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尺神经运动支(深支)支配小鱼际肌、骨间肌、拇收肌及第3、4蚓状肌,功能非常重要,当尺神经损伤后,将导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麻痹,使手失去灵活的运动功能,对手功能影响很大。对高位的尺神经损伤用传统的神经修复方法缝接,由于缝接点至神经运动终板的再生距离长,细小的手内在肌在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神经运动终板之前,即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和机化,手术效果差;而前臂近端尺神经损伤,由于尺神经在此段内以感觉纤维为主,神经直接吻合后,有可能发生不同功能束的错接,使再生神经纤维迷失方向,长入感觉纤维膜管内,使手内在肌功能难以恢复。指浅屈肌肌支发自正中神经主干,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神经分支,位于指浅屈肌的深面,位置恒定,变异少,易于寻找,以此肌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是肌支对肌支的缝接,功能束对位准确,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一个缝接口,可以最短的距离长入神经运动终板内,使手内在肌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获得神经支配,能有效防止其废用性肌肉萎缩,使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良好。本课题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及尺神经相关研究,为临床上选择性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肩外展90°伸直位,解剖暴露前臂段正中神经主干以及尺神经主干,显露正中神经指浅屈肌各肌支,先观察记录肌支数,然后用游标卡尺、规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指浅屈肌肌支的发出部位、入肌部位、横径、前后径、肌支从主干的起始点至入肌点间可自然分离的长度以及尺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模拟操作:以适合移位的指浅屈肌肌支模拟吻合尺神经运动支(深支),修复手内在肌的功能。取指浅屈肌该肌支作横断面组织学切片,切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倍视野下测量5个随机视野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求出神经纤维密度;低倍视野下测量肌支横断面神经束面积,最终计算出指浅屈肌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结果:1指浅屈肌肌支:2-4支,1支型未发现,2支型1例占10%,3支型1例占10%,4支型8例占80%。对于其中的四支型,第一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00.5±12.2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66.8±10.3mm,可分离长度:33.7±8.4mm,横径:1.0±0.1mm,前后径:0.6±0.1mm;第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55.6±10.2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113.9±10.5mm,可分离长度:40.4±6.4mm,横径:0.9±0.1mm,前后径:0.6±0.1mm;第三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90.9±2.8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61.7±1.3mm,可分离长度:29.2±3.1mm,横径:0.8±0.1mm,前后径:0.6±0.1mm;第四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距离为:7.1±0.7cm。2选择最适合移位的指浅屈肌肌支(第四肌支),经指浅屈肌深面转位模拟修复尺神经运动支获得成功。3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四肌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378.9±107.9条,满足为恢复有效的手内在肌功能所需要的有效生长神经纤维数目。结论:1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有足够的长度、横径以及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可以修复尺神经的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该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的临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2切取部分指浅屈肌肌支后,由于保留了部分指浅屈肌的肌支以及指深屈肌具有足够的屈指功能,所以对手指的屈指功能影响较小。3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的位置表浅,手术时的难度及其风险相对较小,且第四肌支距离被修复的尺神经运动支所支配的神经运动终板较近,可有效防止手内在肌萎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06)
- [2].掌长肌伴有指浅屈肌中指肌腱缺如1例[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05)
- [3].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01)
- [4].左侧指浅屈肌并拇长屈肌变异一例[J]. 解剖学杂志 2019(05)
- [5].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05)
- [6].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01)
- [7].握力对前臂肌肉活动水平的影响[J]. 人类工效学 2009(04)
- [8].食指力量对指浅屈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 2012(06)
- [9].基于表面阵列电极的指力相关指浅屈肌活动模式检测[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0(05)
- [10].指浅屈肌的形态、神经入肌点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21)
- [11].肢体动作时表面肌电信号的复杂度特征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