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历史诗学 ——海登·怀特的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研究

走向历史诗学 ——海登·怀特的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工程”是一个基于文学实践经验、立足历史、反思“现在”的开放性的文学研究体系。与维谢洛夫斯基关注诗歌、巴赫金关注小说不同,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研究对象是“历史”(历史作品、历史叙事、历史话语)。这篇博士论文梳理了历史诗学发展脉络(滥觞、发展、发散),勾勒出历史诗学从滥觞期(维谢洛夫斯基)、发展期(巴赫金)到发散期(海登·怀特)的整个过程,并略论了历史诗学在每个发展时期的理论特点和研究焦点。这便于我们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进行比较准确的历史定位和全面的理论概括。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在历史、文学、叙事学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篇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指出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海登·怀特历史诗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文学批评处于文学研究的中心环节;第二,怀特的历史诗学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其在历史和叙事学领域。 第一章重新界定了“诗学”这一古老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在从历时性(诗艺之诗学,文学之诗学和艺术之诗学)和共时性(艺术工艺学,过度诠释的艺术解释学和艺术实践的经验本体论)两个层面对诗学进行研究后,论文提出“经验本体论”的诗学观是建构当代诗学的正确发展方向之一。因此,论文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研究具有一种反思当代诗学建设,为未来诗学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的当下关怀意识。另外,本章最后一部分还指出,“比喻”是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核心。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事件/故事、事件/事实”的区分是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根基。论文不仅论证了他关于“事件与故事"的差异在于后者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的特征,还指出“事件与故事”的不同表明了存在着两种认识论(能动反映论和发生认识论)和两种真理观(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而“事件与事实”的差异则表明有两种“存在”:实体性存在和实在性(观念性)存在。论文不仅提出“观念性存在是‘有’与‘无’的统一”的观点,还指出观念性存在以两种实在形式(知识与智慧)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论文认为“观念性存在”可以表现为具有“深”与“浅”的程度性和层次性差别的两种形态(即,概念与理念)。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海登·怀特关于事件/故事、事件/事实的区分折射出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的差异:前者是“自在而自为的”,是一种持久性和公共性的永恒现象;后者则是“自为的”,是一种个体性和私人性的短暂现象。 第三章至第五章重点探讨了海登·怀特的三种故事解释模式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所体现出的美学和哲学思想。怀特认为,这三种故事的解释模式(情节化解释模式、形式论证式解释模式和意识形态蕴含解释模式)构成了历史作品的表层结构。其实,故事的情节化是怀特以历史的情节结构为对象的审美体验。这四种情节化模式(喜剧、悲剧、浪漫剧、讽刺剧)中,分别包含着四种审美体验:谐趣体验、悲壮体验、壮美体验和“反常”体验。因此,怀特的故事情节化解释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体验。如果说故事的情节化解释突出了历史叙事之“形而下”的“情性”体验,那么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形式论、有机论、机械论、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历史、文学、叙事学领域对海登·怀特思想的研究现状
  • 1.1.海登·怀特历史思想的研究纵览
  • 1.1.1.被视为“反历史”的海登·怀特
  • 1.1.2.被视为“非历史怪物”的海登·怀特
  • 1.1.3.作为思辨历史学家的海登·怀特
  • 1.2.国内对海登·怀特文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 1.2.1.《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让文学的怀特进入国内学术界的视野
  • 1.2.2.《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对怀特文学理论的评介
  • 1.2.3.“元历史构架”是对怀特文学思想的理论概括
  • 1.2.4.《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历史诗学的形态学考察
  • 1.3.叙事学领域对怀特相关思想的关注状况
  • 2.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海登·怀特的两个原因
  • 2.1.走向“应用诗学”的文学批评
  • 2.2.海登·怀特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影响超过其在史学和叙事学领域的影响
  • 第一章 诗学与历史诗学
  • 1.诗学:诗艺之思、文学之思、艺术之思
  • 1.1.诗学发展历程扫描
  • 1.2.艺术实践的“经验本体论”
  • 2.历史诗学:滥觞、发展与发散
  • 2.1.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历史诗学的滥觞
  • 2.2.巴赫金的《历史诗学概论》:历史诗学的发展
  • 2.3.海登·怀特和达维德·方丹:历史诗学的发散
  • 3.比喻:海登·怀特历史诗学之核心
  • 3.1.为什么“比喻”是怀特历史诗学之核心
  • 3.2.怀特“历史诗学”:一种比喻的历史诗学
  • 第二章 事件与故事的分野:怀特历史诗学之根基
  • 1.编年史与故事:实在与存在
  • 1.1.事件与故事的区别之一:情节性
  • 1.1.1.故事的“形式一贯性”即故事的情节性:
  • 1.1.2.“一维”的事件和“两维”的故事
  • 1.1.3.被“发明”的故事和被“发现”的事件
  • 1.1.4.两种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和“能动反映论”
  • 1.2.事件与故事的区别之二:叙事性
  • 1.2.1.“叙事性”意味着故事拥有理解的普遍性和人类的共同性的特点
  • 1.2.2.叙述与叙事:语言代码与“元代码”
  • 1.2.3.叙事性与时间性
  • 1.2.4.“叙事性”即“象征性”:叙事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手法”
  • 2.事件与事实:实体存在与观念存在
  • 2.1.实体性存在与观念性(实在性)存在
  • 2.1.1.两种存在:实体性存在与观念性存在
  • 2.1.2.观念性存在:“有”与“无”的统一
  • 2.1.3.“知识”与“智慧”
  • 2.1.4.观念性存在的两种形式(概念与理念)和“三个世界”学说
  • 2.1.4.1.概念与理念:观念性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
  • 2.1.4.2.物质、文化、精神:“三个世界”学说
  • 2.1.5.两种真理观:实用主义真理和实证主义真理
  • 第三章 历史之美:故事的情节化模式
  • 1.怀特的故事情节化模式与弗莱的故事原型结构的渊源与流变
  • 2.诺思罗普·弗莱的四种原型结构的美学内涵
  • 2.1.喜剧与谐趣体验
  • 2.2.浪漫剧与壮美体验
  • 2.3.悲剧与悲壮体验
  • 2.4.讽刺剧与“反常”体验
  • 3.审美历史主义的海登·怀特
  • 3.1.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以历史情节结构为对象的审美体验
  • 3.2.克罗奇的表现主义美学:怀特审美历史主义的重要源头
  • 第四章 历史之真:故事解释的形式论证式模式
  • 1.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与情节化解释
  • 2.怀特形式论证解释的四种具体模式
  • 2.1.形式论模式侧重于对事件的分散性分析,倾向于识别历史现象的多样性
  • 2.2.有机论模式侧重于对事件的综合性把握,倾向于谈论历史原则或历史观
  • 2.3.机械论模式侧重于对事件的还原,倾向于探求历史过程的发展规律
  • 2.4.情境论模式侧重于事件的合并规则,倾向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挖掘历史线索
  • 3.故事的形式论证式解释与审美的“智性体验”
  • 第五章 历史之善:故事解释的意识形态蕴涵模式
  • 1.海登·怀特的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
  • 2.海登·怀特意识形态蕴涵的理想主义色彩
  • 3.文学浪漫与历史真实
  • 3.1.真实性”的内涵
  • 3.2.传统“主客二分”法和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本质
  • 3.3.海登·怀特历史诗学与主体间性本体论
  • 4.三种故事解释模式之间的“亲和性”与“张力”关系
  • 第六章 四重比喻与话语转义:历史意识的深层结构
  • 1.雅格布森和斯特劳斯的隐喻与转喻的理论简介
  • 1.1.选择与组合:雅格布森“隐喻和转喻的两极”
  • 1.2.对象的命名与命名的对象:斯特劳斯隐喻——转喻二元组合
  • 2.怀特四重比喻类型的具体内涵
  • 2.1 隐喻
  • 2.1.1.每个隐喻都是一个简短的寓言”
  • 2.1.2.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冲突”构成了隐喻的内在“张力”
  • 2.1.3.隐喻之象征意义
  • 2.1.4.历史文本的隐喻性
  • 2.2.转喻:从“敏感性”到“特殊性”
  • 2.3.提喻:双重模糊效果和从“特殊”向“一般”的思想活动过
  • 2.4.反讽:“标志着思想的升华”
  • 2.5.对19世纪历史意识的实证分析例证了“比喻”是人类意识的深层结构
  • 3.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一种转义现象学
  • 3.1.“转义行为是话语的灵魂”
  • 3.2.“阐释”与“解释”:文本个案中的话语转义分析之一
  • 3.3.历史话语的诗性特征:文本个案中的话语转义分析之二
  • 3.4.“诗性逻辑”:转义的基础性认识论意义
  • 3.5.转义的生物本体论基础及其在人的潜意识中的存在
  • 第七章 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
  • 1.历史诗学:为艺术语义学做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双重“辩护”
  • 1.1.历史诗学与艺术语义学
  • 1.2.历史诗学:现代性转换的范式与实践
  • 1.3.历史、历史性与历史主义
  • 1.4.历史性与现代性:艺术语义学的两个维度
  • 2.历史诗学:一种新的历史批评与文学批评方法
  • 2.1.历史诗学:历史领地的一块历史批评方法与实践的“试验田”
  • 2.2.历史诗学:绽放于历史领域里的一束文学批评之花
  • 结语 展望与期待
  • 1.历史诗学:走向一种“艺术经验本体论”的诗学
  • 2.历史诗学:转向一种主体间性本体论的诗学
  • 3.历史诗学:通向一种本体意义上“二维张力”诗学
  • 4.历史诗学:一种具有审美历史主义色彩的诗学
  • 5.历史诗学:一棵生长于历史领域的文化批评之“树”
  • 6.历史诗学:回归一种依托于微观体验的“宏大叙事”
  • 7.海登·不特历史诗学的本质主义倾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维谢洛夫斯基对诗歌修饰语的研究[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2].“陌生化”概念源考——论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对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的承继[J]. 作家 2015(16)
    • [3].演艺歌手与文本背后的文化活动——历史诗学与口头诗学的一个比较视角[J]. 中国文学研究 2010(03)
    • [4].诗学翻译三种障碍的突破——评刘宁教授译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J]. 俄罗斯文艺 2008(04)
    • [5].文学史上的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5)
    • [6].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的建构[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01)
    • [7].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中的民俗学表现[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4)
    • [8].从对立到对话——20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的轨迹[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8(01)
    • [9].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中的文学史问题[J]. 俄罗斯文艺 2011(02)
    • [10].日尔蒙斯基早期比较文艺学思想演变[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1].历史诗学视野下的文学史及当代意义[J]. 山花 2012(22)
    • [12].艾亨鲍姆文学批评的实证主义美学基础[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3].赛博社会文化的理论图式与“帝国”彩虹的警示[J].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10(00)
    • [14].中俄文学译介的“迎汇潮流”[J]. 俄罗斯文艺 2020(03)
    • [15].从总体文学史观看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学关系[J]. 民族文学研究 2012(05)
    • [16].历史地看待俄国形式主义[J]. 俄罗斯文艺 2013(01)

    标签:;  ;  ;  ;  ;  ;  

    走向历史诗学 ——海登·怀特的故事解释与话语转义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