不同类型的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实性成分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呈无或轻度强化,颗粒细胞瘤呈中度及以上强化,硬化性间质瘤及类固醇细胞瘤呈明显强化、二者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5不同类型的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实性成分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与硬化性间质瘤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检出率:MRI(98.0%)>CT(84.3%)>超声(83.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MRI与CT和超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和P=0.008),CT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对SCST的诊断符合率:MRI(90.2%)>CT(75.9%)>超声(61.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与CT和超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和P<0.001),CT与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7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与超声+CT对SCS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超声+MR对SCST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CT,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和P=0.030)。8影像表现:121例123个SCST中,119个肿块呈类圆形,4个呈不规则形,119个肿块边界清楚,4例伴钙化。77个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超声以低回声为主,T2WI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无或轻度渐进性强化者占97.4%(75/77);96.4%(27/28)的颗粒细胞瘤呈囊实相间分布,超声呈混合回声,增强扫描中度强化者占82.1%(23/28);9例硬化性间质瘤均呈囊实性,超声呈混合回声,肿块中央无回声,增强早期大囊性灶周围明显强化,静脉期向心性填充;8类固醇细胞瘤中7例呈实性,超声呈中低回声,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1例两性母细胞瘤为实性,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增强轻度强化。67例伴盆腔少量积液,其中11例同时伴腹腔积液,包括9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2例颗粒细胞瘤。结论1不同类型的SCST在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再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生殖系列、肿瘤系列)可以做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2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CT、MRI)对SCST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单独应用时MRI对SCST的诊断最具价值;超声与MRI的联合应用对SCST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与CT的联合。图2幅;表14个;参48篇。

王培旭[3](2020)在《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睾丸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常见组织学类型的影像学表现与特征进行分析,评估超声、CT及MRI对睾丸肿瘤及肿瘤样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同时结合临床资料提高睾丸肿瘤及肿瘤样变的无创性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共84例(85个肿块)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行CT检查33例、MRI检查9例;同时行CT和超声检查28例,同时行MRI和超声检查1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2例,同时行超声、CT和MRI检查1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47例。根据病理结果将85例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为良性与恶性组,并将睾丸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组与非精原细胞瘤组,对比观察其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肿块形态学、密度/信号、强化表现等特征,同时探讨肿瘤标志物鉴别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能力。将各组间各征象发生率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或Fisher进行差异性检验。分别对超声、CT和MR三种检查方法进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得到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The Curve)、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检查中,睾丸肿块的肿块肿块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特征发生率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42);肿块肿块形态特征的发生率在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CT检查中,睾丸肿块在肿块肿块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内部间隔、钙化、延迟强化、间隔强化及环形强化特征发生率在良、恶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1、0.009、0.046、<0.001、0.041、0.034);肿块肿块形态、内部间隔、钙化、延迟强化、间隔强化及不均匀片状强化特征的发生率在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1、0.026、0.002、<0.001、<0.001);MRI检查中,睾丸肿块的内部分隔、延迟强化、间隔强化、环形强化特征的发生率在良、恶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1、0.037、0.003);内部间隔、间隔强化特征的发生率在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AFP升高的发生率在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对于睾丸肿瘤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60.0%、86.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P=0.02);CT对睾丸良、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42.9%、93.2%、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P=0.043);MRI对睾丸良、恶性肿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为、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85.0%、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P=0.054).结论:睾丸肿瘤为少见肿瘤,发病年龄高峰在20-31岁。超声、CT或MRI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可应用于睾丸良、恶性肿块及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鉴别诊断。AFP对于鉴别睾丸精原与非精原细胞瘤具有可靠的指导作用。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睾丸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MRI对于睾丸良、恶性的判断略优于CT和超声检查。

王孟博[4](2020)在《超声造影在阴囊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归纳阴囊肿块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各项特征指标,探讨超声造影在阴囊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58例患者的61个阴囊肿块,将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各项诊断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超声各项指标中,肿块最大直径>5cm、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诊断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诊断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各项指标中,造影增强强度、造影增强均匀度、造影增强方式及消退方式在诊断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阴囊肿块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88,总结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准确率为82%、AUC为0.916±0.037。归纳对诊断阴囊肿块良恶性病变有意义的超声造影指标,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以快速/同步不均匀高增强,缓慢消退为主。结论:常规超声是阴囊肿块首选检查方法,但在常规超声检查阴囊肿块表现为可疑恶性特征时,超声造影可作为有效补充的检查手段。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振东[5](2020)在《多模态超声成像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本研究探讨灰阶超声(US)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行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118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性质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超声特征来初步鉴别其良恶性。结果:本研究从睾丸占位性病变的病灶数目、病灶范围(局灶型/弥漫性)、回声类型、边界、外形、有无囊变、血流、是否伴微石症、侧别、均匀性等10个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睾丸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边界、外形、血流、是否伴微石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数目、病灶范围(局灶型/弥漫性)、回声类型、有无囊变、侧别、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不同增强特征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术前经CEUS检查并术后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81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性质睾丸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来鉴别其良恶性,并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CEUS特征来预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恶性风险程度。结果:睾丸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总体上存在差异,本研究从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增强边界、始增速度、增强后病灶大小、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水平、廓清速度等6个CEU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睾丸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增强边界、始增速度、增强后病灶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水平、廓清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以上6个CEUS特征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3个与睾丸恶性占位性病变相关的CEUS特征,其相对恶性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增强边界不清、快进、增强后病灶增大。结论:CEUS对鉴别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第三部分超声弹性成像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初步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然后进行超声弹性检查并进行弹性分级,术后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75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表现,比较不同性质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弹性分级差别和弹性成像分级在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睾丸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分级主要以1、2级为主,睾丸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弹性分级主要以35级为主。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82.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庆达[6](2018)在《高频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315例不同类型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高频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对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超声表现认识,提高术前对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经山东省立医院手术或穿刺及病理证实睾丸肿瘤病例共315例。本组共有13种睾丸肿瘤类型,按病例数多少依次是:精原细胞瘤98例(31.1%),畸胎瘤74例(23.5%),表皮样囊肿36例(11.5%),卵黄囊瘤23例(7.3%),淋巴瘤22例(7.0%),胚胎性癌21例(6.7%),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6例(5.1%),间质细胞瘤12例(3.8%),白血病睾丸浸润6例(1.9%),支持细胞瘤3例(0.9%),转移瘤2例(0.6%),绒毛膜上皮癌1例(0.3%),睾丸肾上腺残余1例(0.3%)。肿瘤组织占据整个患侧睾丸实质,称之为弥漫型肿瘤,肿瘤组织占据部分正常睾丸实质则称之为局限型肿瘤。注意患者有无隐睾病史,记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数目、形态、回声水平质地、肿瘤属弥漫型或局限型、肿瘤内有无钙化、肿瘤内有无囊变、患侧睾丸有否合并睾丸微石症、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记录血流分布及测量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等参数。观察有无白膜受累、睾丸轮廓有无改变、精索及附睾有无受累、腹股沟区及腹膜后有无肿大淋巴结等。记录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水平。统计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比较,方差齐同的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的数据用Tamhane’s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率和/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Scheffe法进行率的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弥漫型精原细胞瘤55例,其中多结节融合型18例、回声均匀型4例、回声不均匀(地图样改变)型27例、囊实性回声型6例;局限型精原细胞瘤43例,其中多结节紧邻型10例、回声均匀型10例、回声不均匀型22例、囊实性回声型1例。弥漫型畸胎瘤13例,其中有囊变者12例(含钙化者8例),1例为实性混杂回声;局限型畸胎瘤61例,其中局限型整体钙化1例、局限型完全囊变1例、局限型实性混杂回声型25例、局限型囊实性回声型34例。表皮样囊肿均为局限型结节,洋葱环征型10例、周边(蛋壳样)钙化型2例、类实性回声型1例、混杂回声型23例。弥漫型卵黄囊瘤8例,其中回声欠均匀型7例,回声不均匀并无血流1例;局限型卵黄囊瘤15例,其中均匀回声型10例、囊实性回声型5例。单侧弥漫型淋巴瘤10例;局限型淋巴瘤12例,其中双侧多发结节型3例、单侧单发结节型6例、单侧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型胚胎性癌6例,其中实性回声型1例、囊实性回声性5例;局限型胚胎性癌15例,其中实性回声型7例、囊实性回声型5例、3例含有2个结节。弥漫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5例,其中实性回声型3例、囊实性回声型2例;局限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1例,其中实性回声型5例、囊实性回声型6例。间质细胞瘤均为局限型结节,回声均匀型7例、回声不均质型4例,双侧间质细胞瘤1例。弥漫型白血病睾丸浸润5例,局限型1例。另外,支持细胞瘤3例均为局限型,其中2例呈均匀回声型,1例为囊实性回声。转移瘤2例均为局限型低回声结节。绒毛膜上皮癌1例为弥漫型低回声包块。双侧睾丸肾上腺残余1例呈局限型混杂回声。患者年龄统计图1~9可以看到本次研究纳入统计的精原细胞瘤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是31~40岁(占41.8%,41/98);畸胎瘤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是0~5岁(占54.1%,40/74);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是11~20岁(占52.8%,19/36);卵黄囊瘤患儿的主要发病年龄段为7~24个月(占91.3%,21/23);淋巴瘤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是60岁以上(占59.1%,13/22);胚胎性癌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是21~30岁(占76.2%,16/21);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是21~40岁(占62.5%,10/16);间质细胞瘤患者主要发病年龄的是31~50岁(占66.7%,8/12);白血病睾丸浸润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是6~10岁(占 66.7%,4/6)。由表1可见卵黄囊瘤、白血病睾丸浸润和畸胎瘤患者发病年龄低,尤其是卵黄囊瘤患者平均年龄1.4岁,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是58.6岁,高于其他睾丸肿瘤类型。胚胎性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28.5岁和30.0岁,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由表2可见,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63.854,P<0.001),白血病睾丸浸润、精原细胞瘤和淋巴瘤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比例高于其他睾丸肿瘤。由表3可见,纳入统计的各类睾丸肿瘤中,精原细胞瘤平均最大径线最大,为5.67 cm,间质细胞瘤平均最大径线最小,为1.77 cm;胚胎性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平均最大径线大小分别为4.15 cm和4.79 crm,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由表4可见,畸胎瘤47例(占63.5%)、胚胎性癌12例(占57.1%)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8例(占50%)发生囊变比例较高,淋巴瘤、间质细胞瘤及白血病睾丸浸润未见囊变,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105.027,P<0.001),畸胎瘤、胚胎性癌发生囊变的比例高于其他睾丸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囊变的比例也较高与精原细胞瘤、表皮样囊肿、淋巴瘤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由表5可见,表皮样囊肿有26例(占72.2%)和畸胎瘤44例(占59.5%)可见肿瘤内钙化,淋巴瘤、卵黄囊瘤和白血病睾丸浸润肿瘤内未见钙化,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 138.916,P<0.001),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发生钙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睾丸肿瘤。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34.562,P<0.001),精原细胞瘤合并睾丸微石症的检出率高于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而与其他类型睾丸肿瘤虽有差异,但Scheffe法进行率的两两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具体比较结果见表6。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40.079,P<0.001),胚胎性癌发生转移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睾丸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转移的比例也较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结果见表7。由表8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内均显示动脉血流信号,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677,P=0.668),各组之间无差异,说明用PSV值并不能有效区分各种类型睾丸肿瘤。由表9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血流阻力指数最高为0.61,呈低阻血流状态,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1.289,P=0.273),各组之间无差异,说明用RI值并不能有效区分或鉴别各类睾丸肿瘤。由表10可见,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28.197,P<0.001),隐睾患者发生精原细胞瘤的比例高于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与其他类型睾丸肿瘤无统计学差异。由表11可见,卵黄囊瘤有21例(占91.3%)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1例(占68.8%)血清AFP值阳性,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139.682,P<0.001),卵黄囊瘤AFPP阳性比例最高,其次是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胚胎性癌,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睾丸肿瘤。由表12可见,经卡方分割法检验比较(x2=61.116,P<0.001),胚胎性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血清β-HCG阳性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睾丸肿瘤。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睾丸内肿瘤的累及范围(局限型或弥漫型)、数目、大小、回声特点(有无囊变、钙化)、回声质地(是否均匀)、血流情况、白膜及附睾有无受累、是否合并睾丸微石症等重要信息,参考患者年龄、隐睾病史、转移情况、血清AFP及β-HCG水平等信息可以对不同类型睾丸肿瘤做出区分,高频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武玉波[7](2014)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睾丸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对其临床诊断常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主要对高频彩色多普勒在睾丸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睾丸肿瘤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睾丸肿瘤,年龄为1967岁,平均为(39.3±2.5)岁,患者在临

韩仁峻[8](2013)在《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睾丸肿瘤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方式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睾丸肿瘤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360周岁范围之内,上述患者临床表现为:睾丸肿块、睾丸肿大、睾丸肿瘤右侧、睾丸肿瘤左侧、无睾丸肿块与肿大等。临床诊治过程中分别利用二维超声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5例患者的睾丸肿瘤进行检查诊断,并对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有效性,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检查与诊断过程中发现:35例睾丸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的有20例,其中畸胎瘤有5例,毛细血管瘤有6例,皮样囊肿有7例,良性增生有2例;恶性肿瘤的有1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有5例,精原细胞瘤有6例,内胚窦瘤与恶性畸胎瘤各有2例。结论利用超声检查对睾丸肿瘤进行检查与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为科学的诊断资料与数据,具有极强的临床鉴别应用与研究价值。

张杰[9](2021)在《原发性睾丸肿瘤在多普勒超声、CT与MRI检查中的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旨在研究原发性睾丸肿瘤在多普勒超声、CT与MRI检查中的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MSCT、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多普勒超声、MSCT、MRI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多普勒超声、MSCT、MRI检查对原发性睾丸肿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睾丸肿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0%、85.00%、90.00%,MSCT分别为82.50%、87.50%、97.50%,MRI分别为82.50%、87.50%、97.50%,三种检查两两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呈实性非均质性回声团块表现,MRI、CT检查见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精原细胞瘤的MRI、CT征象与其他肿瘤有明显区别。结论多普勒超声、CT与MRI检查对原发性睾丸肿瘤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检查方法选择。

张丹妮[10](2021)在《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正常睾丸及单侧可触及隐睾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正常睾丸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目的:运用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s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技术评价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正常睾丸体积及组织弹性变化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睾丸其他疾病的诊疗、随访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睾丸超声检查且检查为阴性的正常儿童326名(共计652个睾丸)。按照儿童年龄分期可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六组,新生儿组(0~28天)51名、婴儿组(≥29天~<1岁)55名、幼儿组(≥1~<3岁)52名、学龄前期组(≥3~<6岁)57名、学龄期组(≥6~<10岁)56名、青春期组(≥10~<18岁)55名。对睾丸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VTIQ技术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睾丸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睾丸体积;比较不同侧别、不同年龄睾丸体积的差异;在睾丸最大纵切面上测量睾丸上部、中部及下部区域弹性模量值;比较不同侧别、不同年龄、不同取样部位睾丸弹性模量值的差异。应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年龄组不同侧别间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组间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睾丸不同取样部位间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睾丸体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10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2.10岁之前儿童睾丸弹性模量值随年龄增长而减小,10岁之后睾丸弹性模量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睾丸呈现出中心区域硬度小于上下区域硬度的分布特点。4.建立了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睾丸体积和弹性模量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本研究正常值参考范围可初步作为国内常规超声及VTIQ技术测量儿童睾丸正常值参考标准。5.VTIQ技术能够对睾丸组织的硬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是常规二维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 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单侧可触及隐睾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目的:运用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定量评价单侧可触及隐睾患儿患侧和健侧睾丸体积及组织弹性变化特征,探索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评估单侧可触及隐睾睾丸组织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并经临床确诊为单侧可触及隐睾患儿46名(共计92个睾丸:患侧睾丸46个;健侧睾丸46个;)纳入研究,同时选取第一部分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154名(共计308个睾丸)作为对照。将纳入本研究的睾丸区分为三组:正常儿童睾丸组(A组);患儿健侧睾丸组(B组);患儿患侧睾丸组(C组);按照年龄分期将各组划分为婴儿期(1),幼儿期(2),学龄前期(3);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睾丸长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睾丸体积;运用VTIQ技术在睾丸最大纵切面上测量睾丸上部、中部及下部区域弹性模量值;分析比较各年龄段患儿健侧睾丸组、患儿患侧睾丸组、正常儿童睾丸组间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的差异;比较患侧睾丸组不同年龄组间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差值比的差异;比较患侧睾丸所处不同部位时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的差异;应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睾丸组、患儿健侧睾丸组、患儿患侧睾丸组间睾丸体积的比较:(1)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A3组和B3组之间睾丸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和C1组之间睾丸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和C2组、A3组和C3组之间睾丸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和C1组之间睾丸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和C2组、B3组和C3组之间睾丸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年龄阶段正常儿童睾丸组、患儿健侧睾丸组、患儿患侧睾丸组间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的比较:(1)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A3组和B3组之间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和C1组、A2组和C2组、A3组和C3组之间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和C1组、B2组和C2组、B3组和C3组之间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间患儿患侧睾丸组睾丸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的差值比的比较:(1)C1体积差值比<C2体积差值比<C3体积差值比,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1弹性模量差值比<C2弹性模量差值比<C3弹性模量差值比,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儿患侧睾丸所处不同部位时体积及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的比较:(1)患侧睾丸位于腹股沟管近内环侧时睾丸体积明显小于位于腹股沟管近外环侧时睾丸体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侧睾丸位于腹股沟管近内环侧时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明显高于位于腹股沟管近外环侧时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侧可触及隐睾患儿患侧睾丸体积小于患儿健侧睾丸及正常儿童睾丸体积;患儿患侧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大于患儿健侧睾丸及正常儿童睾丸对应区域弹性模量值;2.随着年龄增长,患儿患侧睾丸发育迟缓,弹性模量值增高;3.患儿患侧睾丸处于腹股沟管近内环侧时较近外环侧时睾丸体积减小、弹性模量增加;4.睾丸弹性模量值可在患侧睾丸体积发生变化之前监测到睾丸组织改变。5.利用VTIQ技术定量测量单侧可触及隐睾患儿睾丸的弹性模量值,可以对单侧可触及隐睾患儿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及其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二、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等非肝脏器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3 实验设备与方法
        1.1.4 图像分析
        1.1.5 统计学方法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手术病理结果
        1.2.2 不同类型SCST患者接受影像检查情况
        1.2.3 不同类型SCST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4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2.5 不同类型SCST实性成分平扫CT值、△CT比较
        1.2.6 不同类型SCST实性成分ADC值比较
        1.2.7 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比较
        1.2.8 超声+MR与超声+CT对 SCST的诊断价值比较
        1.2.9 影像表现
    1.3 讨论
        1.3.1 SCST的临床特点
        1.3.2 超声、CT、MRI对 SCST的应用价值分析
        1.3.3 不同类型SCST的影像诊断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卵巢肿瘤的影像研究进展
    2.1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概述
    2.2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免疫组化
    2.3 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2.3.1 常规MRI及功能学MRI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2.3.2 PET-CT及 PET-MRI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2.2 病理结果
    2.3 良、恶性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
    2.4 睾丸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的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
    2.5 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
    2.6 不同影像学对于良、恶性睾丸肿物的诊断效能
3.讨论
    3.1 睾丸肿瘤的临床特征
    3.2 良性与恶性睾丸肿瘤及肿瘤样变的影像特征鉴别
    3.3 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
    3.4 三种影像学检查对睾丸肿瘤良、恶性的效能分析
    3.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结论
病例图片
参考文献
综述 睾丸肿瘤与肿瘤样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4)超声造影在阴囊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多模态超声成像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超声造影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弹性成像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高频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及工作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统计附图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8)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探讨

(9)原发性睾丸肿瘤在多普勒超声、CT与MRI检查中的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多普勒超声检查
        1.2.2 CT检查
        1.2.3 MRI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睾丸肿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2.2 图像分析
        2.2.1 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
        2.2.2 CT图像分析
        2.2.3 MRI图像分析
    2.3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
3 讨论

(10)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正常睾丸及单侧可触及隐睾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正常睾丸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单侧可触及隐睾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睾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D]. 李冉.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2]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D]. 张腊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研究[D]. 王培旭.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4]超声造影在阴囊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王孟博.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多模态超声成像在睾丸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 李振东. 兰州大学, 2020(01)
  • [6]高频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宋庆达. 山东大学, 2018(02)
  • [7]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J]. 武玉波. 云南医药, 2014(04)
  • [8]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 韩仁峻.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 [9]原发性睾丸肿瘤在多普勒超声、CT与MRI检查中的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J]. 张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12)
  • [10]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在儿童正常睾丸及单侧可触及隐睾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 张丹妮.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