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山东滨州251800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那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迫在眉睫了。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在于提高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是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价值观。其中,地理实践能力包括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必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用于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措施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方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因此,我们应该把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为更好的具有地理科学素养的公民。
现在,多数学生注重对地理结论性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但较少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去“发现”并论证地理规律和原理。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充分动嘴、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将体验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素养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方能转化成为学生的素养,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必须落实到地理学科素养中。为此,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智慧。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书本,智慧则形成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于经历的活动中。我们还应注意学习中不应“为动手而动手”,而应更加重视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只要学生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
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个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一是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更有利于灵活运用,教师应设法构建富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案例探究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观察、调查、角色扮演、辩论等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亲身参与或亲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启示,形成体验,内化知识,优化观念。二是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地理教材的图文表述看似浅显,有些学生容易陷入“重地轻理”或浅尝辄止的学习误区。事实上,很多后面的知识是前面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升华,尤其是许多地理规律与原理的掌握与运用,非经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体会和思考不可。
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国的地形》一节课中山区的开发和保护一个课后讨论题,我认为应该发挥小组作用,经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利用本小组课前制作的PPT(幻灯片)课件进行展示论证,使学生在严肃、认真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活动设计不能随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和体验过程,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准备。如上述案例中课前学生就积极准备材料并制作PPT课件,课堂上又提供8分钟左右的时间进一步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疑问和发表见解,使学生在从容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过程中逐步领悟地理知识,找到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而不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与热闹。
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培养不可缺少的要素。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宽松民主氛围,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知识、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还能帮助他们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有理有据地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建议。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求异”中再“求佳”。
例如,将教材“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的课堂设计成“团队表演”形式,目标定位于探究式学习,由不同小组的学生到台前分别展示讲解本小组经合作探究之后所做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优缺点。课前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按照一定的规则(探究顺序)进行,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学生具有相同的权利和共同的责任,在小组合作机制中,缺少任何一人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实现了课堂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过程性的地理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始终伴随着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勇于探索、求异创新的精神会得到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此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事实证明,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求知的欲望。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