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江苏省泗阳康达医院江苏泗阳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急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施以流程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ACI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流程化急诊护理;抢救时间;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257-02
ACI属急诊科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ACI最有效的方法,越早溶栓,疗效及预后越佳[1]。因此,如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溶栓时间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我院急诊90例ACI患者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实施流程化急诊护理,收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纳入标准:经头颅MRI或CT诊断为ACI;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肾、肝、心、肺系统疾病者;超过溶栓时间窗者。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7岁,平均(64.15±5.76)岁;发病至入院历时0.32~8.72h,平均(2.44±0.29)h。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8~76岁,平均(63.85±6.09)岁;发病至入院历时0.42~9.16h,平均(2.23±0.26)h。两组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急诊溶栓治疗,对照组配合施以常规急诊护理,即给予心理护理、抢救配合、药物护理、基础护理等,观察组配合施以流程化急诊护理,具体如下:(1)评估与分诊。要求预检护士在接诊3min内完成初步病情评估,将ACI患者分诊至急诊抢救室,开通急诊绿色通路,迅速联系神经内科及影像科医师,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2)启动应急溶栓治疗流程。护士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活动,入室2min内完成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5min内完成静脉通路建立,溶栓治疗准备,静脉血采集(以检查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心电图监测等;协助影像科医师完成颅脑影像学检查。(3)密切病情观察。溶栓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溶栓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视乳头水肿、对光反射异常、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现象,高度警惕再灌注损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情况,该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1~5分,1分代表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得分范围2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15±7.4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6.52±12.32)min,t=13.21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院时间为(10.36±2.85)d,显著短于对照组(15.32±4.01)d,t=6.76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后遗症发生率
观察组后遗症情况:语言障碍3例,口眼歪斜2例,半身不遂1例,后遗症发生率为13.33%(6/45);对照组后遗症情况:语言障碍6例,口眼歪斜5例,半身不遂3例,后遗症发生率为31.11%(14/4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更低(χ2=4.114,P=0.042)。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5±5.7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26±7.26)分,t=5.13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ACI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健康。早期、积极治疗对改善ACI患者预后,减低致残率及致死率至关重要。现今,静脉溶栓是治疗ACI唯一、有效的方法。规范化、流程化的急诊护理有助于缩减时间窗、保证静脉溶栓效果。
流程化急诊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将不同阶段的护理操作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合理安排实验室检查、诊疗流程,对提高急诊运转效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与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实施流程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后遗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2]。
综上,流程化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ACI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卓群.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120-5121.
[2]梁俊华,李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