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癫痫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pague-Dawley(SD)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6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红藻氨酸注射6小时组;红藻氨酸注射24小时组;红藻氨酸注射48小时组;假模型组。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癫痫模型;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因素;假模型组将红藻氨酸溶液换为等体积的人工脑脊液,侧脑室注射。观察动物惊厥行为发作,按照Racine的标准,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动物用于实验。将各组大鼠灌注取脑,制备标本,冰冻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海马区神经元形态改变并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免疫阳性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每组大鼠取6张组织切片,这些组织切片的冠状断面水平相似,每一脑片随机取6个不重叠视野,求其算术平均值,最后测定结果均以(?)±s表示,用SPSS11.5统计包进行分析。[结果]:红藻氨酸侧脑室注射对大鼠能产生明确的致痫作用,癫痫模型大鼠发作行为表现与Racine分级法的描述完全一致,癫痫的行为变化分段明确。HE染色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假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染色均质,形态正常:红藻氨酸注射6小时组海马区神经元染色均质,细胞体积正常,细胞核形态正常;红藻氨酸注射24小时组和红藻氨酸注射48小时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积变小,核染色质浓集,胞质致密,嗜酸性染色增强。Bcl-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模型组比较,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6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大鼠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都增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6小时大鼠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达高峰,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24小时、48小时后大鼠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假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模型组比较,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6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大鼠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假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模型组比较,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6小时组Bcl-2/Bax的比值升高而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24小时、48小时组Bcl-2/Bax的比值逐渐下降(P<0.05),假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红藻氨酸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可获得理想的癫痫动物模型。2.癫痫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3.Bcl-2和Bax是癫痫导致的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Bcl-2早期表达升高并高于Bax的表达时,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未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随时间的延长,当Bax表达逐渐升高并高于Bcl-2的表达时,海马区神经元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Bcl-2/Bax的比值改变与癫痫的神经元存亡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