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 ——1990年代文学批评话语转型研究

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 ——1990年代文学批评话语转型研究

论文摘要

1990年代,随着传统意识形态的终结与转型,以及商业社会和读图时代的来临,文学批评经历了一次转型。这次转型是在新的话语有效性原则下的重建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叙述审美/形式而达成的有效性方式、以叙述人的解放而达成的有效性方式、以叙述统一的历史意识而达成的有效性方式在当下的解体及重构。文学批评从一个确定的中心出发到无中心批评:从纯然的审美/形式出发到审美的泛化;从现代型的人到后现代型人的转化;从线性历史到发散及可逆历史的转化。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批评自身演变的内在要求,文学批评传统的话语有效性原则在当下批评话语中有着变异性体现。如果说传统文学批评话语以元话语所要求的高度同构为有效性特征,并由政治赋予其合法性的话,那么1990年代,文论话语的有效性正处于一个混合时期,一方面是元话语的同构性原则在小叙事中的局部适用,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异质原则在各类言说中的广泛适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随着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终结和转型,以及先锋文学的退潮,文学批评的政治合法性标准丧失了它统驭文学批评的能力,形式/审美作为文学批评有效性的依据同时也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进而也丧失了它作为思想抵抗的先锋意义。这种建基于科学之上的有效性使文学本身得到了保卫,但是它也日益只成为了它自身,日益失去了受众。因而,文学批评从审美/形式出走,回到价值、历史及社会,审美不可避免地被泛化了。人的解放在1990年代依然作为文学批评的“阿基米德”点,然而,对于解放的道路则人言人殊。1994年开始的人文精神讨论试图为文学活动中人的言说重建一种本质主义的有效性依据,有意味的是它却成为了一个思想分裂的分水岭。理想、崇高虽然仍被一些人所坚持,但现在,它们必须学习如何和感性、欲望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被填平了。从生态角度来谈论文学活动中的人尽管意味着人文主义的终结,但人的解放作为言说文学的出发点在1990年代的文学批评中仍不可撼动。1990年代,寻找历史的真相(经验历史)和探询历史的价值(效果历史)仍然作为言说文学活动中历史的有效性基础,然而,批评家对于历史的真相和价值的看法迥乎不同。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对历史的言说、文学史对自身历史的重新叙事、“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冲突表明,1990年代历史正经历着从线性历史到发散及可逆历史的转化。上述1990年代文学批评的转型潜伏着乐观的相对主义及悲观的虚无主义危机,走出这一困境,一方面要警惕相对主义中所潜隐的对文学批评的取消论;另一方面,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对文学及批评重建一种信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多元的叠合
  • 1. 问题:有效性
  • 2. 范围:1990 年代文学批评
  • 3. 方法:话语游戏
  • 第一章 1990 年代文学批评生态:批评从文学出走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与症候批评
  • 一、意识形态:“终结”与转型
  • 二、文学批评:从政治化的帮忙到商俗性的帮闲
  • 三、阐释:从本质认定到“症候”阅读
  • 第二节 读图时代的降临与批判理论
  • 一、文学的困境:时间空间化与叙事的解体
  • 二、“新的美学原则”崛起:感性的权利
  • 三、形式与意义:祛魅与遮蔽
  •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身份认同与后殖民批评
  • 一、全球化:文学同质的幽灵
  • 二、后殖民批评中的民族国家:矛盾与暧昧
  • 三、后殖民批评中的民族性:信仰执迷与本真幻觉
  • 第二章 审美/形式话语:走出审美城
  • 第一节 先锋批评:回归与反思
  • 一、形而上追问:写作的平浅化与精神的深度
  • 二、人道主义反诘:叙事的零度与生命的救赎
  • 三、文学性问难:自律与它律
  • 第二节 文学本体的历史:从回归到泛化
  • 一、工具论:在政治的腰带上舞蹈
  • 二、形式审美:抵抗的政治学
  • 三、泛化:人学的胜利
  • 第三节 有效性:历史与未来
  • 一、分立:有效性的历史
  • 二、融合:有效性的未来
  • 第三章 人学话语:根基失落与多元呈现
  • 第一节 认同危机:从乌托邦理想到共识的破裂
  • 一、1980 年代:古典的现代人
  • 二、转折:逃离与解构
  • 三、话语的深处:疏离与挤压
  • 第二节 人文精神话语:主体的多样建构
  • 一、终极关怀论
  • 二、新道统论
  • 三、道德理想主义
  • 四、文学的理想精神
  • 第三节 “躲避崇高”与解构神话:人文精神的他处
  • 一、云端的空论与大地的回声
  • 二、解构巨型话语与知识考古
  • 第四节 生态批评:人文主义的终结
  • 一、生态批评:一种跨学科研究
  • 二、思维与价值:逻各斯的终结与主体的黄昏
  • 三、他者的世界与潜隐的历史:生态批评实践
  • 第四章 历史话语:整一性破裂与历史叙事的重建
  • 第一节 转型期历史话语考察:进步论的破产与整体性的消解
  • 一、文化历史主义:现代性叙事中的民族叙事
  • 二、新历史主义:从效果历史到经验历史
  • 三、虚无/游戏历史主义:历史的终结
  • 第二节 跨越“断裂”与寻找“潜隐的历史”——文学史重写中的复调叙事
  • 一、1980 年代的遗产:资源与课题
  • 二、跨越历史的“断裂带”:整合历史的策略
  • 三、历史的多声部:对潜隐历史的寻找
  • 第三节“现实主义冲击波”: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错置
  • 一、人的关怀:历史的亦或人文的
  • 二、文学的旨归:历史的亦或文学的
  • 结语文学批评:在路上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硬问题”、“软对话”与修补的自我——项静文学批评侧记[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 [2].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什么样子[J]. 创作评谭 2020(02)
    • [3].网络文学批评研究评述[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4].当代视域中的文学批评功能问题[J]. 文艺论坛 2019(05)
    • [5].“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J]. 中州学刊 2020(04)
    • [6].数十年文学批评的随想[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4)
    • [7].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价值[J]. 理论月刊 2018(12)
    • [8].我的批评观[J].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3)
    • [9].新环境下文学批评的变化与对策探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0].对文学批评的反思[J]. 文学自由谈 2018(02)
    • [11].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中的古代文学批评特征回归[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12].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论的史料内隙——从两件往事说起[J]. 文艺争鸣 2018(07)
    • [13].重新解释“文学批评”[J]. 南方文坛 2018(05)
    • [14].关于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J]. 上海戏剧 2016(12)
    • [15].文学批评与时代的精神状况[J]. 创作与评论 2016(20)
    • [16].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境与选择[J]. 中州学刊 2016(12)
    • [17].文学批评如何发声[J]. 长江文艺评论 2016(01)
    • [18].正义与及物——关于文学批评何为及当前困境的思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文学批评的“我”和“我们”[J]. 文学自由谈 2016(06)
    • [20].文学批评:品格的坚守[J]. 学术评论 2016(06)
    • [21].辽宁女性文学批评的生成与发展[J]. 职大学报 2017(02)
    • [22].“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判[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3)
    • [23].正义与及物——关于文学批评何为及当前困境的思考[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4)
    • [24].成功的文学批评必须具备四要素[J]. 中国文艺评论 2017(05)
    • [25].文学批评视域下原型的内涵与层次探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 [26].炼金,追鱼,或捕风 关于文学批评[J]. 上海文化 2017(01)
    • [27].简论撰写文学批评的原则[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8].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梳理[J]. 求是学刊 2016(03)
    • [29].文学批评的本色——论汪政、晓华的文学批评[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5)
    • [30].网络文学批评的民间性和民间意识[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11)

    标签:;  ;  ;  ;  ;  ;  

    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 ——1990年代文学批评话语转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