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结构及其调节变量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7b547c245b6ea9568451b811.webp)
论文摘要
职业生涯高原是个体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个体职业生活和组织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外对职业生涯高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随后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组织企业里。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研究则一直隐含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中。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但其研究视角主要立足于教育学,而从心理学视角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展开的研究很少见。本研究通过文献搜集、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广泛搜集项目,先后形成试测问卷和正式问卷,在广州、湛江、海口、常德、邵阳等地进行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层级回归等方法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内部结构及其调节变量。结论如下:1.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内部结构是由相对独立的、并列的四维度构成的,分别是情感高原、生活高原、技能高原和发展高原。2.《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另根据已有研究,探讨职业高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以检验教师职业高原的实证效度,并得了数据的支持。因此问卷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探讨了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对职业高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高原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学效能感对职业高原有显著负向影响,且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高原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4.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高原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目录英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问题提出1.3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职业高原研究综述2.1.1 职业高原定义研究2.1.2 职业高原维度研究2.1.3 职业高原的测量方法研究2.1.4 职业高原与相关因素研究2.2 教师职业高原文献综述2.2.1 教师职业高原的定义2.2.2 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根源2.2.3 教师职业高原的应对策略2.3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 研究设计3.1 研究内容3.2 研究意义3.2.1 理论意义3.2.2 现实意义3.3 研究架构3.4 研究假设3.5 研究方法3.5.1 被试3.5.2 研究方法3.5.3 研究工具3.6 研究程序第四章 教师职业高原内部结构维度探讨4.1 研究目的4.2 研究假设4.3 研究方法4.4 结果与分析4.4.1 教师职业高原问卷项目搜集4.4.2 预测与问卷修订4.4.3 教师职业高原内部结构的探索4.4.4 教师职业高原内部结构的验证4.4.5 教师职业高原竞争模型的比较4.5 小结第五章 教师职业高原问卷信效度研究5.1 研究目的5.2 研究假设5.3 研究方法5.3.1 被试5.3.2 统计方法5.3.3 研究工具5.4 结果与分析5.4.1 教师职业高原问卷的信度5.4.2 教师职业高原调查问卷的效度5.5 小结第六章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高原关系的调节作用6.1 研究目的6.2 研究假设6.3 研究方法6.3.1 被试6.3.2 统计方法6.3.3 研究工具6.4 结果与分析6.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6.4.2 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6.4.3 教师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6.4.4 教学效能感在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高原影响中的调节作用6.5 小结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1.1 研究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内部结构探讨7.1.2 研究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问卷》信效度检验7.1.3 研究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高原关系的调节作用7.1.4 结论7.2 研究不足与展望7.2.1 研究不足7.2.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已发表论文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职业高原论文; 教学效能感论文; 职业压力论文; 中小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