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发展新国际生产分工研究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

关于中国发展新国际生产分工研究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

论文摘要

每次生产范式变革往往都改变了国际经济的势力格局。国际生产分工也不例外,它从小手工生产模式发展到大规模定制,特别是20世纪未和21世纪初出现的新生产模式,这被作者归纳为新国际生产分工。其特点是跨越地理边界和企业边界,虽然产品生产链和生产组织更加复杂和多层次,但其的经济性更甚以往,这要归功于各国的比较优势、报酬递增、合约的稳定性和交易费用的节约,这些因素也导致了生产组织选择及竞争方式的变革。从实证角度,作者发现中国在双向FDI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国际生产分工的参与程度,但粗放型参与模式使本土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外溢效应有限,结果是企业、产业和东道国在提升竞争力方面存在瓶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一系列的策略提升中国在新国际生产分工的地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际生产分工的历史演变过程
  • 1.3 国际生产分工理论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及评价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新国际生产分工—内涵、结构、经济性及动力机制
  • 2.1 新国际生产分工范式的内涵
  • 2.2 国际生产分工的结构
  • 2.3 国际生产分工的经济性问题讨论
  • 2.4 新国际生产分工范式扩张的动力机制
  • 2.4.1 利用比较优势推动各国积极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
  • 2.4.2 报酬递增促进核心企业推动国际生产分工链向外扩张
  • 2.4.3 内部性合约安排的稳定性促进了国际生产分工链的全球扩张
  • 2.4.4 交易费用权衡下的组织形式选择促进了国际生产分工的全球拓展
  • 2.5 小结
  • 第3章 新国际生产分工在中国的拓展—FDI、加工贸易
  • 3.1 加工贸易、FDI的性质及作用
  • 3.1.1 加工贸易的国际生产分工性质及表现
  • 3.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分工性质及表现
  • 3.1.3 加工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效应
  • 3.2 新国际生产分工在中国拓展的动因
  • 3.2.1 一级套利:汇率低估和避免税收
  • 3.2.2 二级套利:基本生产要素价格
  • 3.3 国际生产分工在中国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中国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对外直接投资
  •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分工性质
  • 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分析
  • 4.3 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 4.4 中国企业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的经验性悖论—非生产性套利
  • 4.5 中国企业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中国参与电子制造业新国际生产分工的效应
  • 5.1 研究方法、假说及数据
  • 5.2 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及其上升趋势
  • 5.3 中国电子制造业对美国出口的分工度及东亚的国际生产分工链效应
  • 5.4 中国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的利益分配—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 第6章 新国际生产分工范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6.1 中国参与新国际生产分工的特征及挑战
  • 6.2 中国提升在新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和价值分配的策略
  • 6.2.1 在加工贸易和引进外资政策,实行“本土化”战略
  • 6.2.2 构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 6.2.3 实施新政策,促进企业“走出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球生产分工与我国增加值贸易高质量发展[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06)
    • [2].行为能力与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研究——基于福建农户的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 2020(08)
    • [3].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的劳动需求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转移承接国的视角[J]. 财贸研究 2010(05)
    • [4].经营效益、交易成本与农户生产分工——基于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分析[J]. 农村经济 2020(02)
    • [5].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种植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5)
    • [6].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与中国服务业发展[J]. 江汉论坛 2015(08)
    • [7].地缘与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对亚美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J]. 欧亚经济 2019(05)
    • [8].地区间生产分工与市场统一度测算:“价格法”再探讨[J]. 世界经济 2020(04)
    • [9].全球制造业生产分工的演变、分布与贸易效应[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9)
    • [10].国际生产分工的技能溢价效应[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1)
    • [11].东亚产品内贸易发展机制、影响因素的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11)
    • [1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两岸贸易的分工和依赖关系[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02)
    • [13].国际生产分工、环境规治与中国工业污染:——基于联立方程模型GMM估计方法的经验研究[J]. 西北人口 2016(03)
    • [14].中日机电产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分析[J]. 日本研究 2009(02)
    • [15].变革中的全球化:科技革命与国际生产分工[J]. 清华金融评论 2019(08)
    • [16].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生产分工、价值增值获取能力与空间分异[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8)
    • [17].土地流转中为什么会形成大量小农复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8].全球农产品价值链生产分工:特征及趋势[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02)
    • [19].器物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分化——以新岗崧泽文化聚落为例[J]. 东南文化 2020(03)
    • [20].东亚生产分工的演进机制研究:以IDP理论为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 2014(04)
    • [21].东亚“雁行”分工模式局限性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面板协整分析[J]. 经济问题 2010(08)
    • [22].“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方式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22)

    标签:;  ;  ;  

    关于中国发展新国际生产分工研究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