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观察

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观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团平江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亚甲蓝治疗,观察评价患者在治疗期的临床表现,包括情绪状态、疼痛感受、依从性等。结果:23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6例、一般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1.31%,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生活状态有明显改善。结论: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

【关键词】亚甲蓝;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表现;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15-02

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现代医疗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因为有关于神经系统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治疗,很难通过检查、观测深度了解,所以病情时有反复,很难控制管理[1]。三叉神经痛属于神经系统疾患,患有此病的患者,会不定时的出现面部抽痛、撕裂痛、阵痛,继发头疼、头晕等。针对此病症,临床有针灸治疗、用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疗法,效果各具优势,并未形成决定性的结论体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患病比例约为2:1,男16例、女7例,年龄21~59岁,平均(46.51±2.64)岁。通过诊断及门诊沟通发现,患者病状符合三叉神经痛疾病评价标准,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条件、疾病治疗历史、身体健康状态等次要客观条件,不纳入本组疗效主题研究当中。

1.2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入院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常见的三叉神经痛疾病表现、发病频率、最易发病时间段、发病前后的临床表现习惯、疾病痛苦描述能力,以及对医护人员嘱托的依从性等等。观察期,给予亚甲蓝(生产企业: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556),选择多孔注射方式,分别于患者神经孔、眶上下孔、颌孔等神经组织病变、存在疾病感染表现的部位,注射亚甲蓝。注射器为7号针头、进针距离不超过0.5cm,缓慢推注,单次单孔用药剂量不超过2ml[2]。治疗1个月之内,每周用药1~2次,根据每例患者不同病状,选择不同注射孔、不同注射量、不同推注时间等。后随着患者病情缓解、变化,降低用药频次,最长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治疗期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病情恶化情况,需立即用药,探查出问题原因后,再斟酌用药[3]。

1.3效果评价标准

围绕《三叉神经痛病症表现及反应概述》等相关内容,从情绪状态、疼痛感受、依从性等三方面,讨论亚甲蓝用药最终的效果反应,标准如下:①显效:三叉神经痛相关病症明显缓解、疼痛感受明显降低、情绪状态恢复良好、依从性高;②有效:三叉神经痛相关病症缓解、疼痛感受降低、情绪状态恢复良好、依从性高;③一般:三叉神经痛相关病症缓解效果一般、疼痛感受降低效果不明显、情绪状态恢复一般、依从性一般;④无效:三叉神经痛相关病症无变化、疼痛感受依然强烈、情绪状态不稳定、依从性不高[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6例、一般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1.31%,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生活状态有明显改善,疼痛感受明显缓解20例,超过85%,用药期间,只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停药处理后,不良反应问题均有效解决,后继续用药,仍能起到一定治疗效果,具体数据见表1。

表123例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n(%)]

3.讨论

研究资料中,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亚甲蓝治疗后,病状缓解有效,只有2例患者因为年龄大(超过65岁),药物吸收能力弱、还有其他疾病干扰项,并未达到较好的用药效果,并出现头晕、恶心、疼痛加剧等不良表现,综合评价有效率超过90%,达到91.31%。虽本组选用资料病例数较少,很难做绝对结论,但用药的疗效趋向可基本确定,即疗效安全、效果产生的时间快。

研究三叉神经痛的疾病原理,从其病情特征、致病因等方面讨论亚甲蓝治疗的优势、问题,更具科学性。中西医对该病症的理解大体相同,中医认为“痛则不通”,疼痛感受的生成主要源于经络血气郁阻、风邪入络、经脉不畅,发病后,疼痛感受越强烈,血气、经络的郁阻程度越会加剧,宜通过针灸、敷药的方式促进通络、滋养神经[4]。西医在理解上与中医是共同的,认为疼痛是因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循环不畅、组织神经就会受到损伤,无法承担传递神经、感官动作信号,最终形成“痛感”。亚甲蓝中富含氯化-3,7双(二甲胺基)分塞宁-5-三水化合物,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唤醒面部神经元,有效缓解疼痛。另外,三孔注射法,还大大的提高了药物吸收的效率,在神经孔、眶上下孔、颌孔等神经组织病变、存在疾病感染表现的部位分别注入少量亚甲蓝,药物不单能够在个别部位起效,效果还会在各个部位之间交互影响,也就是说全面复苏三叉神经痛诱发的“神经麻醉状态”[5]。有些学者在讨论亚甲蓝药物作用时,选择口服用药方式与三孔注射方法相对比的研究方式,最终现实病例也证明了,三孔注射法在药效、控制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疼痛感受等方面,都占优。与口服用药相比,注射药物的药效更为“直接”,因为它直接能输送到病灶处,药物直接与病灶接触,修复、滋养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等,更利于药效的发挥,也同样有利于疾病的观察。

综上所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医疗课题研究是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课题研究的先导,其用药结论、用药实践、疗效对比,对整个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疗都是有大影响的。亚甲蓝药物的临床实践结论得到普遍认可,随着该药物的继续推广,药物的药效、药物的用药路径、药物的制药技术还会更进一步地优化、提升,以为优质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宝霞.针灸配合亚甲蓝三孔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2(22):541-542.

[2]王晏雯,刘小利,舒勤奋,等.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15(13):863-866.

[3]关勇,孙磊、张海深,等.针灸联合通络止痛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0(10):53-55.

[4]刘艳荣.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13(01):183-185.

[5]黎淑芳,李俊,黄敏,等.Er,Cr:YSGG激光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6(22):287-290.

[6]周伟平,陈玉兰,王桂芝.基于用药理念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谈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0):167-168.

标签:;  ;  ;  

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