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困境剖析与体制重构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困境剖析与体制重构

论文摘要

2008年,中国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考验,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未来,中国列车能否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这将与中国的农业基础是否坚实是分不开的。“三农”问题是中国问题,“三农”问题聚合交织着四个影响国家全局稳定的“强位弱势群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只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尽量满足农业、农村及农民的金融需求,保证充足的资本供应,才能逐步解决“三农”这一重大战略问题。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民间金融等各种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多层次复合金融体系,仍面临着信贷资金供应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业基础设施、扶贫综合开发、医疗教育等准公共物品融资困难,农业保险严重滞后等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融资保险等农村金融问题,不仅要充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商业性金融,更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扶植与开发功能,以及对商业性金融的补充与引导功能,从而在解决农村金融垄断问题的同时,又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失灵问题,这在国际上也是得到实践证明了的。本文根据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结合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实际,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金融功能观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结合已有的按照机构观视角研究形成的有益探索,把机构观和功能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综合性研究。论文以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及其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为现实基础,从宏观到微观,归纳总结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的多重困境:从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巨大、供给严重不足、供求失衡的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困境;从内部结构失衡—农业政策性保险缺失和外部结构失衡—与商业性金融发展不协调为重点,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严重失衡困境;从政府干预缺位与越位并存,分析了政府干预适度性缺失困境;从政策性目标与经营性目标实现、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银行与企业道德风险严重、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机制不协调等方面分析了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困境,并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理论解释。正如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成为了对实际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和分析、解决人们所面对的经济问题的工具。面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的多重困境,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许是能最为简洁地作出解释的理论之一。因此,全文紧紧围绕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多重困境—理论解释—对策建议”这一主线,通过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困境和体制调整与重构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交易成本、委托—代理、政府规制和制度变迁视角,以及博弈论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深刻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多重困境存在的理论根源。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制度运行环境是否完善对银企行为策略的影响进行分析,探寻银企博弈的均衡条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农业政策性金融得以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发挥其特殊功能。通过研究证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三农”发展就更加重要,应是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制度安排,不是可有可无或暂时的安排。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目前存在的困境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来解决。在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也不是多了的问题,而是少了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结果是农户贷款覆盖率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三农”在中国具有“强位弱势”群体特征,这一领域物品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农村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需求,由于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和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直接提供,或通过政府干预进行多种途径提供,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国家财政和金融的巧妙结合,是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制度安排。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广泛的特殊功能。从金融功能观视角研究农业政策性金融,较机构观具有了更大的进步,可以突破在现有机构内部进行有限改革的狭窄视野,围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功能进行体制调整与重构。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公法人地位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职能,它既具有政府一般活动的性质即“公共性”,同时又具有需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确保一定的收入,并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义务,从而具有“企业性”,这种双重性是理解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关键。因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法人应属于特殊公法人,即依据公法设立的法人,如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就是依据特殊公法设立的法人机构,对企业的职能定位、经营领域范围等作出法律规定,从而保证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企业、政府的博弈中保持制度的长期均衡稳定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亟待调整与重构。没有完美的制度选择,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选择。剖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改革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为战略性的体制调整与重构提供知识基础。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调整与重构,以更好地提高制度效率。全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制度安排的一个FIME基本框架,即功能界定(Function)—组织机构(Institution)—运行机制(Mechanism)—运行环境(Environment)框架。为了使农业政策性金融能更好的担负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担负起保护、支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应该对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深层次改革以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明确职能定位,构建“上官下民”垂直合作的组织机构模式,坚持“四性”原则,即政策性、市场性、协调均衡性、动态调整性原则,完善运行机制,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拓宽业务范围,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健全激励兼容机制。同时,完善运行环境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政策性金融立法,社会各部门应各方协同,大力支持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总之,论文研究的目的是要构建需求追随型的结构合理、门类齐全、运行机制科学、实力相当、总体配套、与农村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功能,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双失灵,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巧妙结合,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均衡发展,共同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0.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0.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 0.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
  • 0.3.1 研究思路
  • 0.3.2 论文结构安排
  • 0.4 研究方法
  • 0.5 创新点和不足
  • 1 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理论依据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1.1.1 关于金融和农村金融
  • 1.1.2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
  • 1.1.3 关于制度和金融制度
  • 1.2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1.2.1 公共物品含义及分类
  • 1.2.2 “三农”强位弱势群体与农村公共物品
  • 1.2.3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金融资源配置——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经济学意义
  • 1.3 金融功能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1.3.1 金融功能理论综述
  • 1.3.2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1.4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1.4.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
  • 1.4.2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及贡献评价
  • 2.1 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
  • 2.1.1 传统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 年)
  • 2.1.2 改革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1979-1994)
  • 2.1.3 现代的农业政策性金融(1994-至今)
  • 2.1.4 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主要特征
  • 2.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出贡献评价
  • 2.2.1 各类农业信贷与农业产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2.2.2 农业政策性金融推动农业产出的实证分析
  • 3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的多重困境
  • 3.1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 3.1.1 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巨大层次多样
  • 3.1.2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 3.1.3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求失衡的结果
  • 3.2 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严重失衡
  • 3.2.1 内部结构失衡
  • 3.2.2 外部结构失衡
  • 3.3 政府干预缺位与越位并存
  • 3.3.1 政府干预缺位表现
  • 3.3.2 政府干预越位表现
  • 3.4 农业政策性金融经营困境
  • 3.4.1 政策目标与经营性目标实现处于两难困境
  • 3.4.2 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
  • 3.4.3 银行与企业道德风险严重
  • 3.4.4 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不协调
  • 4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多重困境的理论解释
  • 4.1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对供求及结构失衡的理论解释
  • 4.1.1 关于交易成本分析范式
  • 4.1.2 农村金融交易成本构成分析
  • 4.1.3 农村金融交易高成本是供求及结构失衡内在原因
  • 4.2 基于规制视角对政府适度性干预的理论解释
  • 4.2.1 公共物品、外部性与政府规制
  • 4.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公法人地位与政府规制缺失
  • 4.2.3 明确政府规制边界
  • 4.3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对道德风险困境的理论解释
  • 4.3.1 关于委托—代理问题
  • 4.3.2 农业发展银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4.3.3 委托—代理与农业政策性金融道德风险原因
  • 4.3.4 农业政策性金融激励兼容机制与道德风险防范
  • 4.4 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对经营困境的理论解释
  • 4.4.1 博弈论的分析范式
  • 4.4.2 银企博弈的困境
  • 4.4.3 银企博弈困境的理论解释
  • 4.5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及困境破解
  • 4.5.1 演化博弈与制度变迁
  • 4.5.2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与破解困境难题
  • 4.5.3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5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调整与重构
  • 5.1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框架设计
  • 5.2 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界定及职能定位
  • 5.2.1 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界定
  • 5.2.2 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
  • 5.3 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安排
  • 5.3.1 构建“上官下民”垂直合作的组织机构模式
  • 5.3.2 “上官下民”垂直合作组织机构模式操作设想
  • 5.4 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机制安排
  • 5.4.1 “四性”运行原则
  • 5.4.2 健全法人治理机制
  • 5.4.3 构建稳定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
  • 5.4.4 构建合理的信贷投放机制
  • 5.4.5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 5.4.6 构建农业政策性信贷与保险业务运行一体模式
  • 5.4.7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 5.4.8 健全激励兼容机制
  • 5.5 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环境制度保障
  • 6 全文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1)
    • [2].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发展在路上——评《农业政策性金融演进与国际比较》[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0(08)
    • [3].以担当诠释农业政策性金融初心[J]. 中国金融家 2020(08)
    • [4].连云港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研究[J]. 北方经贸 2019(01)
    • [5].深入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建议[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9(06)
    • [6].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解构、实践进展与启示——基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的调研分析[J]. 财政科学 2017(05)
    • [7].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与监管镜鉴[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14)
    • [8].当前服务脱贫攻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研究[J]. 学园 2016(35)
    • [9].探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J]. 农家参谋 2020(10)
    • [10].国内外农业政策性金融领域前沿动态追踪[J]. 世界农业 2019(05)
    • [11].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18)
    • [12].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08)
    • [13].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做法和启示[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03)
    • [14].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做法和启示[J]. 财经界 2014(04)
    • [15].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效应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14(07)
    • [16].农业政策性金融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J]. 农业经济 2013(05)
    • [17].中日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6)
    • [18].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9].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概况与经验借鉴[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10)
    • [20].倾力支农再铸辉煌[J]. 西南金融 2011(05)
    • [21].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借鉴与思考[J]. 华北金融 2011(05)
    • [22].论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的原则[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1(10)
    • [23].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支农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5)
    • [24].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 经济纵横 2010(06)
    • [25].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及国际借鉴[J]. 商业经济 2009(01)
    • [26].论加快建立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27].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况及启示[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9(07)
    • [28].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及其借鉴[J]. 中国证券期货 2009(11)
    • [29].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构[J]. 商业研究 2008(05)
    • [30].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 上海商业 2020(04)

    标签:;  ;  ;  ;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困境剖析与体制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