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李锐小说论

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李锐小说论

论文题目: 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李锐小说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翟永明

导师: 陈继会

关键词: 李锐,小说,个体生命,存在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为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小说家,李锐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他的《厚土》、《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都在当代文坛制造了不小的轰动。但是,对于李锐及其小说的研究又是不够理想的。这是一个有着独特探索精神的作家的必然遭遇,因为他不去追逐所谓大的文学主流,不去迎合,也不去媚俗,更不去故做惊人之举,而是始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出自己刻骨铭心的体验,在不断的艰辛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李锐的整个小说创作一直是围绕“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这一命题而展开的,对李锐而言,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小说创作核心,它极其精炼的概括出了李锐整个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价值立场、终极指向及叙事策略。本文就是依据这一核心建构起整体的论述框架,在对李锐小说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与阐释中力图透视当代文学乃至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的特点。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总体论述李锐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及价值立场,这是整篇论文展开论述的基石,意在捕捉到李锐创作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人”为核心的表达、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维护与捍卫、立足“本土”的书写三大板块。在以“人”为核心的表达中,李锐着力表现的是人的自然本性,而这也正是二十世纪中国主潮文学所长期缺失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李锐的小说只是偏重于人的生物性本能的描写,实际上,相较于“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以及九十年代的欲望化写作,李锐的小说皆显示出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他对“人”的表现并没有仅仅盘旋于人的浅层本能上,而是具有了精神性与哲学性的韵味。对“人”的表现当然离不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李锐的小说鲜明的表现出对个体生命价值尊严的维护,具体显现在三个方面:自然生存中个体生命的闪光、社会历史中个体生命的捍卫、众语喧哗中个体生命的狂欢。李锐对“人”及“个体生命”的表现并不是虚浮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这就是李锐“本土中国”的立场。相对于李锐的具体创作,“本土”是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与“西方”作为“本土”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个有着自觉艺术追求的小说家的创作历程

第一章 “人”、“个体”、“本土”:李锐小说创作的基点

第一节 以“人”为核心的表达

第二节 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维护与捍卫

第三节 立足“本土”的书写

第二章 “历史”、“启蒙”、“革命”:李锐小说创作的平台

第一节 独特的历史阐释

第二节 坚守与质疑的双声对话:对启蒙的深刻表达

第三节 神圣光环中的阴影:“革命”的全面解读

第三章 人类存在困境的追问:李锐小说创作的终极指向

第一节 李锐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寓言化倾向

第二节 苦难与死亡:生存困境之一

第三节 宿命与荒诞:生存困境之二

第四章 “叙述就是一切”:李锐小说创作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李锐小说叙事话语分析

第二节 李锐小说叙事结构分析

第三节 李锐小说叙事声音分析

余论:知青身份带来的创作困惑与尴尬

附录(一):李锐简传

附录(二):李锐小说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 王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 刘惠卿.陕西师范大学2006
  • [3].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 江腊生.苏州大学2006
  • [4].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D]. 李红秀.四川大学2006
  • [5].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叙事研究[D]. 江红英.山东师范大学2006
  • [6].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论[D]. 韩春燕.吉林大学2006
  • [7].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 牛竞凡.复旦大学2006
  • [8].暧昧的现代性追求[D]. 吴泽泉.首都师范大学2007
  • [9].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 苏晓芳.华中师范大学2007
  • [10].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 董斌.兰州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 谢维强.华中师范大学2005
  • [2].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 林秀琴.福建师范大学2005
  • [3].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 管宁.福建师范大学2005
  • [4].先锋叙事新探[D]. 徐彦利.山东大学2005
  • [5].重读胡适[D]. 刘岩.山东大学2005
  • [6].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 刘永春.山东大学2005
  • [7].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 董燕.山东大学2005
  • [8].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D]. 汪洁.山东大学2005

标签:;  ;  ;  ;  

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李锐小说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