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展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及对策

我省发展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及对策

一、发展我省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柴青宇[1](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焦石[2](2020)在《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研究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历程,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握目前牛肉产业发展的状况,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而通过实例对这些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原因展开深入讨论,以期找到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肉牛产业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为吉林省肉牛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现实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为绪论,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括介绍了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肉牛存栏情况、肉牛出栏情况、牛肉产量情况、进出口量情况、牛肉价格情况、牛肉消费量情况、品种资源情况、养殖模式情况、饲料加工业情况、养殖效益情况、屠宰加工情况、政策扶植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吉林省肉牛产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这个部分是通过具体的现场调研和文献整理所得到的结果展开的。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细化的了解,并且能够很精确的分辨出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里的作用,从而得出了相关结论。第三部分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状况的掌握和分析,为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对加快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出相关研究认识和客观评价,找到吉林省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第五部分对未来几年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做出大胆预判,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史颖建[3](2020)在《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民勤县是甘肃省重点扶持的养羊大县之一,由于生态建设的需要和国家禁牧政策的实施,养殖方式由半舍饲半放牧开始转变为舍饲,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肉羊养殖逐渐向标准化规模生产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极力推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肉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农户积极参与,企业与合作社积极响应,为肉羊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但是当前肉羊养殖模式依然主要由农户小规模散养组成,龙头企业较少,养羊协会、合作社逐步规范,由于运输、饲料和人工等肉羊养殖成本的增加,使得肉羊养殖户的综合收益减少。鉴于此,结合民勤县实际情况,通过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进行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了解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发展状况,找出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影响肉羊养殖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民勤县的实地调研,并查阅文献资料,对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选取了12项指标,构建了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所选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进行了效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民勤县不同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从经济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散养模式>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从社会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散养模式;从生态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规模化养殖场模式>养殖小区模式>散养模式;从综合效益的比较结果来看,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场模式>散养模式。此外,本文从微观视角下,基于245家肉羊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从养殖户家庭人口特征、肉羊养殖户养殖特征、肉羊养殖投入情况和政府机关扶持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户主文化程度、养殖户养羊收入、养殖户养羊时长、羊羔来源、养羊饲草料供给、养殖户劳动力投入、养羊补贴、政府信息服务、是否建立了协会合作社等因素对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显着,在未来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优化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建议:首先,推动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其次,推动合作社、养羊协会发展,壮大养殖户市场势力;再次,发展龙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最后,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管理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肉羊产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赵玮媛[4](2019)在《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有机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一种全新发展形式,其以实现农业高品质、高收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变革传统生产方式,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改善修复草原生态,在实现地区农业高端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黄南州把加快有机畜牧业发展作为农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强化举措,全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州传统畜牧业加速向现代化有机畜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加快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探索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调优黄南州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出发,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寻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运用SWOT模型系统性的分析黄南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逐步建立起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等一体化的完备运行体系并形成完整的有机畜产品开发产业链,从这些角度来看,本文研究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任青松[5](2019)在《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肉牛产业在我国整个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牛养殖业则是肉牛产业链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就带动了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球牛肉总产量为626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为8.46kg,河北省的牛肉总产量为56.46万吨,人均占有量为7.51kg,对牛肉的需求仅次于猪肉。然而目前面对不断增长的牛肉消费需求和不断完善的屠宰加工技术,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却持续低迷,规模化养殖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究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把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在肉牛养殖方面进行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在规模化、成本效益情况和市场份额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北省目前对肉牛规模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但是发展空间巨大;而后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分析了河北省发展规模养殖的巨大优势,发现河北省虽然出栏量位于全国第4位但存栏量却位于全国第16位,“重繁轻育”现象严重,且品质单一,没有培育自己的地方优质品种,在繁育方面管理水平低,造成母牛繁育能力不足,饲料价格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而提高,进而导致规模成本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选取50家肉牛规模养殖场作为样本,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8头和33头,而河北省目前规模情况远低于测算值,规模化程度较低;然后通过分析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山东、河南先进的规模养殖经验,分析适合河北省借鉴的先进之处,探索适合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针对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调控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战;针对养殖户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发展、提高自身养殖技术水平、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肉牛养殖稳定发展的最小经济规模模型,通过对河北省规模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对50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建立最小经济规模模型,测算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阈值。第二,通过研究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的先进模式,并与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可以借鉴的成熟养殖经验,为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乔小亮[6](2019)在《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了居民日常餐桌上随处可见的食品。当前,河南省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占各类肉品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保证猪肉品质质量安全尤为重要。生猪屠宰一头连着生猪养殖,一头直接连着人们对猪肉产品的消费,而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是生猪屠宰最重要的关口。把好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关口,做好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对提高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行为的规范程度、提升河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水平、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用于指导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法规及规范,但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及其监管工作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河南省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行为,提升河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水平,维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笔者于2018年5月—2019年3月对河南省多个地市的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到部分兽医主管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当地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开展情况及其监管现状,掌握了一手资料。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省生猪屠宰存在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屠宰检验行为不规范,屠宰检疫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屠宰检疫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和更新,检疫操作行为规范程度有待提高,生猪屠宰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够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我省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行为进一步向更高标准方向发展,还会给肉品质量安全带来威胁,制约我省生猪屠宰行业的良好发展。通过调研和分析河南省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现状,研读生猪屠宰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的工作方法,提出了能够提升河南省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的对策与建议即:提高对屠宰检验人员的要求,加大屠宰检验设施设备的引进与建设,加强屠宰检验职业培训,实行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制度,规范检验操作行为,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检验人员规范检验,提高屠宰检疫人员准入门槛,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屠宰检疫设施设备建设和更新,注重对屠宰检疫人员的培训教育,完善生猪屠宰行业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落实监管职责,推进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猪屠宰监督管理。此外对屠宰检验、检疫工作制度进行探讨,探讨了推进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归并。

马庆庆[7](2019)在《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种类、加工食品原料、养殖饲料和能源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工业发展对生物能源需求的增加,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它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国家对玉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河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之一,玉米产业发展不仅对本省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生物燃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从实践来看,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制约着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阐明了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其次,论文从种植、加工、流通和贸易等方面概述了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影响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玉米产品和发展潜力。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进行纵向考察和横向对比分析,探析了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论文还借鉴了美国、巴西、吉林和山东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出四点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户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孔德昇[8](2019)在《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会展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与农业相关的会议、展览及其相关节庆活动。农业会展的成功举办不仅能促进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技术合作,还能为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市场开拓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平台。近年来,山西省所举办农业会展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但由于目前山西省会展行业发展缓慢,农业会展方面缺少长远的规划,大大的制约了其行业的发展。因此,农业会展该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农业会展文献以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首先在文中阐明了农业会展的基本概念、农业会展的功能、农业会展的发展模式以及农业会展的主要分类。其次通过对山西省省、市、县三个层面的农业会展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出目前山西省农业会展的发展现状及主要进展,归纳总结出了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农业会展整体质量不高、农业会展行业协会发展缓慢、农业会展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会展专业人才缺乏以及会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滞后是制约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目前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会展成功案例分析进行经验总结,寻找出适合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的经验,对山西省农业会展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优化会展管理机制、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提升会展配套服务等。

张建臣[9](2018)在《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畜牧业发展是整个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统计,2015年山东省奶类产量为284.90万吨,位居全国第五位;蛋类产量为424.2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为774.01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产值为2523.2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看见,山东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畜牧业大省。然而山东省并非是畜牧业强省,畜牧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低,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程度都不高,这严重制约了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只有加快畜牧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才能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生产力,全面促进山东省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畜牧业快速向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畜牧业转变。在目前山东省政策稳定,投入明显增加的形势下,加快畜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山东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状况,以畜牧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畜牧业的相关文献。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并结合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新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我省畜牧业发展尚且存在科技引领及支撑不足,科研资金不足及人才匮乏等不足,这严重阻碍了我省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畜牧业新技术的发展。然后,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欧洲、美国及日本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经验,并得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畜牧业科技推广与运用、注重畜牧业科研资金投入及农民专业技术素养的培养等,这为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并从制度因素、市场及投资环境、人才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这对加快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占魁[10](2010)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文中提出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来说尤为重要,临夏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发源地,在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2千多万穆斯林当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临夏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了本身,具有跨区域影响和全国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综合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临夏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归纳出解决临夏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及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操作性。全文共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研究概况。正文共有八章。第二章总结了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理论及西部民族省份近年来某一特色经济领域内超前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以后的七章着重分析了临夏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及临夏特色经济发展,原则与战略,并对临夏农业特色经济、旅游特色经济、商贸特色经济、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则、思路、方向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发展模式。对特色经济与国家扶持、特色经济与基础教育做了探讨。

二、发展我省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我省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4.1 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4.2 国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数据来源
第二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2.1 肉牛存栏情况
    2.2 肉牛出栏情况
    2.3 牛肉产量情况
    2.4 进出口量情况
    2.5 牛肉价格情况
    2.6 牛肉消费量情况
    2.7 品种资源情况
        2.7.1 东部地区
        2.7.2 中部地区
        2.7.3 西部地区
    2.8 养殖模式情况
    2.9 饲料加工业情况
        2.9.1 吉林省饲料加工业生产现状
        2.9.2 吉林省饲料市场现状
        2.9.3 粗饲料情况
        2.9.4 未来几年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2.10 养殖效益情况
    2.11 屠宰加工情况
    2.12 政策扶植情况
第三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养殖条件的限制
    3.2 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3.3 基础母牛存量减少
    3.4 架子牛输出导致利润流失
    3.5 产业化程度不高
    3.6 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
    3.7 融资难度大
第四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4.1 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4.2 强化种源建设保护基础母牛
    4.3 提升育肥牛养殖水平
    4.4 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4.5 建设稳健的肉牛养殖扶植政策
        4.5.1 肉牛补贴政策
        4.5.2 肉牛保险政策
        4.5.3 融资政策
    4.6 提倡规模“适中”的肉牛养殖场
    4.7 推广新型的屠宰加工模式
第五章 未来我省肉牛产业前景展望
    5.1 肉牛业市场行情持续利好
    5.2 饲料原料价格走低,养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5.3 肉牛产业与金融资本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化,行业洗牌加剧
    5.4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肉牛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现实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3 研究述评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5.1 研究方法
        5.2 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
        1.1 肉羊产业
        1.2 肉羊养殖环节
        1.3 养殖模式
        1.4 效益评价
    2 理论基础
        2.1 规模经济理论
        2.2 农户行为理论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模式分析
    1 民勤县自然社会状况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特征
        1.3 水资源状况
        1.4 农业发展状况
        1.5 人口状况
    2 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肉羊产业比重增加
        2.2 农畜结合的生产方式快速发展
        2.3 肉羊产业区域布局分工趋于合理
        2.4 肉羊品种引进机制趋于合理
        2.5 肉羊养殖防疫体系逐渐完善
    3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分析
        3.1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主要存在形式
        3.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第四章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
    1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1.2 典型性原则
        1.3 动态性原则
        1.4 简明性和科学性原则
        1.5 可操作及可量化性原则
    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经济效益指标
        2.2 社会效益指标
        2.3 生态效益指标
        2.4 总结
    3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效益评价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评价过程
        3.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数据来源及分析
    2 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选择及变量说明
        2.2 结果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推动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
        2.2 推动合作社、养羊协会发展,壮大养殖户市场势力
        2.3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民勤县肉羊养殖模式发展
        2.4 增强政府扶持力度
        2.5 推动肉羊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畜牧业的研究
        1.4.2 关于有机产业发展的研究
        1.4.3 关于有机畜牧业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有机畜牧业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有机畜牧业的相关概念
        2.1.1 农业
        2.1.2 生态畜牧业
        2.1.3 有机畜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产业布局理论
第3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基础条件
    3.1 黄南州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
        3.1.1 黄南州的自然条件
        3.1.2 黄南州的经济社会条件
    3.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3.2.1 草地资源、畜种及畜产品资源现状
        3.2.2 草蓄平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耕地资源现状
        3.2.3 天然草地生态环境、服务体系及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3.2.4 生态环境现状
    3.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
        3.3.1 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3.3.2 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转变
        3.3.3 可借鉴推广的“拉格日模式”
第4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SWOT分析
    4.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4.1.1 环境、资源及区位优势
        4.1.2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优势
        4.1.3 发展良好的产业基础
    4.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劣势
        4.2.1 草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4.2.2 有机饲料产业及有机生产技术薄弱
        4.2.3 经济发展及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4.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机遇
        4.3.1 政府政策带来的机遇
        4.3.2 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带来的推动力
        4.3.3 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求带来的供给增加
    4.4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威胁
        4.4.1 不同地区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
        4.4.2 有机畜牧业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健全
        4.4.3 有机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及品牌影响力不足
    4.5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SWOT矩阵选择
第5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区域布局
    5.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战略定位
        5.1.1 定位基本原则
        5.1.2 定位总体目标
    5.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与战略重点思考
        5.2.1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
        5.2.2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思考
    5.3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5.3.1 有机畜牧业发展核心区
        5.3.2 有机畜牧业发展示范区
        5.3.3 有机畜牧业发展辐射区
第6章 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建设发展对策及建议
    6.1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业化经营新机制
    6.2 着力推广“拉格日模式”,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6.3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助推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
    6.4 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建设,提升有机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
    6.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有机畜牧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
    6.6 加快生产与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7 强力推进有机畜牧业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6.8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主要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肉牛
        2.1.2 规模养殖
        2.1.3 小规模养殖
        2.1.4 肉牛养殖主体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机会成本理论
3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及相关主体分析
    3.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环境分析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环境分析
    3.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相关主体分析
        3.2.1 供应方分析
        3.2.2 购买者分析
        3.2.3 新进入者分析
        3.2.4 替代品分析
        3.2.5 行业竞争者分析
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4.1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状
        4.1.1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本情况
        4.1.2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情况
        4.1.3 河北省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4.1.4 河北省肉牛养殖模式情况
        4.1.5 河北省肉牛养殖品种情况
        4.1.6 河北省肉牛竞争力情况
    4.2 河北省肉牛养殖优势分析
        4.2.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2.2 丰富的饲料秸秆资源
        4.2.3 发达的奶牛产业带动
5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现存问题分析—基于问卷调查
    5.1 样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5.1.1 养殖场肉牛存栏量
        5.1.2 养殖场占地面积
        5.1.3 养殖场出栏量
        5.1.4 养殖场疫病情况
        5.1.5 饲养人员与技术人员数量
        5.1.6 政策规划和扶持情况
    5.2 养殖成本和养殖利润
        5.2.1 样本成本构成
        5.2.2 样本养殖利润
        5.2.3 未来预期
    5.3 农户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5.3.1 肉牛养殖机会成本界定及核算
        5.3.2 肉牛养殖最小经济规模测算
    5.4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存在问题
        5.4.1 肉牛饲养成本高
        5.4.2 母牛繁育能力明显不足
        5.4.3 肉牛良种化程度较低
        5.4.4 资源环境约束大
        5.4.5 疫病防疫压力大
        5.4.6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调控能力弱
        5.4.7 中美贸易战增加了河北肉牛养殖的不确定性
6 国内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6.1 国外肉牛规模养殖发展经验及借鉴
        6.1.1 国外经验
        6.1.2 经验借鉴
    6.2 国内肉牛养殖业经验及借鉴
        6.2.1 国内经验
        6.2.2 经验借鉴
7 河北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对策建议
    7.1 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7.1.1 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
        7.1.2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7.1.3 健全调控机制
        7.1.4 积极应对贸易战
    7.2 针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对策建议
        7.2.1 因地制宜采取适度规模
        7.2.2 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7.2.3 加强疫病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1.1.1 研究背景
        1.1.2 相关概念
        1.1.2.1 生猪定点屠宰
        1.1.2.2 屠宰检验
        1.1.2.3 屠宰检疫
        1.1.2.4 屠宰检疫人员
        1.1.2.5 动物卫生监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提高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行为的规范程度
        1.2.2.2 提升河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水平
        1.2.2.3 保证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
        1.2.2.4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外畜禽屠宰法规现状
        1.3.2 国内外畜禽屠宰检验、检疫现状
        1.3.3 国内外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现状
        1.3.4 国内外畜禽屠宰及其产品追溯体制现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相关材料
        3.1.1 图书馆相关书籍资源
        3.1.2 数据库资源
        3.1.3 相关管理部门资料
        3.1.4 网络资源
        3.1.5 实地调研资料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文献研究法
        3.2.3 半结构访谈法
        3.2.4 综合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调查情况
    4.2 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现状及存在问题
        4.2.1 屠宰检验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4.2.2 屠宰检验、检测设施设备现状及问题
        4.2.2.1 常规检验设施设备配备现状及问题
        4.2.2.2 屠宰企业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问题
        4.2.3 屠宰检验人员检验操作现状及问题
    4.3 河南省生猪屠宰检疫现状及问题
        4.3.1 屠宰检疫人员现状及问题
        4.3.2 屠宰检疫设施设备现状及问题
        4.3.3 屠宰检疫操作规范程度现状及问题
    4.4 河南省生猪屠宰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
        4.4.1 河南省生猪屠宰法律法规现状及问题
        4.4.2 河南省生猪屠宰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
    4.5 屠宰检验、检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屠宰检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1 对屠宰检验人员的履职能力要求较低
        4.5.1.2 企业对屠宰检验、检测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
        4.5.1.3 屠宰检验行为规范程度不高
        4.5.2 对屠宰检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5.2.1 屠宰检疫人员的入职门槛仍需提高
        4.5.2.2 屠宰检疫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和更新
        4.5.2.3 生猪屠宰检疫行为不规范
        4.5.3 河南省生猪屠宰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4.5.3.1 河南省生猪屠宰法律法规不完善
        4.5.3.2 生猪屠宰监督管理不到位
5 讨论
    5.1 提升屠宰检验综合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5.1.1 提高对屠宰检验人员的要求,以提升屠宰检验人员履职能力
        5.1.2 加大屠宰检验设施设备的引进与建设,以提升检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1.2.1 完善常规检验设施设备配备
        5.1.2.2 鼓励屠宰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
        5.1.3 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屠宰检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5.1.3.1 提高对检验人员资格培训考核的要求
        5.1.3.2 强化企业内部培训
        5.1.3.3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加强对屠宰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
        5.1.4 实行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制度,规范检验操作行为
        5.1.5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检验人员规范检验
    5.2 关于能够提升屠宰检疫综合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5.2.1 选拔优秀专业人才
        5.2.2 推进屠宰检疫设施设备建设和更新
        5.2.3 注重对屠宰检疫人员的培训教育
        5.2.3.1 注重在思想领域方面的培训教育
        5.2.3.2 注重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
        5.2.4 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5.2.5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5.3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5.3.1 完善生猪屠宰行业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5.3.2 落实监管职责,推进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
        5.3.2.1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体系,加强内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5.3.2.2 加强联合执法,强化行刑结合,形成执法合力
    5.4 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猪屠宰监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5.5 关于推进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归并的探讨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英文摘要

(7)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玉米产业相关研究
        二、农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三、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产业
        二、竞争力
        三、产业竞争力
        四、玉米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的竞争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
        一、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机理结构图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因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概况及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河南省玉米种植
        二、河南省玉米产品加工
        三、河南省玉米产品流通
        四、河南省玉米产品贸易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生产要素
        二、发展环境
        三、玉米产品
        四、发展潜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选择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评价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案例及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二节 巴西
        一、巴西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巴西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三节 吉林
        一、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吉林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四节 山东
        一、山东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五节 上述案例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一、重视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广力度
        二、注重提高玉米产业集聚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
        三、培育发展多元化的玉米产业信息服务和应用主体
        四、配套农业经济金融支持政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进一步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引导服务
        二、加快促进玉米产业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面加强玉米产业市场环境规范化管理
    第二节 企业层面
        一、延长玉米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提升玉米深加工工艺的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玉米企业的“合作共赢”意识
        四、大力推进玉米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节 农户层面
        一、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
        二、合理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和规模
        三、重视提升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四、积极配合农业土地承包流转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农业会展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农业会展相关研究
        1.2.2 国内农业会展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农业会展相关概述
    2.1 农业会展相关概念
        2.1.1 农业会展
        2.1.2 农业会展业
        2.1.3 农业会展经济
    2.2 农业会展的功能
        2.2.1 市场完善功能
        2.2.2 经济辐射功能
        2.2.3 资源配置功能
    2.3 农业会展的发展模式
        2.3.1 政府主导型农业会展
        2.3.2 产业推动型农业会展
        2.3.3 环境驱动型农业会展
        2.3.4 综合推动型农业会展
    2.4 农业会展的分类
        2.4.1 根据主题
        2.4.2 根据主办机构
        2.4.3 根据运营目的
        2.4.4 根据区域影响力
3 山西省农业会展的主要进展与问题
    3.1 以省、市、县三级为例阐述农业会展现状
        3.1.1 省级农业会展:山西省特色农业博览会
        3.1.2 市级农业会展:运城果业交易博览会
        3.1.3 县级农业会展:太谷县农业科技节
        3.1.4 外出参展情况: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3.2 山西省农业会展主要进展与成效
        3.2.1 会展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3.2.2 农业会展规模逐渐扩大
        3.2.3 场馆与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3.2.4 会展服务公司成长迅速
        3.2.5 农业会展品牌成效显着
    3.3 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农业会展质量不高
        3.3.2 农业会展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3.3.3 农业会展管理机制不健全
        3.3.4 农业会展人才缺乏
        3.3.5 农业会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滞后
4 国内外农业会展经验借鉴
    4.1 德国汉诺威农业机械展览会
        4.1.1 政府提供大力支持
        4.1.2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4.1.3 重视品牌意识
        4.1.4 配套服务到位
        4.1.5 积极开展会展人才培养工作
        4.1.6 参展观众专业性强
    4.2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4.2.1 资金扶持力度大
        4.2.2 注重品牌效应
        4.2.3 重视创新意识
        4.2.4 加强国际交流
    4.3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4.3.1 重视产业优势
        4.3.2 实施市场化运作
        4.3.3 重视创新作用
        4.3.4 将旅游与会展相结合
        4.3.5 重视国际交流
5 山西农业会展发展对策研究
    5.1 强化农业会展顶层设计
        5.1.1 制定发展规划
        5.1.2 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5.1.3 打造我省农业会展品牌
        5.1.4 举办主题鲜明的特色农业会展
    5.2 理顺农业会展管理体制
        5.2.1 转变政府职能
        5.2.2 组建农业会展行业协会
    5.3 优化农业会展管理机制
        5.3.1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5.3.2 建立展后反馈机制
        5.3.3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5.4 培养农业会展专业人才
        5.4.1 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
        5.4.2 引进会展专业人才
    5.5 提升农业会展配套服务
        5.5.1 加大会展场馆建设
        5.5.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和不足分析
    2.1 山东省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
    2.2 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现状
        2.2.1 科技机构发展情况
        2.2.2 科技人才队伍情况
        2.2.3 山东省畜牧业科技人才培训与对外科技交流情况
        2.2.4 山东省畜牧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2.3 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存在的不足
        2.3.1 科技引领和支撑不足
        2.3.2 科技原创能力不足
        2.3.3 科技体制不灵活
        2.3.4 资金投入不足
        2.3.5 科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
第三章 国外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的经验借鉴
    3.1 澳大利亚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经验
    3.2 欧洲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经验
    3.3 美国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经验
    3.4 日本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经验
    3.5 国外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四章 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4.1 畜牧业新技术的制度因素
    4.2 畜牧业新技术的市场环境
    4.3 畜牧业新技术的人才资源
    4.4 畜牧业新技术的信息支撑分析
第五章 加快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培养专业技术农民,强化科技推广及运用
    5.2 改善现有条件,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5.3 推动技术进步,建立畜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5.4 注重可持续发展,建立畜牧业生态经济技术
    5.5 实现畜牧业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畜牧业新技术发展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主要创新
    1.3 研究概况
第二章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式
    2.1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均衡发展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后发优势理论
    2.2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
        2.2.1 云南的歌舞模式
        2.2.2 新疆的石油模式
        2.2.3 青海的创意经济模式
        2.2.4 宁夏的影视文化和伊斯兰模式
        2.2.5 广西山水+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2.2.6 内蒙古的牛羊模式
第三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3.1 临夏回族自治1990—2008年的农业(个案)及工业发展(个案)
    3.2 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
        3.2.1 经济发展速度
        3.2.2 经济发展水平
    3.3 临夏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发展速度慢
        3.3.2 临夏州农民人纯收入增长缓慢
第四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条件与思路
    4.1 基础条件的SWOT分析
        4.1.1 优势(S)分析
        4.1.2 劣势(W)分析
        4.1.3 机遇(O)分析
        4.1.4 威胁(T)分析
    4.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
        4.2.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思路
第五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5.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5.1.1 特色农业发展
        5.1.2 渔业的发展
        5.1.3 养殖业的发展
        5.1.4 林业的发展
    5.2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5.2.1 信息方面的问题
        5.2.2 科技方面的问题
        5.2.3 空间布局方面的问题
    5.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思考研究
        5.3.1 对把临夏建成我国同中东食品贸易的加工业基地问题的对策研究
        5.3.2 以创意农业促推临夏回族地区经济发展
        5.3.3 临夏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5.3.4 临夏州东乡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5.3.5 临夏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思考
        5.3.6 临夏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5.3.7 临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5.3.8 临夏州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第六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6.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1.1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
        6.1.2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6.2 临夏旅游经济发展的RMP分析
        6.2.1 旅游资源(R)分析
        6.2.2 旅游市场(M)分析
        6.2.3 旅游产品(P)分析
    6.3 特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6.3.1 临夏回族自治州刘家峡区域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6.3.2 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风情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6.3.3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动物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第七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7.1 特色工业的现状
    7.2 临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
    7.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7.3.1 从广河县回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看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工业经济的策略
        7.3.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水产养殖现状及思考
        7.3.3 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加快临夏地区发展
        7.3.4 抓好畜产品精深加工 获取畜产品最大利润
        7.3.5 临夏发展清真食品HALAI现状及思考
        7.3.6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砖雕产业的现状和思考
第八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8.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的形成与特点
        8.1.1 民间商贸经济的历史追述
        8.1.2 民间商贸经营的特点
        8.1.3 特色民间商贸与"河州模式"形成的机理
    8.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8.2.1 发展取得的成就
        8.2.2 发展面临的制约和存在问题
    8.3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发展对策
第九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与国家特殊扶持政策
    9.1 加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落实力度 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9.2 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加快特困县—东乡族县特色经济发展
    9.3 加大对临夏州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发展我省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焦石. 延边大学, 2020(05)
  • [3]民勤县肉羊不同养殖模式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史颖建.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4]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战略发展研究[D]. 赵玮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5]河北省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对策研究[D]. 任青松.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6]河南省生猪屠宰企业屠宰检验、检疫现状调查研究[D]. 乔小亮.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7]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马庆庆.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山西省农业会展发展研究[D]. 孔德昇.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9]山东省畜牧业新技术发展问题研究[D]. 张建臣. 山东理工大学, 2018(01)
  • [10]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 李占魁. 兰州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我省发展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意义、作用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