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依据Maslach& Jackson的定义,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消极怠工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自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使用工作倦怠一词以来,国外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也越发深入,但研究领域主要还是停留在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方面。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己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而大陆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对工作倦怠的研究,研究并不深入,多为现象研究,学术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其工作倦怠情况作出调查,了解其工作倦怠情况,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引发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改进版和工作倦怠前因变量表问卷进行调查,工作倦怠调查问卷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主要结论有:1.工作倦怠的结构可以采用三因素模型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倦怠感分为三个维度耗竭,消极怠慢和职业效能感低落,其中,耗竭最为严重,其次为职业效能感低落,消极怠慢程度一般;2.工作过载、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奖酬与工作倦怠相关;3.组织支持和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相关;4.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职务,工作年限等与工作倦怠相关。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对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管理提出了建议。从组织的层面,企业可以从规范角色,改善工作环境,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支持,工作再设计,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确保组织公平等方面来管理工作倦怠。从技术人员个人层面,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变压力为动力,自我身心放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制造业的定义
  • 2.2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的定义与特征
  • 2.3 工作倦怠文献综述
  • 2.3.1 工作倦怠概念的界定
  • 2.3.2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
  • 2.3.3 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
  • 2.3.4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2.3.5 工作倦怠的结果变量
  • 第3章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工具
  • 3.3.1 人口统计学变量
  • 3.3.2 Maslach 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eneral Survey,MBI-GS)
  • 3.3.3 工作倦怠前因变量问卷
  • 3.4 调查方式
  • 3.5 数据调查过程
  •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工作倦怠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工作倦怠前因变量量表的KMO 与BARDETT 检验
  • 4.3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
  • 4.3.1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 4.3.2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
  • 4.3.3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婚姻上的差异分析
  • 4.3.4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 4.3.5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
  • 4.4 工作倦怠与前因变量的关系
  • 4.4.1 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 4.4.2 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 4.5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章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改进措施
  • 5.1 组织层面的改进措施
  • 5.2 个人层面的工作倦怠管理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6.1.2 研究的局限性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问卷1:工作倦怠感受
  • 问卷2: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享:价值、可能、瓶颈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10)
    • [2].波兰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缺乏[J]. 四川劳动保障 2016(11)
    • [3].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晋升机制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6(10)
    • [4].油田企业技术人员培养与管理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1)
    • [5].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的未来[J]. 商业故事 2019(07)
    • [6].企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08(06)
    • [7].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浅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8].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心理养护现状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 [9].企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 社科纵横 2011(02)
    • [10].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股权激励份额设计[J]. 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8(11)
    • [11].北京市IT企业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07)
    • [12].国有企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的改进与完善[J]. 管理观察 2009(10)
    • [13].论企业技术人员人与组织匹配的综合评价[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5)
    • [14].杭州市滨江区高新企业技术人员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6(07)
    • [15].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晋升机制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10)
    • [16].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心理养护问题的实证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7].不要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2(06)
    • [18].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性格色彩实证性研究——以H企业为例[J]. 商业文化 2015(12)
    • [19].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激励问题——基于北京和深圳的经验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06)
    • [20].基于KANO理论的企业技术人员胜任特征构建[J]. 企业经济 2013(07)
    • [21].基于其自身特征的企业技术人员流动问题分析[J]. 河北企业 2010(09)
    • [22].钢铁企业技术人员如何撰写科技论文[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3].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究——优化电梯制造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06)
    • [24].煤炭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8)
    • [25].新疆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思路与对策建议[J].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2)
    • [26].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流失预警体系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02)
    • [27].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J]. 知识文库 2018(09)
    • [28].浅谈通信企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激励[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3(03)
    • [29].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汽车维修 2018(12)
    • [30].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19)

    标签:;  ;  ;  ;  ;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