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

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

一、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南京市物业行业协会[1](2016)在《物业服务第三方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前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否认,当前物业管理领域矛盾纠纷在依然较为突出。在新阶段如何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一直是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社会多元化治理创新的物业管理第三方自从2010年在北京正式诞生以来,作为一个公平公正权威专业的帮助、引导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第三方机构,发挥出不可替代积极作用,其模式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目前,据统计,南京等部分城市学习借鉴北京城市经验,启动了物业第三方立法;上海不少街道基层开办了第三方非营利性组织,积极探索其在化解业主自治方面矛盾纠纷的作用;武汉宁波等市政府采购了物业第三方服务产品,等等。应该说,当前物业第三方发展逐步显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在物业第三方的法律地位、业务领域、收费渠道、技术规范等方面,业内认识上还存在不少分歧。

赵鹏[2](2016)在《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文中提出“2013年至2017年5年共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要5年改造城市棚户区800万户”。随即重庆市发布《重庆市2013―2017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文件提出重庆市棚户区改造总任务为1233.59万㎡、142701户,规划共涉及323个片区,分布于重庆35个区县。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及其重视棚户区改造,因为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拉动投资、消费的发展性工程。本文从界定棚户区改造、地方政府行为规范等核心概念入手,借鉴博弈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人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中行为的主要失范点,研究表明,其失范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和拆迁安置两个方面。通过重庆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失范案例和国内棚户区改造的成功模式比较,分析得出重庆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进程中所扮演的四种角色;并且根据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和成因,提出规范棚户区改造中重庆市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和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6个部分。第1章:导论,介绍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的研究意义及内容、对相关文献进行阐述,确立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界定棚户区改造和地方政府行为规范的相关概念,阐述福利经济学理论、新经济人理论、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责任等理论,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重庆市棚户区改造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变迁,按时间顺序梳理重庆市直辖以来棚户区改造概况。重点介绍重庆市直辖至2013年的危旧房改造以及2013年至今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情况;阐述了棚户区改造演进中政府扮演的利益争夺者、政权代理者、公共服务提供者和依法行政者的角色。第4章: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与成因,通过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博弈论等结合案例分析,找出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失范行为的成因。第5章:规范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与对策建议,通过对上海、成都、武汉三个城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的国内模式比较,提出规范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和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从重庆市棚户区改造研究现状来看,大多研究对象还停留在对改造模式和拆迁方式的研究上。很少对棚户区改造中的主体——政府的行为进行过多分析。二是对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往对棚户区改造的研究大多从政府的“公利性”和“自利性”出发,主要对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鲜有提及政府应该依法行政。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地方政府大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本文创新性的把“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政府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棚户区进行有序的改造。本文在研究中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对政府行为相关理论研究不够透彻,导致在政府行为规范标准的对策建议上不够系统;第二,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导致在对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方面的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叶萍[3](2015)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而其核心的主体便是政府、拆迁人以及被拆迁人。在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现状中,这三者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以及博弈地位的差异,往往导致被拆迁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最终造成整个拆迁工作的停滞,对社会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往的研究中,主要是利用博弈论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也为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当前的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还存在着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难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遇到的各种利益冲突。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建立一套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和优化以往的利益协调机制存在的不足,促使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合作共赢。运用文献研究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协同学理论为城市房屋拆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在研究城市房屋拆迁系统协同的机理、分析拆迁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作用机理以及建立健全城市房屋拆迁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时可以得到综合的运用。通过协调机制的构建,在城市房屋拆迁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系统的有序性,使城市房屋拆迁系统由无序状态发展为有序状态,降低拆迁运行中的机会主义风险,减少利益摩擦和冲突,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达到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共享,并更好地实现拆迁工作协同运行的目标。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需要分析其现有利益协调机制存在问题,并引进更多的理论对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科学理论以及协同学理论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丰富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理论研究,也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丽[4](2012)在《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提出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影响着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和命运。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然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规制主要靠政策的调整来完成,具有短期效应和不稳定性特点。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整体构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涉及的部门法规条例等方面存在的相互矛盾和制度盲区。因此,对房地产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房地产法律制度从房地产行业流程上讲,包括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法律制度、城市房屋征收管理制度、建筑法律制度、房地产流转制度、房地产中介服务制度、房屋登记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和房地产税费制度等。其中,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与城市房屋征收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和房地产税费制度是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核心链条。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做法经济学的分析,提出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在充分借鉴国外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构建和完善。

潘伟[5](2012)在《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街道办事处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而棚户区改造是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的一部分,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改善民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在这个时期很多位于城市中心的棚户区与城市的发展则显得极不协调,居住在此的人们也很难体验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中央适时提出了用3—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我国棚户区改造,但目前很多城市棚户区改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停滞不前。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民生工程,由于解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安居问题而获得了好评。然而其中最为敏感的拆迁问题,因房屋拆迁所引发的相关部门与居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等事件仍时有发生,常常令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备感棘手和头疼。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在拆迁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当,使得拆迁群众比较满意,实现了政府公共利益和拆迁群众利益的统一,这个原本极易“得罪”群众的工作变成了实实在在、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拆迁工作是棚改的重要环节,只有实施和谐拆迁,将社会建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使这项工程真正成为“民心”“惠民”工程。由于基层政府是棚户区改造拆迁过程中的实施主体,所以本研究把着眼点落在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拆迁过程中的做法及其角色定位上。当前,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央政府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上2011年1月19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新拆迁条例”)的出台,对基层政府的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更是提出了很多规范性要求和新的制度环境。本文从颇具代表性的区域——省会城市济南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国外相关拆迁法律制度的研究,采用现代博弈学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目前城市房屋拆迁领域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问题。本研究把基层政府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总结出基层政府具有多元的利益目标,并由此导致其角色定位的多元化,由于多元目标之间的冲突使其行为上表现出多重性与矛盾性的特征,最后阐述了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从而进一步规范棚户区改造拆迁中基层政府行为,使被拆迁人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从而保护拆迁各方的合法利益,实现“共赢”,促进城区房屋拆迁的顺利完成和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王雨[6](2011)在《城市拆迁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失范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地方政府将发展的眼光定位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发展城市交通、居住环境上,各个城市相继开始对旧城区的改造工程和新城区的开发工程,制定出个地方城市的中远期规划蓝图,对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老旧城区加以改造,并重新对市政设施的分布和城市交通的布局进行改造。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地相继出现大规模的城市拆迁工作。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造成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政府对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实施严格的管理,在计划经济和封建官僚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的拆迁工作经常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影响和干扰,政府常常跨越职能范围界限,插手本应由市场进行管理的房屋拆迁工作。同时政府基于“经济人”的自利性,政府常常通过拆迁工作,以谋求经济利益或政治绩效为目的为自身牟利。缺少相应的权力监督机制和行政伦理约束,也为这种权力的“寻租”行为提供了便利。因而,在政府干涉的拆迁工作中,经常出现政府权力滥用、违规操作拆迁、王涉拆迁纠纷裁决等一系列政府行为失范现象。本文从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概念理论入手,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对我国拆迁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在制度层面和实施层面的双重问题。之后,对我国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南嘉禾拆迁事件、北京南池子拆迁事件、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等具体案例,探究政府在拆迁工作中行为失范的原因所在,得出政府在拆迁工作中制度规范方面和伦理规范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然后,针对政府的职能缺位和角色错位,要求政府在拆迁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找准角色定位。最后,本文对应政府在拆迁工作中制度和伦理层面的缺失和不完善,提出了在制度健全和伦理强化两个房屋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规范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失范行为,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减少阻力,增强政府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形象。

崔静[7](2010)在《城市拆迁中依法行政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拆迁中公权力的运用必须在依法行政原则的指导下,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同时,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完善拆迁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制约依法行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任伟[8](2010)在《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保护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房屋拆迁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城市的房屋拆迁对于加快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和市环境的改观也具有“强心剂”的作用。但由于拆迁制度和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对被拆迁人的财产权造成了一定的侵害,引发了极大的社会矛盾。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完善我国拆迁制度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在保护被拆迁人财产权方面有所帮助。首先对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介绍了城市房屋拆迁的概念和特征、以及被拆迁人财产权的内容: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域外立法例的比较,进而得出一些启示:正当的法律程序、公平补偿、公共使用在保护私人财产权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通过分析我国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发现该制度存在如下问题亟需解决: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中的法律缺位;模糊界定的“公共利益”;不健全的拆迁评估制度;不完备的法律救济手段。针对上述为题从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实践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采用专门立法模式;第二,细化“公共利益”规范;第三,健全拆迁评估制度;第四,正确对待公告时间造成的补偿价格差异;第五,建立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通过以上措施来具体完善我国的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进一步保护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的财产权。

赵锋[9](2010)在《旧城改造中城市居民拆迁利益博弈分析及实践运用 ——以西安大兴新区综合改造拆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城市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敏感因素。本文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分析了在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有关各方的博弈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1.在新的土地流转政策规定的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机制下,对拆迁各方利益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即:对现行制度下城市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和政府利益、城市居民生存利益和财产利益进行了分析和界定。2.建立了在现行政策影响下拆迁各方利益维护的策略模型。运用博弈论有关理论,通过对房屋拆迁各方维护自身利益可能采取的策略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分析,讨论了可能的最优策略组合。3.将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在西安大兴新区综合改造中,选取了部分房屋拆迁对象对理论模型和管理要点进行检验及完善,实践效果表明,本文的理论分析对指导旧城改造中城市居民拆迁工作、提高政府拆迁管理水平有参考借鉴价值。

王仲夏[10](2009)在《“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房屋拆迁对实现城市规划目标,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更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经济性都很强,非常复杂又十分难做的工作。它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关系,直接关系到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和拆迁单位的经济利益。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国家城市规划战略的推进,也是社会、民心稳定的重要因素。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为例,对黄岛区房屋拆迁的现状、值得借鉴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运用意愿调查法对居民房屋拆迁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房屋拆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黄岛区房屋拆迁的建议。

二、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物业服务第三方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意义
    1.1物业第三方产生的背景
        1.1.1物业行业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
        1.1.2业主实施科学自治的必要手段
        1.1.3政府行业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
        1.1.4界定相关方面责任的独立机构
    1.2第三方评估的含义
    1.3物业第三方评估含义及特点
        1.3.1国内专家定义
        1.3.2我们的定义
    1.4物业第三方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1.4.1政府实现物业管理监管方式创新
        1.4.1.1将物业管理的监督从行政性转向专业性
        1.4.1.2将物业管理的监督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1.4.1.3将物业管理的监督从政府转向市场
        1.4.2公正客观评判物业企业服务质量
        1.4.2.1对物业服务企业在服务上的作出评价
        1.4.2.2对物业服务企业在机会选择上作出评价
        1.4.2.3对物业服务企业在面临风险的作出评价
        1.4.3帮助广大业主实现有序高效自治
        1.4.3.1对业主在物业管理服上进行专业指导
        1.4.3.2对业主在自身权益维护进行理性指导
        1.4.3.3对业主在物业管理选择作出有效指导
    结语
第二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现状
    2.1 2010年之前物业第三方发展
    2.2 2010年之后物业第三方发展
        2.2.1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
        2.2.2市场需求的逐步推动
        2.2.3广义第三方机构继续出现
    2.3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的比较
        2.3.1上海模式的分析
        2.3.2北京模式的分析
    结语
第三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基本问题
    3.1业务领域分类
        3.1.1物业服务质量评估
        3.1.2物业服务费用评估
        3.1.3物业项目交接查验评估
        3.1.4业主自治活动顾问指导
    3.2评估构成要素
    3.3评估原则标准
        3.3.1高度负责原则
        3.3.2依法依规原则
        3.3.3评估时点原则
        3.3.4客观公正原则
        3.3.5独立评估原则
        3.3.6科学规范原则
    3.4行业法律定位
        3.4.1物业评估行为属于社会性消费需求
        3.4.2大量物业评估需要市场来高效提供
        3.4.3在物业条例修订中给予明确定位
    3.5物业第三方的收费渠道
        3.5.1新建物业项目的评估付费
        3.5.2没有业主自治组织项目的评估付费
        3.5.3已有业主自治组织项目的评估付费
        3.5.4物业评估收费的原则
    结语
第四章物业服务第三方的基础理论
    4.1信息不对称理论
    4.2公共治理理论
    4.3准公共产品理论
    4.4利益相关者理论
    结语
第五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技术方法
    5.1信息调查法
        5.1.1现场调查法
        5.1.2资料查阅法
        5.1.3问卷调查法
    5.2综合服务指标评价法
        5.2.1国内外研究成果
        5.2.2住宅物业服务质量要素分析
        5.2.2.1业主感知质量要素
        5.2.2.2组织支撑质量要素
        5.2.3住宅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5.2.3住宅物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过程
        5.2.3.1指标赋值与问卷设计
        5.2.3.2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3.3综合评价与结果分析
    5.3功效系数评估法
    5.4市场比较法
    5.5营运成本法
        5.5.1确定服务成本构成
        5.5.2确定小区基本情况
        5.5.3确定服务内容标准
        5.5.4测算整个项目收费标准
    结语
第六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组织实施
    6.1明确评估程序
    6.2编制评估报告
    6.3评估相关要求
        6.3.1档案管理
        6.3.2保密规定
        6.3.3廉洁要求
    结语
第七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指标体系
    7.1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7.1.1服务效果
        7.1.2人员配备
        7.1.3内部管理
    7.2物业服务费用评估指标体系
        7.2.1工资福利费用指标
        7.2.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保养费指标
        7.2.3清洁卫生费用指标
        7.2.4.绿化养护费用指标
        7.2.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指标
        7.2.6办公费用指标
        7.2.7固定资产折旧费指标
        7.2.8公众责任保险费用指标
        7.2.9其他费用指标
        7.2.10利润税费指标
    7.3物业项目承接查验评估指标体系
        7.3.1.物业区域划分状况指标
        7.3.2物业构成状况指标
        7.3.3物业服务用房状况指标
        7.3.4物业共用部位状况指标
        7.3.5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状况指标
        7.3.6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状况指标
        7.3.7公共能耗状况指标
        7.3.8物业资料交接状况指标
    7.4业委会日常运作评估指标
        7.4.1业务培训指标
        7.4.2制度建设指标
        7.4.3议事效率指标
        7.4.4信息公开指标
        7.4.5公共收益指标
        7.4.6有效决策指标
    结语
第八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业务规程
    8.1物业服务质量评估规程
        8.1.1评估依据
        8.1.2评估方法
        8.1.3评估程序
        8.1.3.1接受委托
        8.1.3.2签订委托合同
        8.1.3.3拟定作业方案,确定评估人员
        8.1.3.3评估人员现场考评
        8.1.3.4评估人员进行分析评估
        8.1.3.5撰写评估报告
        8.1.3.6提交评估报告
        8.1.3.7评估资料归档
        8.1.4评估要点
    8.2物业服务费用评估规程
        8.2.1评估依据
        8.2.2评估方法
        8.2.3评估程序
        8.2.3.1接受委托
        8.2.3.2签订委托合同
        8.2.3.3拟定作业方案,确定评估人员
        8.2.3.4收集同类项目资料
        8.2.3.5开展实地查勘
        8.2.3.6收集整理项目资料
        8.2.3.7参考档期公布的物业服务成本构成
        8.2.3.8专家开展分析评估
        8.2.3.9撰写评估报告
        8.2.3.10提交评估报告
        8.2.3.11评估资料归档
        8.2.4评估要点
        8.2.4.1收费影响因素
        8.2.4.2收费计算公式
    8.3物业项目承接查验评估规程
        8.3.1评估依据
        8.3.2评估方法
        8.3.3评估程序
        8.3.3.1接受委托
        8.3.3.2签订委托合同
        8.3.3.3拟定作业方案,确定评估人员
        8.3.3.4提前告知相关评估作业时间及配合事项
        8.3.3.5由委托方和相关方提供资料和设备设施清单
        8.3.3.6审核项目相关资料
        8.3.3.7开展现场查勘工作
        8.3.3.8分类进行评估
        8.3.3.9撰写评估报告
        8.3.3.10提交评估报告
        8.3.3.11评估资料归档
    结语
第九章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体系建设
    9.1法规政策建设
        9.1.1法规建设层次c
        9.1.2法规建设方式
        9.1.2.1北京多中心参与物业行业立法
        9.1.2.2南京公开招标选取立法起草单位
        9.1.3法规建设流程
        9.1.3.1法规立项
        9.1.3.2确定起草单位
        9.1.3.3开展调研
        9.1.3.4起草文本
        9.1.3.5征求意见
        9.1.3.6对外公示
        9.1.3.7人大研究
        9.1.3.8政府研究
        9.1.3.9人大表决
        9.1.3.10实施执行
    9.2政府行业监管
        9.2.1实施行业准入备案
        9.2.1.1北京的条件
        9.2.1.2南京的条件
        9.2.1.3晋江的条件
        9.2.2建立专家管理机制
        9.2.3实行评估机构备案
        9.2.4实施评估成果备案
        9.2.5建立异议裁决机制
    9.3企业规范运作
        9.3.1加强企业建设
        9.3.2提升队伍素质
        9.3.3积极拓展业务
        9.3.4狠抓评估质量
    9.4行业协会作用
        9.4.1开展行业发展规划研究
        9.4.2加强行业自律培训机制
        9.4.3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9.4.4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9.5职业道德建设
        9.5.1对评估专家要求
        9.5.2对相关当事方要求
        9.5.3对评估机构要求
结语

(2)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棚户区改造
        2.1.2 地方政府行为
        2.1.3 地方政府行为规范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2 新经济人理论
        2.2.3 利益博弈(分化)中的政府责任
    2.3 小结
第3章 重庆市棚户区改造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变迁
    3.1 棚户区改造的演进轨迹
        3.1.1 直辖以来危旧房改造情况概览(1997-2013)
        3.1.2 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情况概览(2013-至今)
    3.2 直辖以来棚户区改造演进中的政府角色
        3.2.1 主导型政府行为与棚户区改造
        3.2.2 推动型政府行为与棚户区改造
        3.2.3 服务型政府行为与棚户区改造
        3.2.4 法治服务型政府行为与棚户区改造
    3.3 小结
第4章 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与成因
    4.1 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4.1.1 棚户区拆迁工作程序不够规范
        4.1.2 政府拆迁规模不尽合理
        4.1.3 政府越位干预房屋拆迁评估
        4.1.4 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不到位
    4.2 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影响分析
        4.2.1 致使被拆迁人利益受损
        4.2.2 易于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
        4.2.3 引致政府形象危机
    4.3 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透视
        4.3.1 政府自身利益的驱动
        4.3.2 政府角色自我定位不清
        4.3.3 行政权力监督的失效
    4.4 小结
第5章 规范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5.1 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的国内模式比较分析
        5.1.1 上海模式
        5.1.2 成都模式
        5.1.3 武汉模式
    5.2 规范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的制度设计
        5.2.1 规范棚户区改造中法治服务型政府行为的基本要求
        5.2.2 规范棚户区改造中法治服务型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5.3 规范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5.3.1 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晋升制度
        5.3.2 建立完整系统的拆迁补偿制度
        5.3.3 建立公平合理的房产评估机制
        5.3.4 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督管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城市房屋拆迁
        2.1.2 利益协调机制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利益协调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系统科学理论
        2.2.4 协同学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核心利益主体的界定及其博弈关系
        3.1.1 地方政府的利益界定
        3.1.2 拆迁人的利益界定
        3.1.3 被拆迁人的利益界定
        3.1.4 核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
    3.2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利益表达整合机制不畅通
        3.2.2 利益约束补偿机制不到位
        3.2.3 利益冲突处理机制不健全
        3.2.4 利益协调保障机制不完善
    3.3 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章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4.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作用机理
        4.1.1 利益协调的主客体
        4.1.2 利益协调的目标及原则
        4.1.3 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原理
        4.1.4 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机理模型
    4.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
        4.2.1 关键协同要素分析
        4.2.2 协同演化模型
        4.2.3 利益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
    4.3 内部拆迁利益协调机制
        4.3.1 利益表达机制
        4.3.2 利益整合机制
        4.3.3 利益补偿机制
        4.3.4 利益约束机制
        4.3.5 冲突处理机制
    4.4 内部拆迁利益协调保障机制
        4.4.1 制度保障机制
        4.4.2 组织保障机制
    4.5 外部拆迁利益协调保障机制
        4.5.1 外部拆迁利益相关者分析
        4.5.2 外部拆迁利益相关者协调策略
第五章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合理性分析
    5.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理论逻辑
        5.1.1 机制的系统学逻辑
        5.1.2 机制的协同学逻辑
    5.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基本要素设置齐全
        5.2.1 利益协调的主客体要素
        5.2.2 利益协调的内外部要素
        5.2.3 利益协调的保障性要素
    5.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运行框架合理
        5.3.1 协调动力明显
        5.3.2 逻辑关系清晰
        5.3.3 保障措施有效
第六章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6.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是现实的
        6.1.1 解决了缺乏合作性的问题
        6.1.2 解决了缺乏操作性的问题
        6.1.3 解决了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6.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是具体的
        6.2.1 协调要素具体
        6.2.2 协调方式具体
        6.2.3 协调过程具体
    6.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利益协调机制是可操作的
        6.3.1 政府重视是利益协调的前提
        6.3.2 合作共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6.3.3 利益协调机制运行条件具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及不足
        一、 主要创新
        二、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概述
        一、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二、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变迁
        三、 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体系
        四、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轨迹
    第二节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
        一、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二、 房地产法律制度的法学研究
第三章 中国土地审批、出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概述
        一、 中国土地审批制度的现状
        二、 中国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国外和香港、台湾地区土地审批制度的借鉴
        四、 土地审批制度模式分析
    第二节 中国土地出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中国土地出让金管理问题研究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一、 利益冲突与衡平
        二、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
        三、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利益冲突与衡平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变迁
        二、 中国房屋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 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探索
        四、 中国房屋征收补偿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五、 中国城市房屋征收补偿制度运行成本分析
    第三节 国外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借鉴
        一、 美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二、 法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三、 德国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四、 日本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五、 加拿大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物业管理概述
        一、 物业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二、 物业管理法律规制的历程
    第二节 物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 物业管理服务分类
        二、 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
        三、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四、 物业管理的监督与法律责任分析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和费用制度概述
        一、 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概述
        二、 中国房地产费用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国外房地产税收体制比较分析
        一、 国外房地产税制比较
        二、 中国房地产税制分析
第七章 完善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中国土地审批、出让管理制度
        一、 健全立法,平衡各种用地审批管理制度
        二、 优化中国土地出让程序
        三、 加快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步伐,促进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
        四、 建立和完善信息统一化管理体制
    第二节 修正房地产开发与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一、 按市场化水平尽快统一征收补偿标准
        二、 增加土地使用权补偿立法,确保拆迁补偿制度供求的均衡
        三、 严格执行土地供给发展计划,增加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改革动力
        四、 设置公平、公正、公开的听证制度,探索“利益共赢”的
        五、 严格限制公共利益的范围,防止权力滥用
        六、 借鉴国外拆迁立法的成功经验,统一立法思想;强化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权利补救机制
        七、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底层住房受益群体范围
    第三节 制定物业管理法,加强物业管理
        一、 完善物业管理立法
        二、 加强业主自治机构的管理,促进业主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 完善与物业服务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节 合理规范房地产税费体制
        一、 理顺税、租、费关系,建立合理房地产税费体系
        二、 以物业税为中心,加快我国房地产税费改革
        三、 建立纳税人听证制度,保障纳税人税权
        四、 加强税收有关的地方财政配套建设,注重区域化调整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街道办事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济南市棚户区现状及改造的意义
    2.1 济南市棚户区现状
        2.1.1 济南城市发展演变历史
        2.1.2 济南市棚户区类型划分及其特点
        2.1.3 济南市棚户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济南市棚户区形成原因
    2.3 棚户区改造的必要性与意义
        2.3.1 棚户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2 棚户区改造和房屋拆迁之间的关系
        2.3.3 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的作用
第三章 济南市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济南市棚户区改造与房屋拆迁的具体情况
        3.1.1 济南市棚户区改造与房屋拆迁的基本情况
        3.1.2 基层政府所作的努力
    3.2 棚户区改造与房屋拆迁存在的问题
        3.2.1 拆迁法律有待完善
        3.2.2 拆迁补偿不尽合理
        3.2.3 拆迁政策不够透明
        3.2.4 工作机制不健全
        3.2.5 安置不合理现象
第四章 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和对策
    4.1 基层政府直接参与拆迁的原因
        4.1.1 基层政府参与拆迁的动机分析
        4.1.2 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多元化角色
    4.2 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
        4.2.1 拆迁管理的监督者
        4.2.2 公共项目的拆迁者
        4.2.3 利益冲突的调节者
        4.2.4 社会救济的提供者
    4.3 摆正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位置的对策建议
        4.3.1 对基层政府角色的再思考
        4.3.2 相关对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城市拆迁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失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理论工具
        1.3.2 研究方法
    1.4 逻辑结构和可能创新之处
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简述
    2.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概念
        2.1.1 城市房屋拆迁
        2.1.2 城市房屋拆迁的主体
    2.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
    2.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原则
        2.3.1 符合城市规划原则
        2.3.2 注重公平原则
        2.3.3 依法拆迁原则
        2.3.4 保障持续发展原则
    2.4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
        2.4.1 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
        2.4.2 审查房屋拆迁许可证
        2.4.3 发布房屋拆迁公告
        2.4.4 双方协商达成补偿协议
        2.4.5 发放补偿款或安排安置房
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层面分析
        3.1.1 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3.1.2 行业管理规范问题
        3.1.3 司法保障制度问题
    3.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实施层面分析
        3.2.1 拆迁评估问题
        3.2.2 补偿安置问题
        3.2.3 拆迁规模问题
4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行为分析
    4.1 城市房屋拆迁中各种政府行为表现
    4.2 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行为失范的几个典型案例
        4.2.1 湖南嘉禾拆迁案例
        4.2.2 北京南池子拆迁案例
        4.2.3 重庆九龙坡拆迁事件
    4.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行为失范的制度分析
        4.3.1 权力运行体制
        4.3.2 监督制约机制
        4.3.3 惩戒机制
    4.4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行为失范的行政伦理分析
        4.4.1 行政伦理规范缺乏系统完善的规定
        4.4.2 考核与奖惩机制不健全是行政行为失范的诱因
        4.4.3 监控不严是公务员行政行为失范的"润滑剂"
5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5.1 树立正确的角色理念
        5.1.1 公民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
        5.1.2 树立公共治理和有限政府的理念
        5.1.3 确立法治政府和民主政府的理念
    5.2 成为城市拆迁的合理规划者
    5.3 成为城市拆迁的依法实施者和监督者
    5.4 成为城市拆迁中公私利益的协调者
6 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行为失范的应对
    6.1 以制度的完善来遏制政府在拆迁过程中的行为失范
        6.1.1 正确定位政府职能
        6.1.2 完善城市拆迁的法律法规
        6.1.3 制定城市拆迁的评估规范
        6.1.4 建立完善的拆迁工作的监督机制
        6.1.5 建立完善的房屋拆迁听证制度
    6.2 以强化行政伦理来控制政府在拆迁过程中行为失范
        6.2.1 构建完备而统一的行政伦理规范的内容体系
        6.2.2 创设行政伦理规范执行的监督机构
        6.2.3 建立行政伦理价值观与社会成员价值观之间的灵活调适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城市拆迁中依法行政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依法行政与城市拆迁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三、阻碍城市拆迁依法行政的主要因素
    1. 拆迁行为依据的混乱
    2. 行政权力的异化
    3. 司法权的弱化
四、对策建议
    1. 建立房屋拆迁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2. 构建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3. 健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合理标准
    4. 充分发挥司法监督的功能

(8)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实际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的基本概述
    1.1 城市房屋拆迁基本概念与特征
        1.1.1 城市房屋拆迁基本概念
        1.1.2 城市房屋拆迁基本特征
    1.2 被拆迁人财产权内容
        1.2.1 享有房屋所有权
        1.2.2 享有土地使用权
        1.2.3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关系
2. 国外相关法律制度考察与启示
    2.1 美国的相关制度
    2.2 德国的相关制度
    2.3 日本的相关制度
    2.4 国外相关制度给予的启示
3. 我国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现状
    3.2 我国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缺位——制度不完善的根本原因
        3.2.2 "公共利益"界定模糊易致权力滥用
        3.2.3 不健全的拆迁评估制度
        3.2.4 不完备的法律救济手段
4. 健全我国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相关制度
    4.1 完善被拆迁人财产权保障制度的若干措施
        4.1.1 采专门立法模式
        4.1.2 细化"公共利益"规范
        4.1.3 规范拆迁评估制度
        4.1.4 正确对待公告时间造成的补偿价格差异
        4.1.5 建立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旧城改造中城市居民拆迁利益博弈分析及实践运用 ——以西安大兴新区综合改造拆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3 论文框架
2 旧城改造中城市居民房屋拆迁各方利益分析
    2.1 旧城改造拆迁的基本内容
        2.1.1 房屋拆迁的涵义及内容
        2.1.2 旧城改造的基本含义、属性及拆迁的法律法规依据、基本属性
    2.2 国内旧城改造拆迁的典型做法
    2.3 旧城改造拆迁利益主体分析
        2.3.1 旧城改造拆迁各方主体的界定和相关权利义务
        2.3.2 旧城改造拆迁各方主体的演变
    2.4 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各方利益界定
        2.4.1 本文研究的拆迁各方利益来源
        2.4.2 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各方利益的界定
    2.5 拆迁各方维护自身利益的策略空间
        2.5.1 政府可采取的策略
        2.5.2 被拆迁城市居民可采取的策略
3 旧城改造中居民房屋拆迁博弈模型和拆迁管理策略
    3.1 博弈论相关理论
        3.1.1 博弈论发展简述
        3.1.2 博弈模型的选择及构建
    3.2 博弈思想对化解拆迁各方矛盾的启示
    3.3 旧城改造居民拆迁利益博弈模型及最优策略分析
        3.3.1 旧城改造居民拆迁博弈模型的建立
        3.3.2 政府监管部门与被拆迁居民的利益博弈及最优策略分析
        3.3.3 政府监管部门与拆迁办公室的利益博弈及最优策略分析
        3.3.4 拆迁办公室与被拆迁居民的利益博弈及最优策略分析
4 实证研究
    4.1 大兴新区综合改造基本情况
        4.1.1 新区概况
        4.1.2 改造规划
    4.2 西安国际商贸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及拆迁需求
        4.2.1 西安国际商贸基地简介
        4.2.2 拆迁需求
    4.3 问卷调查情况
        4.3.1 问卷调查
        4.3.2 调查结果分析
    4.4 完善拆迁实施方案的意见
    4.5 实践运用
    4.6 对拆迁管理策略的再认识
5 结论
    5.1 旧城改造城市居民拆迁管理策略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的目标及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城中村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1.1 城中村的概念
        2.1.2 城中村的形成原因
    2.2 农村城镇化理论
    2.3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政府、居民、开发商间的博弈论
3 黄岛区“城中村”改造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改造现状
    3.2 值得借鉴的经验
        3.2.1 综合运用“三种模式”
        3.2.2 坚持“四个原则”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补偿制度不合理
        3.3.2 住房供应体系不完善
        3.3.3 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4 黄岛区居民旧房拆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意愿调查法
        4.1.1 意愿调查法的特征
        4.1.2 意愿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4.2 意愿调查设计
        4.2.1 明确被调查对象
        4.2.2 选择调查方法
        4.2.3 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4.3 调查数据整理
        4.3.1 被调查对象统计与分析
        4.3.2 拆迁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4.3.3 受偿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4.4 黄岛区居民旧房拆迁的影响因素
        4.4.1 经济因素仍是影响村民拆迁意愿的首要因素
        4.4.2 社区归属感也成为影响村民拆迁意愿的重要因素
    4.5 黄岛区居民旧房拆迁的建议
5 近期改造对策及建议
    5.1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完善监管体系
    5.2 建立科学评估体系,运用意愿调查法
    5.3 完善保障机制,突出房屋安置
    5.4 加快立法进程
    5.5 改造要体现人文关怀
6 研究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物业服务第三方运行机制研究[A]. 南京市物业行业协会. 2016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6
  • [2]重庆市棚户区改造中政府行为规范化研究[D]. 赵鹏. 西南大学, 2016(12)
  • [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 叶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4]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 周丽. 吉林大学, 2012(08)
  • [5]基层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和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街道办事处为例[D]. 潘伟. 山东大学, 2012(02)
  • [6]城市拆迁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失范研究[D]. 王雨. 郑州大学, 2011(04)
  • [7]城市拆迁中依法行政问题探讨[J]. 崔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8]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保护研究[D]. 任伟.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3)
  • [9]旧城改造中城市居民拆迁利益博弈分析及实践运用 ——以西安大兴新区综合改造拆迁为例[D]. 赵锋. 西北大学, 2010(02)
  • [10]“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D]. 王仲夏.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拆迁评估市场化势在必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