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研究

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研究

论文摘要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00年前被列为国际极危(CR)物种(Collar et al.1994;IUCN红色名录),此后由于数量的迅速增加降为濒危种(EN)(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0,2001;IUCN红色名录)。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广泛分布于日本、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开发和栖息地破坏导致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朱鹮种群在20世纪相继灭绝(Won 1971,Archibald 1978,Yamashina1983)。在中国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朱鹮于1981年在秦岭南坡的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经过中国政府和保护研究人员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朱鹮在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04年,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60只和422只。 根据本人多年观察研究,本文对1981年以来朱鹮野生种群在繁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和分析,为进一步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应用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记录分析了1981-2004年间271个繁殖巢(营巢替代除外)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乡、村的经纬度)、产卵日期、窝卵数、损失卵数、孵化数、损失雏数、出飞数、巢树的种类、高度和胸径、营巢地点的海拔高度、营巢地的气候因素(温度、湿度和地温)和洋县的气候因素等。 前言部分概括叙述了朱鹮的历史分布及现状、衰亡过程和原因以及保护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对鸟类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结果部分概述了与繁殖成功率有关的繁殖生物学特征,重点研究了朱鹮繁殖的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讨论部分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涉及了朱鹮的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朱鹮的平均产卵日期在3月14日之后的11.2±5.8(n=51)天,年间变异显著(t=13.923,P=0.000,df=50)。1981-2004年共记录产卵271窝770枚卵,窝卵数1-5枚,平均窝卵数2.84±0.77(n=271)。虽然24年中窝卵数有微弱的波动,但年间的变异仍然显著(t=32.76,P=0.000,df=23)。 亲鸟每天的觅食次数随着窝雏数(brood size)的增加明显增多(Pearsonr=0.967,P=0.002,n=6),雌雄双亲的育雏负担大体相当,不同窝间第一雏鸟所得

论文目录

  • 原创性声明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照片目录
  • 第一部分 前言
  • 1、朱鹮的历史分布和现状
  • 1.1 世界分布
  • 1.2 中国分布
  • 1.3 陕西分布
  • 1.4 分布现状
  • 2、朱鹮的衰亡过程和原因
  • 2.1 衰亡过程
  • 2.2 衰亡原因
  • 3、朱鹮的研究、保护历史和现状
  • 3.1 研究历史
  • 3.2 研究现状
  • 3.3 保护历程
  • 3.4 中国朱鹮保护现状
  • 4、关于繁殖成功率
  • 第二部分 研究地点和方法
  • 1、研究地点
  • 2、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3、研究方法
  • 3.1 观察记录
  • 3.2 研究内容
  • 3.3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繁殖生物学
  • 1.1 营巢
  • 1.1.1 营巢地和巢的特征
  • 1.1.2 营巢习性
  • 1.2 交配
  • 1.2.1 求偶与交配
  • 1.2.2 交配行为的季节变化
  • 1.3 孵化和育雏
  • 1.3.1 产卵
  • 1.3.2 孵化
  • 1.3.3 育雏
  • 1.4 雏鸟的生长发育
  • 2、食性
  • 2.1 食物组成
  • 2.2 觅食行为
  • 3、繁殖成功率
  • 3.1 营巢成功率
  • 3.2 孵化成功率
  • 3.3 出飞成功率
  • 4、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
  • 4.1 产卵日期对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2 年龄对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3 气候因素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3.1 巢区小气候对朱鹮产卵期的影响
  • 4.3.2 月降水、均温与朱鹮产卵数和繁殖成功率的关系
  • 4.3.3 五十年来洋县气候的变化
  • 4.4 海拔高度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5 营巢树种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6 人为干扰对朱鹮繁殖行为的影响
  • 第四部分 讨论
  • 1、窝卵数及其影响因素
  • 2、雏鸟死亡及原因探讨
  • 3、婚配制度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 4、海拔高度和营巢树种的变化
  • 5、保护管理
  • 5.1 立法保护
  • 5.2 野生种群监测与保护
  • 5.2.1 监测与保护措施
  • 5.2.1.1 天敌防御
  • 5.2.1.2 人工投食
  • 5.2.1.3 环志标识
  • 5.2.1.4 多产卵试验
  • 5.2.1.5 野生个体救护
  • 5.2.1.6 寄生虫及疾病
  • 5.2.1.7 野生朱鹮死亡原因分析
  • 5.2.1.8 无线电跟踪
  • 5.2.2 环境改善技术
  • 5.2.2.1 繁殖地环境保护
  • 5.2.2.2 繁殖期水田的GIS管理
  • 5.2.2.3 食性及食物资源调查
  • 5.2.2.4 冬季觅食地及其主要特征
  • 5.2.2.5 繁殖期栖息地利用状况调查
  • 5.2.2.6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 5.2.2.7 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 5.2.3 朱鹮保护和社区发展战略
  • 5.3 人工种群的建立和发展
  • 5.4 保护工作展望
  • 第五部分 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照片资料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泉水鱼移养驯化及繁殖生物学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08)
    • [2].齐口裂腹鱼繁殖生物学及其繁殖基础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19)
    • [3].几种虾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9(04)
    • [4].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J]. 当代水产 2019(10)
    • [5].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J]. 生态学杂志 2017(03)
    • [6].金钱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 2020(05)
    • [7].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J]. 科技风 2018(08)
    • [8].长江中游贝氏繁殖生物学研究[J]. 淡水渔业 2018(03)
    • [9].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繁殖生物学基础[J]. 四川动物 2013(02)
    • [10].黄花蒿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4)
    • [11].黄鳝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J]. 河北渔业 2008(11)
    • [12].大鲵的繁殖生物学及其今后研究方向[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3].木莲属濒危植物致濒原因及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4(01)
    • [14].大鳞鲃人工繁殖生物学与产卵量初步研究[J]. 水产学杂志 2020(04)
    • [15].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水利渔业 2008(01)
    • [16].昆明呼马山褐胁雀鹛繁殖报道[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4)
    • [17].大连市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繁殖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03)
    • [18].桑树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蚕业 2017(04)
    • [19].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10)
    • [20].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繁殖生物学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17(06)
    • [21].秦岭羚牛的繁殖生物学[J]. 生物学通报 2009(07)
    • [22].东海细点圆趾蟹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3].青衣江下游中华沙鳅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3)
    • [24].人工养殖条件下东方蝾螈的繁殖生物学[J]. 四川动物 2011(04)
    • [25].野生绿鳍马面鲀人工驯养与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现代渔业信息 2010(11)
    • [26].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J]. 科技风 2019(04)
    • [27].长江宜昌段鳙的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06)
    • [28].深切缅怀旭日干院士[J]. 留学生 2015(34)
    • [29].小桐子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1(09)
    • [30].鸭绿江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繁殖生物学研究[J]. 水产养殖 2015(01)

    标签:;  ;  ;  ;  ;  ;  ;  ;  ;  ;  ;  ;  

    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