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理论论文-翟斌

主体教育理论论文-翟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展阶段,主体教育者,教育启示

主体教育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翟斌[1](2019)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对主体教育者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连贯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清楚地给我们指明了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突出矛盾。如何化解、平衡这些矛盾,个体需要与环境以及明确的主体教育者发生互动,那么主体教育者如何利用环境和个体产出有针对性的互动活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本文来源于《酒城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刘桂香[2](2018)在《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主体教育理论,将智能云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与学生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更多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朱宝秋[3](2017)在《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物理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教育理论成为新世纪最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在主体教育理论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主体参与性、主体创造性。教学观念上将学生看成认知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组织上增加学生参与机会;教学环节上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7年41期)

刘忠铁,任翠[4](2016)在《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德育实践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教育理论是近年来教育学和德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当下这一理论却面临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挑战。理论上,对主体教育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始终是个问题,主体教育理论是作为德育思维方式,还是作为实施德育理念的策略安排?实践上,以极端形式出现的主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了批判,这虽不能归因于主体教育理论的倡导,但却需要作出说明。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解读并反思,有助于德育实践以其为理论根基进行重构,完成和谐社会赋予它的应然使命。(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6年06期)

孙楠[5](2014)在《贯彻主体教育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穷人》一课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在这篇课文中,"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4年23期)

魏宏聚[6](2014)在《教育理论走进实践的路径分析——以主体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走进实践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以主体教育实验为例,演绎性理论走进实践,其基本流程的核心环节有叁个,即选择、组织有价值的"长线"理论,以实践的逻辑让实践者明了理论,反思生成的归纳性理论修正、补充演绎性理论。在理论走进实践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应思考如下核心命题:变"指导者"心态为"接受检测"的虔诚态度;走向实践的理论需以实践的逻辑进行加工与改造;理论走向实践是解放实践者而不是束缚实践者;理论与实践是双向转化、共生滋养的关系,不是单向的"指导或给予"关系。(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11期)

姚萍,陈胜才[7](2014)在《主体教育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社会实践是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当代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举措。(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4年32期)

张寒梅[8](2014)在《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主体教育理念的终极价值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主体教育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性,注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体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参考成果。(本文来源于《求知导刊》期刊2014年08期)

刘海全[9](2013)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定理(公式)主体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优化课堂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依据认知规律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出概念、定理(公式)新型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3年26期)

陈卓[10](2012)在《公安机关执法主体教育训练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虽然老,但问题却不少,这是一个"多年煮不烂的问题"(叶澜语)。从这一对范畴出发,可以衍生出许多相关的范畴,如智力与行为、知识与技能、闲暇与劳动、理性与感性、思维与经验、精神与物质、内部的精神活动与外部的身体活动、"理性的生活"与"欲望和劳动的生活""自由教育"与(本文来源于《公安教育》期刊2012年11期)

主体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主体教育理论,将智能云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与学生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更多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教育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翟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对主体教育者的启示[J].酒城教育.2019

[2].刘桂香.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3].朱宝秋.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物理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4].刘忠铁,任翠.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德育实践重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5].孙楠.贯彻主体教育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穷人》一课教学为例[J].甘肃教育.2014

[6].魏宏聚.教育理论走进实践的路径分析——以主体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为例[J].教育研究.2014

[7].姚萍,陈胜才.主体教育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

[8].张寒梅.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求知导刊.2014

[9].刘海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定理(公式)主体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学周刊.2013

[10].陈卓.公安机关执法主体教育训练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视角[J].公安教育.2012

标签:;  ;  ;  

主体教育理论论文-翟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