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

电磁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电磁方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杰[1](2021)在《基于电晕电流的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而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特高压直流线路中的电晕放电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电能消耗。针对电晕放电问题,国内外均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对真型导线开展的系统性起晕特性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由于地理、天气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不同,所以国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的适用性也需要研究。因此,对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晕效应的研究对我国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昌平区建立了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实验基地中的电晕笼是研究特高压直流线路上的电晕效应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本文让电晕笼作为试验平台,以电晕笼上安装的宽频域电晕电流测量系统测出的电晕电流实验数据为基础,开展特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特性研究。首先对原始的电晕电流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对处理之后的电晕电流信号做时频分析,研究了电压等级对正负电晕电流信号的影响。对电晕电流信号的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在对电晕电流信号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滤除电晕电流信号中的谐波干扰及其信号中耦合的窄带干扰的算法;分析了经过滤波降噪处理之后的电晕电流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和频域特征参数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量化特征参数变化曲线特性的算法;对电晕电流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和电压等级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中提出的电晕电流信号的滤波降噪算法有很强的适用性且简单方便,为电晕电流信号处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处理方法。对电晕电流信号的时频分析研究为高压直流线路的电晕放电起晕特性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聪颖[2](2021)在《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得益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值得骄傲的是现在中国的电力行业也是远远领先全世界的一个伟大行业,这是机遇但同样也是挑战。当前,我国大规模发电机群朝着送端单机容量增大、电网强互联、受端电网密度大的趋势发展,导致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等值阻抗减小而送端系统等值阻抗增大。在如此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振荡中心可能发生迁移,严重时将迁移进入送端系统机群内部。根据其定义可知,当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时,发电厂辅机低压保护和发电机组失步保护将误动作,进而会导致该机群内出现大量甚至全部机组被切除的恶劣严重情况,或将造成机组大面积脱网。因此,亟需对振荡中心侵入送端机群内部场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危害提出振荡中心外推策略,并在直流输电线路接入交流系统场景下,对振荡中心迁移特性及其外推策略进行研究。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现有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下,分析了振荡中心迁移规律,发现存在其朝着机群内部方向迁移的可能性,并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了其存在的场景。从系统阻抗的角度推导了振荡中心位置系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并从发电厂辅机低压保护和发电机组失步保护两方面分析了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影响。(2)基于系统阻抗方面考虑,对振荡中心外推出机群策略思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送输受三端调整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通过调整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触发角或切除部分重负载线路,进而增大输电走廊等值电抗;通过增大发电容量或者投入送端备用机组,进而减小受端机组数量实现减小送端系统等值电抗;亦或是通过切除受端机组和相应负荷,进而增大受端系统等值电抗。在系统振荡时,首先基于振荡中心外推出机群内部条件综合预测系统等值电抗调整值,进一步制定电抗调整限制约束,最后确定具体送端、输电走廊和受端调整方案。(3)在直流输电线路接入交流系统场景下,分析了存在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程度加剧的情况。为保证系统安稳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调整直流输电线路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基于调节直流输出的电压或者是整流器的触发延时角以及逆变器的熄弧超前值以至于到达改变直流输出系统的等值电抗的效果。对直流系统调整后等值电抗进行预测,并制定阻抗调整限制约束。在满足调整约束的前提下,确定具体直流系统调整方案。利用PSCAD软件搭建大规模发电机群模型,对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原因及其影响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进一步在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下,对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送输受三端调整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进行仿真,通过阻抗轨迹和功角变化曲线,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直流输电线路接入交流系统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验证了基于调整直流输电线路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显示该外推策略效果较小,在一些情况严重场景中需结合三端调整方案进行。

何乐[3](2021)在《混合直流馈入系统中交直流相互作用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资源与负荷需求中心地域分布不对称的矛盾,我国电网广泛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西部的清洁电能送到中部和东南部的负荷中心。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馈入的规模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发展和扩大,这使得对混合馈入电网中交直流相互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MMC-HVDC系统与交流系统的相互影响、LCC-HVDC系统与VSC-HVDC系统的相互影响做了理论分析,并利用相关仿真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分析。(1)根据实际系统的运行特性,从无功补偿、交流故障和直流故障三个方面理论分析了MMC柔直系统和交流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详细阐述了MMC柔直系统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Pv和无功功率Qv的控制原理。最后,利用PSASP仿真平台,结合实际电网数据对渝鄂柔直与湖北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研究与分析;基于华东电网数据对常规直流和交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分析。(2)基于华东电网规划数据,等值简化出上海电网500k V主干网架、部分220k V母线和边界联络线。根据等值简化得到的上海电网数据在PSCAD/EMTDC中建立电网模型,详细说明了交流系统、常规直流系统和MMC柔直系统电磁暂态模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3)利用在PSCAD/EMTDC中搭建的常规直流多馈入电网和常规/柔性直流混合馈入电网模型,进行相关的交互作用仿真分析。在搭建的电网中进行了交流故障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在交流故障中的相互影响。

唐承义[4](2020)在《特高压入赣后江西电网连锁故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网公司特高压规划及相关工程的前期进度,江西电网计划于2021年建成首条雅中~南昌±800kV雅中直流线路及华中地区“日”字型交流环网工程。雅中直流工程输送容量为800万千瓦,线路长达1700km,是四川凉山地区清洁能源送出和解决华中地区能源匮乏问题的关键工程。江西电网未来2-3年即将升级转型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全面参与大范围能源供应优化配置,“强直弱交”特性凸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新挑战和高要求的双压力驱使下,本文利用PSASP工具,以江西电网为实例,围绕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背景下的连锁故障,分析特高压入赣的适应性,仿真连锁故障以及系统潮流转移度指标的计算。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未来江西电网发生严重连锁故障的风险及系统崩溃原因,并制定合理的稳控措施。同时提出江西电网严重故障下发生大停电事故的一般性路径,由此制定阻断策略,将有效降低电网运行风险,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昊威[5](2020)在《复杂电磁暂态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复杂电磁暂态情况下,换流变压器(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存在误动风险。然而,目前对于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的研究只是现场事故报道和相对简单的分析,复杂电磁暂态下的扰动对其动作性能的影响机理并不完全明确,更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从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的案例入手,对空载合闸励磁涌流和外部故障切除恢复性涌流工况,以及直流输电工程长时间单极-大地运行模式伴随交流系统弱故障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开展研究,挖掘复杂电磁暂态下零序差动保护用电气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动作的可靠性。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两个角度,对换流变空载合闸励磁涌流以及外部故障切除恢复性涌流导致中性线零序电流幅值较大且衰减缓慢的现象进行研究,揭示该类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原因。通过识别在涌流工况和区内故障时中性线零序电流与自产零序电流波形呈现出的相似性特征差异,提出基于零序电流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的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新判据;借助基于工程实际参数建立的高压直流输电仿真模型,对判据有效性进行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和推导,研究换流变中性线电流互感器(CT)在直流输电工程长时间单极-大地运行伴随交流系统弱故障工况下的饱和机理,分析该类复杂直流偏磁情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风险。根据区内、区外故障时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用两侧自产零序电流和中性线零序电流极性差异,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相位差的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闭锁新判据;借助仿真模型对判据有效性进行验证。

王振宇[6](2020)在《振荡中心侵入时规避失步保护群动作的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同步发电机机组大规模并列运行的特征日益显着,随着机组向大容量、高电压趋势发展,导致送端系统阻抗值越来越大,相对外部系统因分布式负荷接入而其等值阻抗却减小了。当具备这种特征的强送端系统与相应的受端系统之间发生系统性失步振荡时,振荡中心从输电走廊向送端机组内部迁移的趋势越发显着,对于大规模机组并联运行的发电厂,存在着机群因失步保护动作而纵序切机、厂用电电压跌落辅机退出的严重风险。因此,亟需分析振荡中心侵入送端机群内部的特性,并研究行之有效的外推策略。本文围绕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面向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分析了振荡中心侵入发电机群的条件,以及对发电机失步保护和辅机低压保护的影响。首先总结了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的特性,并基于系统等值阻抗计算分析了振荡中心侵入发电机的条件和原因;进一步以三阻抗失步保护与低电压保护为例,分析了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过程中保护动作的特性。(2)从改变输电走廊阻抗参数入手,提出了一种调整TCSC参数的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在系统振荡时,首先预测振荡中心外推出机群TCSC可能需调整的电抗参数值,制定系统非并联谐振约束;进一步判断TCSC参数调整时的系统稳定性,并计算约束限制下的TCSC触发角。(3)从系统能量调整以改变系统阻抗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再平衡的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在TCSC未达到理想效果时,首先确定送端备用能量、输电走廊转移能量和受端切除能量,基于能量再平衡,通过投切机组、线路以尽最大化使得振荡中心外推;进一步预测直流系统转移的能量,计及直流功率改变导致的系统等值阻抗的变化,制定能量转移限制约束;最后在满足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确定具体送端、输电走廊和受端能量调整方案。(4)从受端切机切负荷有损控制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受端源荷调整的振荡中心刚性外推策略。在柔性策略未达到理想效果时,首先基于振荡中心外推出机群的必要条件预测受端系统机组和负荷切除数量,制定迁移适度性约束;进一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受端源荷调整具体方案。利用PSCAD软件搭建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模型,对振荡中心侵入送端机群内部场景进行仿真验证。进一步对本文所提出的3种不同柔性/刚性外推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了三个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显示柔性外推策略效果较小,调节容量有限,但是不损失负荷;刚性外推策略效果较好,但有负荷损失。

刘鸣亚[7](2020)在《加装均流电阻限制高压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特高压直流工程的不断投运,近些年又相继涌现直流接地极对周边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对管道的腐蚀等问题,导致接地极的选址征地越来越困难,有时候为了充分避开对这些设施的影响,工程选址时常常优先考虑深层土壤电阻率较低、周围变电站及管道分布较少的地区而有时不得不将接地极建在浅层电阻率相对较高、极址面积又受限的狭长地带。在这些地区,通过接地极本体的优化设计常常难以满足跨步电压的要求。目前国内学者对限制极址上方跨步电压的研究大多是对接地极本体以及周围土壤环境进行改造,而对通过接地极内部分流配比优化来降低极址上方跨步电压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在分析总结了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分布规律后提出了通过在引流系统中加装均流电阻来限制高压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型式直流接地极的均流电阻配置方案以及加装均流电阻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CDEGS建立了水平多圆环直流接地极模型,分别研究了土壤特性、异性导电媒质以及极环参数对极址上方跨步电压分布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电阻率对水平多圆环直流接地极上方跨步电压分布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厚度以及底层土壤电阻率对接地极上方跨步电压分布影响较小;当极址外部附近存在低电阻率异性导电媒质时,靠近低电阻区域的跨步电压水平将被抬高,距离异性导电媒质越近,极址上方跨步电压最大值越高。当极址内部区域表层土壤存在异性导电媒质时,其电阻率的大小会影响极址整体跨步电压分布的均匀程度,对极址跨步电压最大值影响很大;通过增加极环数量以及优化各环半径尺寸的方法来降低接地极上方跨步电压效果不显着。2)使用循环迭代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水平多圆环接地极、不规则形状接地极和分体式接地极的均流电阻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加装均流电阻后,极址上方跨步电压最大值得到有效降低并且各环段跨步电压水平基本均衡,达到充分利用极址的目的。3)计算了加装均流电阻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以及均流电阻阻值变化和发生故障时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装均流电阻会使外环电流密度降低,内环电流密度升高,但电流密度最大值变化不明显,加装均流电阻也会引起接地极接地电阻升高,但升高程度很小;均流电阻阻值变化对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影响较小,对电流密度及跨步电压影响较大,均流电阻阻值增大会使内环的电流密度增大,导致极址上方跨步电压最大值以及跨步电压不平衡度增大。均流电阻发生断路和短路故障时对直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影响不大,对电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影响较大。均流电阻发生断路故障会导致正常运行的极环电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升高,均流电阻发生短路故障会导致故障均流电阻所在的极环电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升高。

陈伟[8](2020)在《110kV电力电缆本体及中间接头温度场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电缆安全可靠运行,经国内外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温度是制约电缆安全运行的直观表征量。当电缆超负荷运行时,温度就会升高,这样就会给电缆的老化和寿命带来影响,甚至会造成供电事故;当电缆欠负荷运行时,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行时应有的载流能力,造成能量供给的不经济性。因此,在保证电缆的有效使用寿命和安全供电的前提下,分析电缆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对电缆本体和中间接头的温度场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作了如下的工作:首先,本文阐述了现阶段高压电力电缆的研究现状,以电缆本体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分析了电缆损耗的计算原理和热量传递的三种传热方式,并介绍了电力电缆载流量IEC-60287标准计算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探讨高压电力电缆的温度场数值计算方法。然后,基于以上理论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了单回路三相电缆仿真模型。研究发现,在电缆温度达到90℃时,其载流量为900.5A,其与IEC国际标准下的载流量结果相比有所偏低,误差仅为1.02%,由此验证所建仿真模型是正确有效的。在双回路电缆排管敷设中可知,由于受到两侧电缆发热和邻近效应的影响,电缆中间相温度最高达到72.5℃,而两侧的温度为64.5℃和65.7℃,分别比两侧温度高出7℃左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截面由640mm2增大到1400mm2,温度降低了28.9℃。其次,由于电缆中间接头温度过高是导致电缆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中间接头温度分析都是以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而本文则是将中间接头部分细化的各接触面来分析温度的实时变化。从中间接头结构入手,建立了电缆中间接头温度场计算模型。在工频电压110k V下,电缆中间接头缆芯较电缆铜壳径向温差达到28.6℃,轴向上较本体温差达到7.1℃;电缆接头的温度与绝缘层厚度、电导率、导热系数、电流密度以及内部缺陷等因素直接相关,所以通过改变参数研究表明:温度随绝缘厚度增加而增加,当绝缘层厚度由10mm增大到60mm,温度上升了30.11℃;温度随接触电阻电导率增加而减小,当电导率由5.99e7S/m增大到10.99e7S/m,温度下降了10.8℃;温度随绝缘导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当绝缘导热系数由0.35W/(m·K)增大到0.6W/(m·K),温度降低了47.9℃;温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电流密度由1.27e6A/m2增大到1.52e6A/m2,温度升高了22.8℃。而针对电缆中间接头内部缺陷问题,主要与中间接头的接触系数及环境温度有关。经研究发现,当中间接头接触系数由1增加到6时,本体缆芯的温度升高了1.8℃,而接头缆芯的温度升高了25.8℃,是本体缆芯升高温度的14.3倍;当环境温度由15℃升高至35℃时,本体缆芯的温度升高了20.9℃,接头缆芯的温度升高了22.6℃。由此,可以看出在改变相同因素的情况下,接头缆芯要比本体更为敏感。综上所述,本文是基于有限元法多角度分析电缆本体及中间接头温度的变化,得出影响温度分布变化的规律,为电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国霄[9](2020)在《调谐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过电压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基础的电力能源,为满足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正在不断加快发展。而能源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电力建设在未来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关键在于解决能源资源与负荷需求的分布不平衡问题,发展更经济高效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方式迫在眉睫。其中,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以其良好的输电特性与经济优势逐渐引起全球的关注。考虑到实际能源与负荷间的距离未必满足标准半波长线路的长度要求,需利用调谐网络构造调谐半波长输电线路,可以灵活适用于任意非半波长距离的输电范围,但其输电特性不仅区别于常规输电线路,还与自然半波长输电线路有所不同。为此,论文围绕特高压调谐半波长输电线路的运行特性及过电压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无损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理论数学模型,分析了半波长输电线路稳态输电特性,推导出稳态运行下的电压极值求解公式,并引入调谐技术,基于标准半波长线路的转移矩阵推导出不同调谐网络参数的计算公式,讨论并分析了调谐网络对半波长线路的稳态特性的影响:π/T型调谐网络相比电容型调谐网络而言,对沿线稳态电压影响更严重,应考虑对线路两端变电站及沿线均实施过电压抑制措施。再从特高压调谐半波长输电系统的内部过电压产生机理入手,推导了不同工况下沿线过电压求解公式,研究了各类过电压的影响因素、沿线分布特性和极值位置等问题。并得到相应结论:π/T型调谐线路的线路空载和甩负荷过电压水平比自然半波长线路严重,对线路首末端的变电站绝缘提出更高要求;单相接地故障时过电压整体水平最为严重,且线路末端附近发生故障时,距故障点1500km处出现过电压极值点,其最严重故障点和过电压极值点随电源等值阻抗及调谐情况而改变。然后结合不同工况下过电压分布特点,从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安装组数和通流容量限制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针对调谐半波长输电线路的各种过电压的具体抑制措施。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建立特高压调谐半波长输电线路系统模型,对比分析了调谐半波长线路与自然半波长线路,以及采取抑制措施前后的过电压分布及波形特征。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内部过电压理论分析,也证实了过电压抑制策略的有效性,为特高压调谐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笑宇[10](2020)在《送端交流系统运行工况对直流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其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交流系统的动态特性。当交流系统受扰动时,电压的波动会影响直流系统的关断角,极易导致直流逆变器的换相失败,连续换相失败会造成持续的功率改变,若交流系统对此的承载能力不足,会对系统的稳定带来严重危害。由于持续的换相失败导致的直流闭锁,减少功率传输,也会对送受端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对直流换相失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流故障引发直流换相失败的判据和直流换相失败对受端系统的影响这两方面。对于送端系统状态与直流换相失败和换相失败持续时间的研究较少,本文由此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从直流系统换相失败的机理开始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换相失败的原因;为了研究直流线传输功率与换相失败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种方式增加直流线传输功率的占比,一种在固定直流传输功率的基础上改变同步机的出力来调整直流线传输占比,另一种方法在固定同步机出力的基础上调整直流线的传输功率来调整直流传输功率的占比,验证了直流传输功率与换相失败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送端同步机惯性时间常数对直流换相失败的系统,引入了暂态能量的概念,通过调整同步机的转动惯量来改变系统的暂态能量,进而分析惯性时间常数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惯性时间常数对换相失败影响的一般规律;为交直流混合系统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建模方式,为弱同步电网故障后的失稳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电磁方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方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电晕电流的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
        1.1.2 对特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特性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整体的结构
第2章 实验平台和测量系统
    2.1 电晕笼试验平台
        2.1.1 电晕笼本体
        2.1.2 高压直流发生器
        2.1.3 模拟降雨降雾系统
    2.2 电晕电流测量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压直流电晕电流异常数据剔除研究
    3.1 工频谐波滤除方法研究
        3.1.1 计算离散频谱
        3.1.2 平滑处理频谱幅值
        3.1.3 信号傅里叶逆变换
    3.2 窄带干扰处理方法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晕电流数据的时频分析研究
    4.1 时域特征参数
    4.2 频域特征参数
    4.3 最优特征参数选择
        4.3.1 筛选特征参数
        4.3.2 量化特征参数变化曲线
        4.3.3 特征参数优劣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因素对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的影响
    5.1 电压等级对时域波形的影响
    5.2 电压等级对时域特征参数的影响
    5.3 电压等级对频域特征参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两频失步
        1.2.2 多频失步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分析
    2.1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现象
    2.2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原因
    2.3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影响
        2.3.1 发电厂辅机低压保护动作
        2.3.2 发电机多机失步
    2.4 算例分析
        2.4.1 原因验证
        2.4.2 影响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送输受三端调整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
    3.1 振荡中心外推理论
        3.1.1 外推思路
        3.1.2 振荡中心外推条件
    3.2 振荡中心外推策略分析
        3.2.1 策略基本思路
        3.2.2 调整输电走廊
        3.2.3 调整送端系统
        3.2.4 调整受端系统
    3.3 三端调整配合
    3.4 算例分析
        3.4.1 两侧电源幅值相等
        3.4.2 两侧电源幅值不相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流输电线路接入对系统振荡中心影响以及其外推策略
    4.1 直流输电线路接入电力系统对振荡中心动态迁移的影响理论分析
    4.2 直流系统换流变压器控制
    4.3 基于调整直流输电线路的振荡中心外推策略分析
        4.3.1 预测调整后等值电抗值
        4.3.2 分析调整约束
        4.3.3 确定调整方案
    4.4 仿真验证
        4.4.1 QF1 断开且QF2 闭合
        4.4.2 QF1 和QF2 同时闭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附录2

(3)混合直流馈入系统中交直流相互作用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柔性/常规直流系统与交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
    2.1 MMC柔直系统与交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2.1.1 无功补偿问题
        2.1.2 交流故障对MMC柔直系统的影响
        2.1.3 直流侧故障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2.2 MMC柔直系统注入交流系统的功率控制原理
    2.3 基于渝鄂柔直的仿真分析
        2.3.1 华中电网与区外电网连接现状
        2.3.2 交流故障的影响
        2.3.3 稳态时直流有功功率容量的影响
        2.3.4 Q轴控制方式的影响
    2.4 基于华东电网的仿真分析
        2.4.1 上海电网500KV母线短路故障
        2.4.2 上海电网500KV线路N-1 故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上海电网建立混合直流馈入模型
    3.1 上海电网等值系统概况
    3.2 交直流系统建模
        3.2.1 交流系统建模
        3.2.2 常规直流系统建模
    3.3 MMC柔直系统建模
        3.3.1 三相MMC工作原理
        3.3.2 MMC的调制
        3.3.3 MMC数学模型的输入输出结构
        3.3.4 MMC柔直系统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相互作用仿真研究
    4.1 交流系统故障设置和监测信号选取
        4.1.1 交流系统故障
        4.1.2 换相失败的判别方法
    4.2 葛南直流逆变站近区交流故障仿真
        4.2.1 三相永久短路故障仿真
        4.2.2 单相永久短路故障仿真
    4.3 林枫常规直流逆变站近区交流故障仿真
        4.3.1 三相永久短路故障仿真
        4.3.2 单相永久短路故障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4)特高压入赣后江西电网连锁故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高压交直流系统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1.2.2 交直流混联电网现状
        1.2.3 特高压直流输电受端安全稳定评估
        1.2.4 严重连锁故障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研究条件
        2.1.1 特高压工程概况
        2.1.2 研究系统
    2.2 装机负荷预测
        2.2.1 装机规模
        2.2.2 负荷预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压入赣适应性分析
    3.1 潮流分布
        3.1.1 潮流计算理论
        3.1.2 潮流分布特点
    3.2 潮流疏散
        3.2.1 环网投运前
        3.2.2 环网投运后
    3.3 直流闭锁对交流断面的影响
        3.3.1 环网投运前
        3.3.2 环网投运后
    3.4 暂态特性分析
        3.4.1 环网投运前
        3.4.2 环网投运后
    3.5 长南线静稳分析
        3.5.1 环网投运前
        3.5.2 环网投运后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锁故障风险评估
    4.1 交直流系统潮流转移度指标及计算方法
    4.2 交直流系统潮流转移度指标计算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例分析与研究
    5.1 雅中直流跨越故障研究
        5.1.1 罗文跨越故障的安控措施研究
        5.1.2 罗抚跨越故障的安控措施研究
        5.1.3 抚云跨越故障安控措施研究
    5.2 变电站内死区故障研究
        5.2.1 江西省500kV变电站3/2接线电流互感器配置情况
        5.2.2 故障分析
        5.2.3 结论分析
    5.3 大停电事故分析
        5.3.1 事故发生路径
        5.3.2 阻断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复杂电磁暂态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阐述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及其面临的特殊问题
    2.1 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配置原理和整定原则
    2.2 复杂电磁暂态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涌流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及对策研究
    3.1 引言
    3.2 励磁涌流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3.3 恢复性涌流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机理分析
    3.4 基于标准DTW距离的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防误动判据
    3.5 本章小结
4 特殊工况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4.1 引言
    4.2 特殊工况场景及其对CT传变特性影响分析
    4.3 特殊工况导致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误动风险分析
    4.4 基于S变换相位差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闭锁新判据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后记

(6)振荡中心侵入时规避失步保护群动作的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多机失步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2.1 大规模电力外送基地
    2.2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条件分析
    2.3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的影响
    2.4 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原因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TCSC参数调整的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
    3.1 振荡中心外推理论
    3.2 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分析
    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能量再平衡的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
    4.1 直流系统模型与控制
    4.2 振荡中心柔性外推策略分析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受端源荷调整的振荡中心刚性外推策略
    5.1 振荡中心刚性外推策略分析
    5.2 刚性策略与柔性策略相配合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7)加装均流电阻限制高压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水平多圆环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分布规律
    2.1 土壤特性的影响
    2.2 异性导电媒质的影响
    2.3 极环参数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均流电阻配置方案研究
    3.1 水平多圆环直流接地极分流配比优化
    3.2 不规则形状直流接地极分流配比优化
    3.3 分体式直流接地极分流配比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加装均流电阻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
    4.1 加装均流电阻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
    4.2 均流电阻阻值变化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
    4.3 均流电阻发生故障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110kV电力电缆本体及中间接头温度场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110kV电缆温度场原理分析
    2.1 电力电缆基本结构
    2.2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
    2.3 电缆损耗的计算
    2.4 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2.5 小结
3 110kV电缆本体温度场分析
    3.1 电缆电磁场-温度场耦合模型建立及验证
    3.2 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
    3.3 双回路电缆温度场分析
    3.4 小结
4 110kV电缆中间接头温度场研究
    4.1 中间接头结构组成
    4.2 电缆中间接头压接电阻
    4.3 中间接头温度场仿真计算
    4.4 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
    4.5 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调谐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过电压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半波长交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1.3 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半波长输电线路的数学模型及其特性分析
    2.1 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均勾传输线与数学模型
    2.2 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线路特性
    2.3 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网络调谐技术
    2.4 调谐网络对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稳态特性的影响
    2.5 小结
3 调谐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内部过电压分析
    3.1 工频过电压产生机理及特性分析
    3.2 操作过电压产生机理及特性分析
    3.3 小结
4 调谐半波长线路过电压的抑制方法
    4.1 半波长输电线路过电压应对措施现状
    4.2 线路正常运行过电压的抑制
    4.3 空载长线路过电压的抑制
    4.4 甩负荷过电压的抑制
    4.5 单相接地工频过电压的抑制
    4.6 合闸操作过电压的抑制
    4.7 小结
5 算例仿真与分析验证
    5.1 仿真工具简介
    5.2 算例系统与仿真模型
    5.3 仿真分析与验证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10)送端交流系统运行工况对直流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
    1.3 直流换相失败的研究现状
    1.4 交直流系统仿真建模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过程分析
    2.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组成
    2.2 正常情况下逆变器换相过程分析
        2.2.1 考虑关断角的换相过程分析
        2.2.2 考虑换相重叠角的换相过程分析
    2.3 故障情况下换相过程分析
    2.4 换相失败预防措施的选取
        2.4.1 影响换相失败的因素
        2.4.2 交流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流传输功率对换相失败的影响与分析
    3.1 系统建模
    3.2 仿真分析
        3.2.1 通过调整送端出力增加直流线传输功率占比
        3.2.2 通过改变直流内部参数调节直流线传输功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暂态能量对直流换相失败的影响与分析
    4.1 扩展等面积准则的原理
    4.2 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对系统的影响
        4.2.1 弱同步电网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4.2.2 双机系统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4.2.3 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电磁方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电晕电流的高压直流线路起晕特性研究[D]. 李振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振荡中心侵入机群内部场景及控制策略研究[D]. 刘聪颖.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混合直流馈入系统中交直流相互作用仿真研究[D]. 何乐. 浙江大学, 2021(08)
  • [4]特高压入赣后江西电网连锁故障研究[D]. 唐承义. 南昌大学, 2020(01)
  • [5]复杂电磁暂态下换流变零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昊威. 三峡大学, 2020(02)
  • [6]振荡中心侵入时规避失步保护群动作的控制策略研究[D]. 王振宇. 三峡大学, 2020(02)
  • [7]加装均流电阻限制高压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的技术研究[D]. 刘鸣亚. 三峡大学, 2020(06)
  • [8]110kV电力电缆本体及中间接头温度场分布研究[D]. 陈伟. 三峡大学, 2020(06)
  • [9]调谐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过电压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 刘国霄. 三峡大学, 2020(06)
  • [10]送端交流系统运行工况对直流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D]. 李笑宇.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电磁法在三峡输电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