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如何提高企业的绩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但长期以来,法律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直至上世纪90年代,La Porta等从法律角度出发对经济问题展开讨论,开创了法与金融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研究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改善与更低的控制权私利水平、更发达的资本市场、更低的融资成本、更高的企业价值等密切相关。但上述研究大多并未把中国纳入研究范围。中国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双重特征,法律的不完备性突出。同时,法律的演进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深深植根于国家的法律传统、文化背景之中,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完善。在法律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绩效的提高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Allen et al.(2005)注意到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无论在立法还是法律实施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即使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在法律之外,还有什么机制支撑了中国的奇迹?产品市场竞争作为提高经济效率的最强大力量(shleifer and Vishny,1997)对中国企业绩效的提高会产生何种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产品市场竞争的交互作用如何?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是对法与金融理论和竞争理论的补充,无疑也对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大多分别探讨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且通常只关注绩效的某一方面。本文将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纳入统一的框架,综合研究其治理绩效和对企业投资绩效、会计绩效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各种绩效指标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具有前后承接性。治理绩效反映了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代理成本的降低效果,处于基础性地位。投资者法律保护、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两种重要的治理机制,通过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进而对投资绩效和会计绩效产生影响。以投资绩效为代表的财务决策绩效是连接治理绩效和会计绩效的中间环节,会计绩效则是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的综合结果。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治理绩效方面。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改善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对于股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法律的治理绩效却存在差别。立法的改善对降低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作用更大,表明国有企业更可能成为自觉的守法者。而法律实施的强化尽管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是对于以大股东资金占用表示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却只在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治理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司法独立性较差,法律的实施易受政府干预。国有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政策性负担,也会得到政府更多的庇护。同时,出于地方经济利益或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政府甚至可能有支持国有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圈钱的动机。我国法律有保护国有财产和忽视私有产权的传统,也使得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倾向性。产品市场竞争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理绩效,而且对国有企业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缺位、管理激励不足,内部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这就更需要来自外部市场竞争的约束。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共同作用于企业代理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交互影响。总体而言,在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低的行业,投资者法律保护能发挥更大的治理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治理作用的发挥则要以达到一定的法律水平为前提。由于我国整体的法律水平还较低,因而实证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的治理绩效仅显著存在于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相对较好的情况下。(2)在投资绩效方面。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改善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强都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绩效,但二者的作用途径却并不相同。投资者法律保护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产品市场竞争主要通过缓解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这表明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二者都未能全面发挥对提高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当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提高企业的投资绩效。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对非效率投资的纠正效果都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在投资绩效方面,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同样存在交互影响。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低的情况下,投资不足问题更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对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更大。产品市场竞争在缓解投资不足的同时,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夺取份额可能存在过度投资的倾向,投资者法律保护抑制过度投资的功能显著地体现在高竞争性行业中。(3)在会计绩效方面。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改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绩效。但在按立法水平进行分段回归后发现,法律的完善并非“速效药”,其对会计绩效的积极作用只有当法律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投资者法律保护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在竞争强度低的行业,由于缺乏来自市场的约束,存在更严重的代理问题,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会计绩效的积极作用也更大。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对会计绩效的影响方向则取决于垄断租金减少效应和代理成本降低效应的对比关系。实证结果支持了行业竞争性与会计绩效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垄断租金减少效应超过了代理成本的降低效应。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绩效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支持了法与金融理论和竞争理论。但由于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双重特征,使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产品市场竞争的作用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法律的完善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应持续稳步推进投资者保护相关法律的建设,强化法律实施。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法律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充分发挥产品市场竞争等其他治理机制的作用同样重要,只有各种机制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环境部企业绩效分级和认定工作已完成[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24)
- [2].文化距离损害了外资企业绩效吗[J]. 财贸经济 2020(02)
-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30)
- [4].制度环境变化与创业企业绩效——基于新三板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20(02)
- [5].混合所有制改革、高管限薪与国有企业绩效[J]. 财会通讯 2020(08)
- [6].网络双重嵌入与大学生新创企业绩效:双元创业学习的中介与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13)
- [7].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评述[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1)
- [8].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现代企业 2020(07)
- [9].网络导向与新企业绩效:基于关系学习和网络响应的链式中介模型[J]. 南方经济 2020(10)
- [10].环境不确定下研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营销的调节作用[J]. 财会通讯 2020(20)
- [11].关系网络、资源整合与零售企业绩效[J]. 财会通讯 2020(22)
- [1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8(22)
- [13].企业绩效、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19(06)
- [14].浅谈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02)
- [15].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06)
- [16].汇率变动对涉外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8)
- [17].企业绩效界定、测量与结构性整合[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8].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9].高素质员工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J]. 市场研究 2019(07)
- [20].刍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知识经济 2019(19)
- [2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当代农机 2019(08)
- [2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32)
- [2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9(30)
- [24].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0)
- [25].构建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
- [26].制度环境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商业模式的视角[J]. 预测 2017(06)
- [27].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18(02)
- [28].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矿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河北企业 2018(02)
- [29].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J]. 特区经济 2018(04)
- [30].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