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新的核心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使得信息化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区域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区域社会现代化的标志。现代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驱动,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阶段,信息化的这种技术驱动在融合过程中对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我们以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这个目前尚不多见的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运用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通过测度确定区域信息化指数和劳动生产率指数,建立一个数量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定量展现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演化规律性,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区域信息化对劳动生产率发展的影响。根据计量模型,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2005-2009年我国总体信息化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各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第二,2005-2009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2008和2009两年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各区域劳动生产率同样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第三,现阶段我国并不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区域信息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区域,信息化对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有所差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结构
  •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2.3 论文的结构
  •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
  • 2.1 区域信息化理论
  • 2.1.1 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
  • 2.1.2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方法综述
  • 2.2 劳动生产率研究理论
  • 2.2.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发展
  • 2.2.2 劳动生产率评价指标与计算研究
  • 2.3 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
  • 2.4 信息技术与生产率关系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 3.1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方法选择
  • 3.1.1 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
  • 3.1.2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模型
  • 3.1.3 评价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3.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生成
  • 3.2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发展现状
  • 3.2.1 我国现阶段信息化水平
  • 3.2.2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
  • 3.3 我国劳动生产率发展现状
  • 3.3.1 我国现阶段总体劳动生产率状况
  • 3.3.2 不同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析
  • 4.1 劳动生产率指数
  • 4.2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4.2.1 散点图分析
  • 4.2.2 模型的建立
  • 4.2.3 数据来源
  • 4.2.4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4.2.5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 4.2.6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 4.2.7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分析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5.1 实证结果分析
  • 5.1.1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5.1.2 生产率悖论不存在的原因分析
  • 5.2 对策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府服务产出核算的间接调整法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7(09)
    • [2].基于改进专利计量法的资源外包战略选择研究[J]. 兵工学报 2009(S1)
    • [3].基于熵权的粮食种植效益综合评价——以山东省玉米、小麦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3)
    • [4].国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为例[J]. 管理现代化 2008(03)
    • [5].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18(03)

    标签:;  ;  ;  ;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