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区域及工区地震、地质、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砂西N1-N21进行了地层精细对比、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储层精细研究及综合评价和油气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分析几方面的研究。在目的层识别出四个标准层,划分出11个油层组和187个小层。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构造分析和断层封闭性研究,认为砂西N1-N21构造是一个被Ⅺ、Ⅵ号断层控制、被若干断层复杂化了的鼻状构造,目的层存在17条断层,其中(1)、(2)、(3)、(5)、(6)、(7)、(8)号断层的封闭性较好;Ⅱ号断层和(9)号断层的封闭性中等,断层活动期间油气路过下盘进入上盘是上盘产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了工区目的层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纵向相序特征和横向上沉积体系展布及变化规律,认为砂西N1-N21自下而上为一套由湖泊向辫状河三角洲相过渡的反旋回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西方向,受控于阿拉尔河北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了本区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Ⅱ号断层上盘属于中孔、中渗储层,下盘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该区最主要的储集砂体是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可分为四类。最后分析了油藏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上盘油气产量高的主控因素是构造断裂、储层特征和孔隙类型;Ⅵ~Ⅷ油层组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构造因素、隔层厚度、沉积特征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5 创新性结论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2 地层层序特征与划分2.1 地层层序2.2 层序划分与对比2.2.1 标准层划分2.2.2 油层组划分2.2.3 小层划分3 构造特征3.1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3.1.1 层位标定3.1.2 地震反射层对比3.1.3 速度分析3.1.4 构造成图3.2 构造特征3.2.1 构造形态3.2.2 断裂特征3.2.3 构造演化史分析3.2.4 构造成因分析3.2.5 断层封闭性研究3.3 圈闭特征4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4.1 沉积相划分4.1.1 沉积相识别标志4.1.2 沉积相类型4.1.3 沉积相特征4.2 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4.2.1 沉积体系展布规律4.2.2 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5 储层特征5.1 储集砂体类型5.2 岩石学特征5.2.1 宏观岩石学特征5.2.2 微观岩石学特征5.3 储层成岩作用及阶段5.3.1 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岩事件5.3.2 成岩阶段的划分5.4 储层孔隙空间特征5.4.2 储层孔隙结构5.5 储层的物性特征5.5.1 储层的物性基本特征5.5.2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5.6 储层砂体的分类评价研究6 油藏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分析6.1 油藏分布规律6.1.1 油藏的平面分布规律6.1.2 油藏的纵向分布规律6.2 油藏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分析6.2.1 上盘油气产量高的主控因素6.2.2 VI~VIII油层组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7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图版 I图版 II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尕斯库勒论文; 砂西区块论文; 油藏论文; 构造断裂论文; 沉积相论文; 沉积体系论文; 储层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