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对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公务员这一人群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分布情况作一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PP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指导人们进行PP控制。同时分析PP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的相关性,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型、避免心血管病的风险。方法:采用2006年4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资料6427人份。其中男性3505人,平均年龄为50.60±13.87岁;女性2922人,平均年龄为48.04±14.07岁。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段分组,计算各组的PP水平(以x±s表示),各年龄段PP水平的比较及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PP水平的比较应用t检验。参考本人群PP的均值和标准差将PP分为<52mmHg、5268 mmHg、6985 mmHg和≥86 mmHg四个层次,统计人群各PP水平的分布频率。定义PP≥60 mmHg为宽PP,比较宽PP在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老年(6091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根据2003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按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正常组BMI<24.0、超重组BMI24.0、肥胖组BMI28.0三组,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2039岁)、中年(4059岁)、老年(6091岁)三组,统计青年、中年、老年男女公务员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时统计各年龄组不同BMI者的PP水平,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PP的比较应用t检验。对体检人群中的3878人进行了腰围及臀围的测量,按WHR=腰围/臀围计算出WHR,依据2005年8月龚兰生主编的《内科手册》,以WHR男>0.90、女>0.85提示腹型肥胖,在各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各年龄段不同WHR者的PP水平,腹型肥胖者与非腹型肥胖者PP水平的比较应用t检验。使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体检公务员共6427人,平均年龄49.43±14.02岁,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SBP) 130.78±21.05mmHg,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78.97±12.64mmHg,平均PP 51.80±15.75mmHg。其中男性3505人,平均年龄50.60±13.87岁,平均SBP 135.03±20.31mmHg,平均DBP 82.37±12.20mmHg,平均PP 52.65±14.97mmHg;女性2922人,平均年龄48.04±14.07岁,平均SBP 125.68±22.53mmHg,平均DBP 74.90±11.93mmHg,平均PP 50.79±16.58mmHg;青年(2039岁)1818人占28.29%,中年(4059岁)2785人占43.33%,老年(6091岁)1824人占28.3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公务员40岁以后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女性公务员30岁以后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PP水平t检验结果表明,2029岁、3039岁、4049岁组男性公务员的PP高于同年龄组女性(t=7.44,12.03,3.67,P<0.001),5059岁、6069岁、7091岁组女性公务员的PP高于同年龄组男性(t=3.18,3.55,2.90,P<0.0010.01)。该人群PP在<52mmHg时分布频率最高,为58.47%,PP越大人群所占的比例越小。2039岁、4059岁人群PP在<52mmHg时分布频率最高,分别为79.81%和69.91%。6091岁人群PP在5268mmHg时分布频率最高,为40.6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60岁人群中PP≥60mmHg即宽PP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人群。被检公务员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9.10%和14.67%,超重和肥胖情况严重。总体来说,该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公务员各组BMI≥28.0的肥胖者的PP均高于BMI<24.0的体重正常者的PP,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中年男性腹型肥胖者的PP高于非腹型肥胖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性腹型肥胖者的PP高于非腹型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年、中年和老年女性腹型肥胖者的PP均高于非腹型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肥胖者的PP高。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公务员这一人群中,PP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50岁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50岁前男性公务员的PP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50岁后女性公务员的PP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原因可能是年轻女性血管壁的顺应性比同龄男性的好,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壁僵硬加速,这种差别消失。50岁后男女两性PP的上升速度均明显增加,宽PP在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中发生率增加,PP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此中老年人应注意进行PP控制,勤测血压,当发现PP明显升高时,进行及时合理的医疗干预。公务员这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情况严重,且超重率和肥胖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肥胖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提请该人群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体重。本研究还发现,BMI大的受检者相对于BMI小的受检者的PP高,WHR大的受检者相对于WHR小的受检者的PP也高,因此肥胖和P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近来多项研究表明PP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合理控制脉压有助于避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人降压先要降收缩压[J]. 开心老年 2009(02)
- [2].根据不同收缩压治疗目标随机分组的患者的J形曲线[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0)
- [3].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的关联性研究[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01)
- [4].老年人脑微出血与收缩压晨峰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1)
- [5].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5)
- [6].单纯收缩压升高也要降压[J]. 百姓生活 2014(06)
- [7].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高收缩压轨迹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6)
- [9].收缩压下降曲线方式建立兔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模型[J]. 实用医药杂志 2013(01)
- [10].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个体化的收缩压管理目标?[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1)
- [11].老年高血压患者,重点关注收缩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09)
- [12].如何治疗收缩压过高?[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3(05)
- [13].年龄>80岁患者的收缩压轨迹、衰弱和全因死亡率:电子健康记录队列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7)
- [14].累积收缩压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2)
- [15].2型糖尿病收缩压≤130可降低卒中与蛋白尿风险[J]. 内科 2015(01)
- [16].收缩压和肥胖的关系:美国代表性青年样本中种族和性别的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3)
- [17].单纯收缩压高的老年高血压特点与用药[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14)
- [18].双臂收缩压差异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相关: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4)
- [19].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的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1)
- [20].运动后收缩压恢复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J]. 体育学刊 2012(04)
- [21].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22].畲族人群双侧上肢收缩压差异与动脉硬化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11)
- [23].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5)
- [24].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收缩压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01)
- [25].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8)
- [26].控制收缩压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9)
- [27].超过14亿的全球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2)
- [28].诊室、随诊、24h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1)
- [29].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01)
- [30].踝肱收缩压在诊断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