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造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赤眼蜂,人造卵,寄主标记信息素
人造卵论文文献综述
练永国[1](2007)在《挥发性物质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行为和人造卵寄生潜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叁级营养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害虫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人造卵繁殖赤眼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报道了寄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和寄主标记信息素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活性物质对其在人造卵寄生潜能的影响和这些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最后,探索了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以及交相繁殖赤眼蜂的可能性。1.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源于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鳞片、卵表和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附腺的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鳞片的正己烷提取物在0.5 mg/mL和1 mg/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寄主卵的正己烷提取物在5块卵/mL和1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在4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极显着的驱避作用;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和产卵后前期的雌蛾附腺提取液有反应,而对处女蛾和产卵后期的附腺提取液无反应。卵表提取物和附腺提取物比鳞片提取液对赤眼蜂引诱作用强,两者对赤眼蜂的引诱作用没有明显差异。2.亚洲玉米螟挥发性物质活性成分分析通过对亚洲玉米螟成虫鳞片、卵表以及四个阶段雌蛾附腺GC-MS分析,结果表明,六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硬酯酸及其烯、酯类衍生物,烷烃也占有一定比例。亚洲玉米螟鳞片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配比和相对含量与卵表、附腺提取液的差别较大,其它五种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配比和相对含量有很大差异。鳞片挥发物、卵表挥发物以及附腺挥发物对赤眼蜂的引诱作用大小与其成分、配比和相对含量有重要的联系。3.寄主标记信息素和学习经历对玉米螟赤眼蜂产卵行为的影响在试验室的条件下,用尼康体式放大镜观察玉米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产卵过程并对寄主标记信息素以及学习经历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可分为敲击、刺探、钻孔、排卵和收场等几个产卵过程;玉米螟赤眼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是在其产卵过程中的收场阶段由产卵器产生的,并且标记在寄主卵表的化学物质;玉米螟赤眼蜂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不具有先天性,其必须先用产卵器插入寄生卵来检测是否被寄生,然后其触角不停地敲击,通过学习获得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能力,从而放弃了对寄生卵的选择,学习对初始放弃时间有着重要影响,改善了其对寄主搜索效率,这是它的一种适应;这种学习行为是和寄主联系一起学习的,它能根据寄主被寄生与否而对标记信息素的作出反应与不反应。该研究丰富了生态学理论,为其在生防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寄主及其引诱剂对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通过将人造卵卵液成分部分改造和将人造卵表涂施引诱剂的两种途径来探索人造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和蛹匀浆替代柞蚕蛹匀浆后,只对赤眼蜂寄生率有明显提高,并且赤眼蜂在人造卵上不能化蛹、羽化,其幼虫因营养过剩而被多余的卵液淹死;在原卵液卵表涂施亚洲玉米螟卵表和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后,评价繁蜂成功率的各项参数都有明显提高,赤眼蜂可以完成发育,羽化成蜂,但繁蜂成功率还较低。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今后人造卵大量繁殖玉米螟赤眼蜂工作重点要解决卵液营养过剩的问题。5交相繁蜂法通过改变繁蜂方法来平衡或者增强某蜂种在同属中对同一个体的竞争以达到在用人造卵或者其它较大卵粒中繁蜂中实现一卵两蜂种或者多蜂种的目的,增强对害虫的控制效果的这一设想。本研究尝试了先引入玉米螟赤眼蜂再引入松毛虫赤眼蜂,按照接蜂时间的先后以期达到玉米螟赤眼蜂能够用人造卵繁殖的目的,初步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接入12h后在接入松毛虫赤眼蜂效果较好,而相隔24h、36h繁蜂效果均不好。这些结果初步证明了我们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但还需大量的试验来验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7-05-20)
王素琴,练永国,康总江,墨铁路[2](2006)在《人造卵卵液组分的改造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潜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利用人造卵替代天然昆虫卵作为中间寄主来繁殖赤眼蜂取得成功,并能够进行工厂化规模生产。但目前也仅限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等少数蜂种。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是我国玉米螟卵寄生蜂的优势种,对玉米螟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中间寄主卵大量供应的成本和工艺问题,使得玉米螟赤眼蜂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解决大量繁殖的难题,我们对“京1号”和“京2号”人造卵液部分成分进行了改造。(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李尊惠[3](2005)在《利用人造卵 繁殖赤眼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消灭害虫是一项传统的生物防治好方法。过去主要依靠繁殖麦蛾、米蛾产的卵或利用柞蚕、蓖麻蚕卵来大量生产赤眼蜂,只能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受季节限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和质量有限,并且这些寄主本身也是活体,也会因病或天敌侵袭而受到影响。而以人造(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05年06期)
张筱秀,连梅力,李唐,赵俊生,周运宁[4](2004)在《人造卵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6~2000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太原市小店区、运城市、晋城市(长治、沁水县)进行了利用人造卵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玉米螟等试验。结果表明:人造卵(螟黄)赤眼蜂防治棉田棉铃虫寄生率65.9%;防治番茄田棉铃虫平均68.1%;防治玉米田玉米螟寄生率57.9%~90.7%,加之利用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5](2004)在《人造卵赤眼蜂开始大面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取代昆虫卵繁殖赤眼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做出贡献。2001年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下设立的“人造卵赤眼蜂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目前进入了(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04年06期)
王素琴,黄宁兴,罗晨,张帆,张芝利[6](2002)在《人造卵工厂化大量繁殖赤眼蜂的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利用人造卵大量繁殖赤眼蜂的质量控制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在繁蜂过程中影响赤眼蜂品质的关键因素。在室内采用人造卵作为中间寄主大量繁殖赤眼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将有助于提高赤眼蜂应用水平,发挥赤眼蜂应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06-30)
张君明,王素琴,吴钜文,罗晨[7](2001)在《不同水质的人造卵液对赤眼蜂寄生及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的质量在整个人造卵液配方中起重要作用。试验用深井地下水、自来水、无离子水配制的人造卵液制成卵卡接蜂 ,在接蜂量和接蜂时间一致的条件下 ,其寄生率、化蛹卵率、羽化卵率、畸形蜂率均存在差异 ,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地下水 ,其值分别为 :83.3% ,92 .5% ,94 .6% ,5.3% ;其次是自来水 ,其值分别为 52 .5% ,80 .0 % ,71.3% ,12 .7% ;无离子水最差 ,其值分别为4 5.6% ,62 .5% ,52 .4 % ,2 1.3%。(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科学》期刊2001年02期)
冯建国,陶训,张安盛,于毅[8](2000)在《人造卵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棉花害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1999年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展了利用人造卵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棉花害虫的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人造卵螟黄赤眼蜂应用生物学研究表明,人造卵螟黄赤眼蜂羽化出蜂期比较集中,一般二天内即可羽化97.86%,出蜂时间以夜晚居多,占67.34%,其次是上午和下午,分别占18.99%和13.61%。蜂卡冷藏虫态以前蛹期为好,冷藏10~20天的出蜂率仍达87.26%~82.81%,均好于其它虫态。但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人(本文来源于《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25)
李敦松,冯莉,刘建峰,张宝鑫,刘志诚[9](2000)在《人造卵繁殖赤眼蜂饲养多种捕食性天敌》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捕食性天敌在田间控制害虫的大发生,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人工用代饲料饲养捕食性天敌,如:瓢虫类、草蛉类、小花蝽类,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要取得一种来源容易,价格相宜,在短期内能大量得到,饲养出的天敌质量良好的人工代饲料是不容易。用人造卵卡机大量生产人造卵卡,机械化生产赤眼蜂已成功。赤眼蜂世代历期短,饲养材料易得,可于短期内(本文来源于《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25)
王素琴,吴钜文,张君明[10](2000)在《利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合膜和单层膜制造的人造卵卡,涂以不同的产卵引诱剂,诱导玉米螟赤眼蜂向内产卵。涂4%、8%聚乙烯醇,1%Na2CO3,60ppm二十二碳烷,60ppm叁十六碳烷和柞蚕卵匀浆液,寄生率分别为57.5%、49.6%、4.6%、2.9%、0.83%和12.3%,而对照组的寄生率1.3%。试验证明聚乙烯醇对玉米螟赤眼蜂在人造卵上产卵起到了明显的引诱作用。(本文来源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0-10-01)
人造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世纪70年代,利用人造卵替代天然昆虫卵作为中间寄主来繁殖赤眼蜂取得成功,并能够进行工厂化规模生产。但目前也仅限于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等少数蜂种。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是我国玉米螟卵寄生蜂的优势种,对玉米螟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中间寄主卵大量供应的成本和工艺问题,使得玉米螟赤眼蜂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解决大量繁殖的难题,我们对“京1号”和“京2号”人造卵液部分成分进行了改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造卵论文参考文献
[1].练永国.挥发性物质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行为和人造卵寄生潜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7
[2].王素琴,练永国,康总江,墨铁路.人造卵卵液组分的改造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潜能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3].李尊惠.利用人造卵繁殖赤眼蜂[J].农家参谋.2005
[4].张筱秀,连梅力,李唐,赵俊生,周运宁.人造卵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试验研究[C].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5]..人造卵赤眼蜂开始大面积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4
[6].王素琴,黄宁兴,罗晨,张帆,张芝利.人造卵工厂化大量繁殖赤眼蜂的质量控制[C].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
[7].张君明,王素琴,吴钜文,罗晨.不同水质的人造卵液对赤眼蜂寄生及发育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2001
[8].冯建国,陶训,张安盛,于毅.人造卵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棉花害虫的研究[C].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9].李敦松,冯莉,刘建峰,张宝鑫,刘志诚.人造卵繁殖赤眼蜂饲养多种捕食性天敌[C].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
[10].王素琴,吴钜文,张君明.利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初步研究[C].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